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荣禧堂器物漫谈(上)

2015-03-18吴晓辉

北京纪事 2015年1期
关键词:硬木龙大紫檀

吴晓辉

工作之余和几个从事编辑行当的同事闲聊,说起应挤出时间来重读经典,修复一下判断力。有了这一共识,回到家翻出了还是20多年前看过的《红楼梦》重读,谁知竟让我读出点问题来,围绕着问题做了点功课,于是就有了以下这篇文字。

《红楼梦》因当年曹雪芹著红楼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不能不有所隐讳。所以在写作时故意不写出完整的时代特色,读来似明似清,又非明非清,非满非汉。孔夫子当年写史时就开创了所谓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到了曹公时又向前进了一步,也算有继承有发展了。下面我试用此方式解读第三回黛玉进荣府“荣禧堂”的一段文字。

在书中笫三回有一段描述黛玉进荣府的细节:“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 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情境就像一个历史再现的生活场景, 迎面的“荣禧堂”乃是世袭荣国公府正房堂屋,书中所述荣、宁二府中的荣府是也。大匾旁印有“万几宸翰”之宝大印, 查了一下这四个字的意思原来是皇帝的印文。“万几”表示皇帝办理事务的繁多;“宸翰”表示是皇帝的笔迹。看来匾是皇上御赐的。这意思有点像保持传统观念的现代文人写随笔取的书名,比如“负暄闲话”,其时就是晒太阳唠嗑。当然皇上用此闲章或许还有向知识分子们(士大夫)传递心向儒学的怀柔之意。这里又有一个问题,皇上为什么不用名章而用闲章给臣下题字用印?这又涉及皇帝的年号问题,比如大清乾隆御用之宝。似乎只有国事才能用皇上名章,而闲章则要宽泛许多。

“万几宸翰”这四个字怎么就能看出是皇上写的呢?这要读懂字面的意思。好比上世纪人们纪念周恩来总理勤政之辛,多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但你用它来形容部长和省长会觉得不妥,因部长只负责某一领域的事务,比如刚被取消的铁道部,民航局的事他说了就不算。省长亦如此,出了他所在的省说了也不算。“万”只有主席和总理一职方配。还有万这个字在中国的使用有其特殊的内涵,如臣子见皇上要称万岁。

书归正传,后面跟着是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彝,一边是玻璃。大紫檀雕螭案, 应是紫檀木上雕螭龙纹,螭龙纹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有拐子和卷草二种类型。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说白了其实就是如今壁虎的变形。明清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帖成章,是当时最常见的纹样题材。我推想案子有可能是架几案,案上陈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在这儿曹公采用了虚写的方式。青铜器早至夏商周,晚到隋唐都有出土, 而至宋元明清亦多铸造。只是功能从庙堂礼器到生活食用器皿,其价值可就相差甚远了。至宋以后多改为陈设器,且尺寸大多缩减至一尺上下。

青铜鼎是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其早期的功能是用来煮牲畜祭天敬祖的,因此成为祭器,同时它还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在夏、商、周三代鼎成为礼乐制度中重要的象征物,它的政治价值对当时的奴隶主来说是统治权力的凭证与象征,占有了它就意味着拥有了王权。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词典里还保留有问鼎中原的成语,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戍青铜鼎作为镇馆之宝。而曹公在此只用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一笔带过,看来对三代青铜鼎心里也没数。否则和大清传国玉玺等同身价的青铜鼎就不会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还有金彝和玻璃一起,当作装饰厅堂的陈设摆在一处了。

而青铜鼎的分量以今天的文物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工艺美学价值来看当居首位。由此让人联想起几年前保利公司以2000多万的价钱,回购几件1860年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被毁的流失海外的“大水法”建筑构件上的十二生肖铜兽首。真是一掷千金的大手笔,好像其中一只在原藏家处,只是置于卫生间挂浴巾用,当年收藏价不过几千美元之费。而经国内外媒体以爱国主义形式一炒,竟涨至数千万之巨。只是这大手笔令人愤懑,感觉又被掠夺了一回。若三代青铜鼎能上拍,那又会是怎样一个天价?

“待漏随朝墨龙大画”,细读则应是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中间忘了断句,或者古人一望便知,不像我们现在以惯性猜解为隋朝的墨龙。而待漏,应是指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 喑示主人是朝廷重臣身份。墨龙大画则无须再解。而金彝只形容了一下青铜彝的制造工艺,所谓金是在新铸就的青铜彝上画出装饰纹路,再用铁錾子錾出沟槽,将黄金填在沟槽,然后打磨平整的工艺。而玻璃则属西洋明末清初传入时的新贡品,与古董无关,更似当今权贵们炫富瑞士江诗丹顿手表、爱马仕手提包等的奢侈品。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皇帝命工部在今天的和平门南的琉璃厂设置御厂,派官监制料器和琉璃制品,专供内宫玩赏和使用,算是玻璃器民间作坊的前身。

然后曹公接着描述“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第一句好理解,来的客人可昭日月,用日月比拟人物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记得《圣经》雅歌中将女子的乳房比喻为一对小鹿,用两个太阳的美丽形容两腮之红,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都可借用比喻,读来令人心生向往。只是中国文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造神,比喻拟人的手法一路发展过来,从平视演变为仰望。

后一句黼黻二字查了一下,原来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亦喻文采。至于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让我产生了疑惑。按说这是最平实没悬念的描述,令我疑惑的是在我的经验中还没见过一堂纯用楠木制的明清古典家具,而其他像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则常见。没见过不等于没有,我开始查找资料,资料中最具权威的当数由朱家先生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故宫藏明清家具》一书(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故宫藏明清家具》涵盖了明清二朝皇家御用家具,这为衡量《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家具器物定下了标准尺度。故事中元妃省亲一节可证贾府为皇亲国戚及朝中重臣。其家具陈设除了不能逾制外(如饰有龙纹宝座外),当以皇家标准为范。而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了避嫌是以明代为故事背景,这样明清二朝的家具用料和形式都在《故宫藏明清家具》一书中了。朱家先生将明清家具按用材划分,主要有漆家具、硬木家具、柴木家具和竹家具等。而故宫所藏多以硬木家具和漆家具为主。硬木是明清以来各类优质木材的统称,常见的有紫檀、花梨、黄花梨、酸枝、铁梨、乌木、鸡翅木等。

明朝初年官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而硬木多生长在海外南洋地区,所以国内鲜有硬木进口。直至隆庆初年,政府被迫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三洋”,硬木开始源源不断进入我国。在硬木出现以前漆家具一直是主流。明中前期漆家具的生产仍很兴旺,可以说仍是漆家具时代。明晚期硬木家具出现后,漆家具有所减少,但工艺水准更精进了。同时基于礼制,最庄重的地方像紫禁城正殿中亦须用漆家具而没有用硬木家具的。明清二朝都是如此。

楠木不属于硬木。我最初的印象是杨仕和岳南合著的《风雪定陵》一书中提到了楠木(此书以报告文学形式记述了明定陵地下玄宫发掘经过)。书中描述“文革”中红卫兵小将们将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二位皇后从棺木中抬出鞭尸批判后一把火烧了。而装万历帝后的棺椁则是用金丝楠木制作的。棺木后来被抛弃到定陵后山沟被村民捡去改造成两个装粮食的躺柜。后面故事的发展则有些走向因果报应之说,村民4个孩子玩捉迷藏竟被闷死在内。楠木除了用于皇家棺木外,更多的用于高等级建筑上,像明长陵的恩殿,京城北海北岸的大慈真如宝殿,两处所有结构均为金丝楠木。而故宫内的养性斋、毓庆宫、古华轩、 绛雪轩等处多以楠木作为宫殿内部的几腿罩,或用于隔扇门或用于天花藻井。可见楠木更多用于建筑和装饰,为此特查询了近二年金丝楠木家具拍卖记录共五件,特录如下:

一、 清 金丝楠木龙纹顶箱柜  中国嘉德  2012-06-19

二、清  梓檀镶金丝楠木玉器纹亮格  北京翰海  2011-12-18

三、清  金丝楠木独板茶几案   中都国际  2011-06-12

四、清  金丝楠木嵌瘿木面香几   浙江佳宝  2010-12-12

五、清 金丝楠木鹿角宝座带宫灯(一对)中都国际  2011-06-12

以上拍卖的5件金丝楠木家具严格说起来只有一件符合标准,即金丝楠木独板茶几案。其他如金丝楠木龙纹顶箱柜,实际上是楠木上披麻挂灰后,用生漆涂满箱柜,然后在漆上面画龙纹,定为漆家具似更合适。后面几件不用看图,从文字上都能分辨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金丝楠木家具。金丝楠木相对紫檀黄花梨等硬木而言, 获取用材应相对较易, 也更经济。

从以上资料来看金丝楠木在家具制作上则少见例证。而曹公描述的“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我推测有可能曹公所处吋代正是由康乾盛世转向衰落的过程中,以往稀缺的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和不计工本的作派到此时恐难以为续,只好将楠木作为替代品以撑门面。这一情形历史上早有先例,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在祭祀时,不得已以瓷器替代金银材质的祭器以开先河。看来历史的轮回在细节中也有创新。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硬木龙大紫檀
俄勒冈硬木在家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紫檀博物馆
明式家具木结构应用研究
紫檀的江湖名称之乱象解读篇
龙虾池
村长请吃饭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紫檀的历史发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