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愿家家福字红

2015-03-19陈克年

青春 2015年3期
关键词:福字红纸春联

陈克年

时间的脚步才一跨入腊月,街头巷尾便开始弥漫一种浓烈的年味了。

无论是城里还是农家,都会在这些日子里将一年辛劳的收获与喜悦晾晒在墙上,也挂在脸上。大家开始置办年货,虽然现在早已不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了,但是家里的老人们还是会习惯这样张罗着,特别是那些挂在门前的咸货更是散发着丰足的腊味,在他们看来,这个传统习俗是一定不能丢失的。特别是农村的赶集或者庙会的时候,更有人早早地开始准备春联了,只要一开始有人写春联,那红通通的对联和饱满的福字便把人吸引过来,很快便会围上来许多人,这大约是我们中国人年关一道最为动人的风景。多年来,这样的风景一直在我的心头摇曳,每到春节,我都会写春联贴春联,当然也会给邻居与朋友写一些春联,而且还多次参与了省市组织的一些送春联下乡的活动,这对一个多年来坚持与传统笔墨相厮磨的人来说,多少还算是有些风雅与惬意的快事!

记得去年,我们到火车站为旅客书写春联,当我们书写的桌子才一铺开,红纸刚放到桌上,那些眼尖的旅客便迅速围拢过来,毕竟,火车站南来北往的过客实在太多,如果晚一步,可能就没有了机会。开始,有的人问需要多少钱,当得知这是我们南京书法家的公益活动时,他们直夸南京这座城市有文化,夸南京的书法家有风度,毕竟,南京这座城市的书法家在那些懂些书法的人心中,还是别有一分儒雅与风度的。于是,他们放下鼓鼓的行李,静静地等待我们书写,有的会选择一些喜庆的内容,有的还会和书法家聊一些关于书法的话题,刹那间,书法让陌生人彼此间多了一分默契与真诚,书法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温暖,这是书法的魅力,其实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哩!我们参加活动的几位书法家,都是不停地挥写,虽然天寒地冻,大家却热情高涨,直到我们腰酸背痛地把带去的红纸全部写完,那些旅客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不久前,我有幸参与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与省里多位名书法家一起到镇江,与镇江的书法家交流,与基层的书法爱好者结成对子,交流切磋;同时到基层社区为大家送福字,虽然时间还没有真正进入腊月,但大家为百姓送福的热情却已经开始涌动了。当有的人得知我们这次来的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时,甚至有人会准备一些宣纸,请我们留一些墨宝,大家也都一一满足。在句容的华阳新村社区,我们人还没有到,附近的百姓就开始等候了,他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等,在他们的笑脸上,似乎有一种心底里漾出的幸福。所以,我们一到,来不及喝一口温热的茶水,大家就蘸墨写开了,几个小时后,不但我们带去的红纸写完了,就连社区准备的红纸也都写完了,后来的人有的没有得到,这让我们觉得有些遗憾,那红红火火的中国红是多么让人期待啊!对于百姓的那股热情,我想,大家为什么这么欢迎呢?一位老乡说:“以前过年,没有人来写,只好买一些印刷的对联贴在门上,虽然颜色鲜艳,但总少了些手写的亲切,没有那种墨气淋漓的生动与活气。”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留心人家门上的春联,发现有的人对于这种事已经无可奈何地淡漠了,甚至,买来的对联上下联贴反了也不知道。其实,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的身边已经很难找到一手像样的好字,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与百姓的生活更是渐行渐远。但现在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好了,随着学习诗词书法这些传统文化的人增多,人们的审美水平提高了,所以,对那些貌似简单的福字也变得讲究起来,也许,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复苏的一个春消息吧。想到这些,我的心底便开始有些暖意了,回来的路上,我还煞有介事地写了一首小诗:

国泰民安冰雪融,

乡邻脸上漾春风。

我甘蘸墨天天写,

心愿家家福字红。

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再去写春联送福字,饱蘸浓情,让那一缕墨香飘荡在将来的醉人春风里!

猜你喜欢

福字红纸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刘老汉的烦恼
新春联
写福字
新春联
贴福字的由来
顺治满汉福字钱
写在红纸上的小说
会飞的福字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