情境教学,助“研学后教”高效课堂
2015-03-19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东沙小学刘宝莹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东沙小学 刘宝莹
“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新型的教学结构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与当时所处的学习情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情绪表达出主体的状态和客体的态度。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造有利情境,克服和改变不利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力和力量。
这里所说的情境,是人为优化的促使儿童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它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的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让学习者能主动进入语文阅读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让他们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创设以下一些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中心
研学后教的课堂有三个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研学问题,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语文知识。
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学生观念上的认知冲突。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一个旧知和新知之间具有冲突的情景之中。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鱼游到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学生在生活中只见过池塘的鱼、河里的鱼、海中的鱼,却从来没见过在纸上游的鱼,这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由此自然产生认知冲突:“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带着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逐步了解了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研学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创设生活情境,回归生活本质
生活是文章唯一的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才能知道作家的立意、选材、谋篇,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所谓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捕捉生活现象。生活中到处有语文,到处存在着语文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语文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秋雨的现象,围绕课文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雨的形状、颜色、作用、气味等等方面去谈,与自己平时生活相关的说话题材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还原生活画面。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语文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时,我还原了一个生活画面:同学们,宋庆龄宁愿放弃到伯伯家去,也不失信于小珍,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思维火花不断地碰撞,感悟体会到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表演情境,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能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的需要让学生担任角色,让学生体验到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的同学。这样的情境,既引起学生再现教材角色或相关角色的活动,又引发儿童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这种“有我之境”,可产生一种巨大的导引效应。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带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头饰,想象自己就是动物王国的其中一员,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故事中,体验动物们的经历,述说着动物们的心声,表达动物们的意愿。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思想无羁地驰骋在现实和梦想之间。
四、创设实物演示情境,更直观更生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考察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比较灵活,他们喜欢教师生动的讲解,关注于贴切生活的物品。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当的出示生活中的实物或者实物模型,可切实节省讲解时间,提高操练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