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5-03-19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其重要性固然受到师生认可,但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工作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仅有一些临时性的通知,缺乏整体性的指导方针、规章制度;学院即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也形同虚设,没有开展任何活动,更无活动相关记录;缺乏健全的学院、院系、班级、宿舍等多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导致工作缺乏条理性,参与的人很多,却显得杂乱无章。

1.2 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佳

一方面,目前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不足,只有1~2名专职教师,师生比率偏低,约1∶5 000以上,另外安排辅导员等兼职人员来充数,迎合各类检查,实际上这些兼职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远远高于此。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受专业的训练和督导次数不够,有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甚至与心理学、教育学相差甚远,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也很强,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队伍,没有定期的专业督导训练,就不能保证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此外,对该岗位定位混乱,不同的高校将其设置为行政岗、教师岗或专业技术岗,往往是一般待遇水平,发展空间不明确,职称评聘没有专职教师有优势,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1.3 教学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访谈显示,高校学生一方面非常期望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增加,但又表示现有的课程较为理论化、枯燥无趣,教学方式单一。由于上课的普及性及纪律性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唯一的可以进行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此受到广泛重视。虽然湖北省教育厅已下发文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2个学分,并对教学内容做了明确要求,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形式传统守旧,内容偏理论化,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学,导致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趣,收获甚少。

1.4 活动体系流于形式

活动是支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各院校都会开展相关活动,数量不少,只是活动大多数流于形式,参加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是学生干部,普及面窄;活动组织不够严谨,学生干部召集部分学生参与,能拍些效果好的照片即可散场,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活动形式也缺乏创新性,每年都是讲座、电影展播、主题班会等,没有发挥各学院的特色,形成符合各自实际的特色活动。

1.5 咨询服务与危机干预体系不够规范

咨询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没有专业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并不是每个工作日均有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放;缺乏完善的预约、值班、咨询、反馈、督导、档案管理等制度;缺乏完整的实名登记的咨询记录档案、详细的年度咨询工作量统计等。危机干预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没有建立通畅的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现有的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每年开展新生心理测查、访谈,却没有最终形成测评重点对象的访谈和跟踪记录;对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疑似病等没有给予重点关注,缺乏相应的药物治疗、愈后鉴定、跟踪干预机制;没有与校外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建立起高效、顺畅的转介、联动机制。

1.6 工作条件得不到保障

提到条件保障,除了以上提到的师资力量问题,还有经费、场地等的投入,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靠在学生处或思政课部,进行部门间合署办公,这样的场所不太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环境、布局、设施设备,应充分满足专业需要,比如安静、私密等;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没有列入一级经费预算,往年的专项工作花费也很少,离湖北省教育厅下达的至少生均6元的要求相差甚远。最后,场地面积不够,按照上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场所面积应达到150m2,房间6间以上,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却达不到。

2 原因分析

2.1 主观原因

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都有着积极肯定的认识,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作用等方面却存在一定的误区。

第一,混淆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面对的是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学生群体,故教育应该以发展性教育为目标,注重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再辅以对少数心理问题学生的重点关注;而目前很多学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上,一旦有一名学生发病,从上到下都极其关注。因此大家都在关注少数学生,忽略了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第二,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应该有各自不同的概念、目标、重点关注人群、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有些学生只是思想状况或道德上出现误差,却经常被怀疑是心理问题。再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观念传统,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最重要是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第三,学校内部教育工作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意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全力配合,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他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职教师,那就应该负责所有的工作,因此该中心显得势单力薄,缺乏全员育人的氛围;另外,中心与系部之间往往沟通不够,交流少,导致中心老师难以第一时间掌握系部学生情况,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互相协助配合不够,工作的网络体系混乱。

第四,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误区。谈到心理问题便认为是精神疾病,甚至认为是会被人笑话的,即便自己有些心理困惑,也更愿意找朋友、同学倾诉,不愿意找心理老师或走进心理咨询室,害怕被别人笑话或贴标签。

2.2 客观原因

首先,学院在人、财、物上投入不足。虽然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越发重视,但此项工作开展的成效却远远不够。虽然教育部、省教育厅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提出了实施意见,但各高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条件保障不够、投入达不到标准的情况,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仅流于形式。

其次,工作方法思路不够明确,工作要求不够严格。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所吸收的观念和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其他国家,缺乏本土化特色,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工作思路不明晰,缺乏全面的发展规划,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最后,既涵盖理论也切合实际的应用型研究较为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即专业性、技术性和理论性较强,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比较有技巧性,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善于解决实际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教师,工作的过程及效果都难以满足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心理的复杂性,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实践不一样的教育方法。

近些年,许多高校都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研究,相关部门也组织了很多供高职教师参加的课题及项目,能查阅到的相关论文不计其数,然而,实际的工作却收效甚微,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重探索问题的发生发展,却很少关注学生该如何去处理或进行自助与求助。因此,目前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相脱离。从教育形式上看,有的学校仅重课程,有的学校仅重活动,或者仅重咨询,有些学校形式丰富多彩,却不能齐头并进,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些都与缺乏有效的应用型研究基础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