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2015-03-19梅来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组织党员

梅来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院校普遍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突出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因此,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在组织架构、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制度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政治保障和战斗堡垒作用。

1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

1.1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突出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离不开行业企业。因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为确保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面向的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就必须根据各自面向的行业、开设的专业的特点,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不同的高职院校,面向不同的行业,开设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1.2 人才培养主体双元化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行业企业,在当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强调的是校企一体化育人,不仅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行业企业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两个主体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协同培养。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只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还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也就是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因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两个主体。

1.3 人才培养地点分散化

高职院校往往是按照大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学生不是全天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除辅导员、班主任之外,每门课的授课教师也不同,学生活动范围比较分散。同时,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一般分班级在校内教室集中进行,基础性实践教学往往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相比理论教学学生比较分散。而进入大三年级后,学生会分散到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就更加分散。因此,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年培养周期内,地点相对分散。

2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架构不够合理

高职院校一般是校一级设党委,在系设党总支部,党总支部下设若干个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教师和学生分设党支部,往往导致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够严格、流于形式,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有效指导,难以取得实效。同时,不利于发挥教师党员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特别是进入大三年级后,在一年左右的校外顶岗实习期内,学生党支部及党小组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党建工作又没有延伸到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没有将学生纳入本单位党组织进行教育和管理,形成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真空”和“盲区”。

2.2 骨干队伍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强调“双师素质”,教师既要开展理论教学,又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更新知识,还要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加上科研研究、社会服务任务,高职院校教师往往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特别是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不愿意担任党支部委员,更不愿意担任书记,或者是任职后缺乏工作热情,不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所以基层党组织包括书记在内的骨干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往往出现业务和党建“两张皮”,业务工作热火朝天,党建工作停滞不前。

2.3 活动载体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开展活动比较被动,不够积极主动,只求达到一般要求,完成上级党组织安排的“规定动作”,缺乏“创新动作”。二是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较少利用新手段、新媒介、新途径,活动实践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够。三是服务师生不够。开展活动的主题不贴近师生党员的实际需求,不能较好地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2.4 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党务制度建设整体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制度比较陈旧、粗放、零散,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新时期党中央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制度之间贯通衔接不够,特别是在党支部书记选配、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核心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导致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3 创新推动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3.1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高职院校系党总支部下设若干个党支部,可以由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党员、本专业学生党员共同组成,党支部直接以专业名称进行命名。主要有四点优势:一是直接以专业名称对党支部进行命名,有利于增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的归属感,增强党员的组织意识和组织观念;二是以专业划设党支部,有利于结合本专业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三是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同属一个党支部,教师既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又便于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四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同属一个党支部,可以有效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可以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拓展到校外,学生在外顶岗实习期间,可以设立临时或流动党小组,选派担任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的优秀教师党员担任党小组负责人,或采取“托管”的方式,将学生党员委托给实习单位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避免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处于“教育盲区”、“管理真空”状态。

3.2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书记是党支部的领头人,必须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双带头人制”,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一好双强”标准,重点从党员学术骨干、专业带头人中产生党支部书记。要创新党支部书记选配方式,积极探索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支部书记,加大通过竞争机制产生党支部书记的力度;二是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的培养培训,既要突出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又要加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及党务工作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学习培训。要把优秀教师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或专业带头人,让热爱党务工作的学术骨干参与党务工作,重点加强对优秀学生党员的培养培训;三是要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落实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工作、经济待遇,让其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重要事项,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发放工作津贴,帮助党支部书记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3.3 丰富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差异化明显,因此必须找准党建活动与高职院校的结合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摒弃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不仅要不折不扣完成上级党组织要求的“规定动作”,还要围绕中心工作,设计开展创新活动,使创新活动成为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通过党建推动中心工作发展,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上党校”,发挥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交流平台和手段的作用,要更贴近师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增强活动的实践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三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院校学习、经济、心理、就业、情感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要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将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结合起来,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3.4 健全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总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建立起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长效机制。要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在职教师党员、离退休党员、学生党员、流动党员,建立健全对党员实行分类、分层、灵活、动态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内容、途径和要求,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长效机制。要注重制度之间的贯通衔接,提升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制度执行。

3.5 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特点,为学生党员搭建形式多样的实践载体,创新作用发挥途径。一是亮明身份作示范。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寝室等,实行挂牌管理,组织学生党员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社团活动中挂牌亮身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二是强化服务当标兵。通过选拔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开展党建进公寓、进社团等活动,给学生党员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提高技能创品牌。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党员以自身的高素质、高技能赢得行业企业的认可,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和“名片”。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始终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基层党组织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政治保障和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