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黄村百姓富、生态美
2015-03-18汪东峰
汪东峰
福建武夷山市黄村村位于九曲溪上游,距星村镇4公里,704户2868人,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经济稳步发展,农民增产增收,村容村貌改观较大。如今,黄村正在一步步走上“百姓富、生态美”的道路。
扶贫,没有带头人就没有示范效应
2013年,针对村里茶企分散、地少利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状况,在黄村村党总支书记黄正华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茗川世府农民专业茶叶合作社,吸纳全村种植户和大部分党员、干部加入,把过去零散、小规模的茶叶种植生产经营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村民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黄村的集体经济。
合作社通过统一向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找销路,跑市场、拉订单、协调贷款、防治茶叶病虫害等服务,不断壮大全村茶产业。为提高黄村茶叶种植技术,合作社还邀请市农业局、茶叶局多次下村对茶农进行茶叶种植及制作技术专业培训,前后有200多名农户参加了学习。
目前,村里已经有76家茶农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现有茶山近万亩,每亩年收入达8000余元,总产值超亿元。
扶贫,没有产业就是一句空谈
“没有党的扶贫政策,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黄村的高产生态养鱼大户兰乐军说道,
10年前,兰乐军初涉养鱼业,由于缺乏知识、技术,投入的资金让他亏了个精光。在扶贫政策帮扶下,兰乐军开始建立标准塘高密度养殖,养殖无公害鱼。“国家政策实在好,各种免费培训技术指导对我们帮助特别大”。兰乐军说道,普通养鱼每亩一般产量在600-800斤,而高密度养殖每亩可以达到3000斤,产量是原来的4倍多。
通过上级部门资金和技术扶贫,兰乐军的鱼越养越大,越养越多,年收入也逐年增多。兰乐军的鱼塘也成为武夷山市第一家高密度养殖鱼塘,同时,也是南平市标准塘建设基地。
喝水不忘挖井人,兰乐军自己富了,也想着为村里做点事。“只要想学标准塘高密度养殖的,我都免费教。”兰乐军说,村里有些有劳动能力的留守人员,想干活的,也会优先录用。
除了发展高产生态养鱼,黄村还大力发展再生稻种植产业,村民积极推广福建省农林大学常年在黄村试验成功的新成果,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目前全村优质再生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亩,亩产750公斤。
扶贫,没有村貌的“脱贫”就没有新气象
金秋时节,走进这个位于九曲上游的小村庄时,村里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土坯房换上了“新装”,村民的房屋得到了改造。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干净的厕所,一辆辆车子在村中来来往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整洁亮丽,到处洋溢着和谐向上的新气象。
在老区扶贫办的帮助下,黄村投入20万元用于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整固村庄道路路基、改造危房、粉刷裸墙、建立了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建立垃圾池、村口建有港湾式候车亭、河道沿岸、道路两沿种上了丹桂,村庄公路旁是近千平方米的草坪,栽种着各种景观树200余株。村内原有的树木也进行了梳理,村庄的田园绿化正着手进行。待到春暖花开时,粉红的桃花、金色的油菜花和如茵的绿草交织相映,一个“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的诗意乡村呼之欲出。整个村庄呈现出“住风貌房屋、享洁净环境、赏美丽风光”的新风景。
面对村里的巨变,黄正华喜得合不拢嘴,他说:“没有村貌的‘脱贫,我们生活的就没有新气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