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梅园石雕
2015-03-18李丽琴
李丽琴
梅园村距剑川县城金华镇六公里,出县城沿214国道北行30分钟,我们就到了梅园村对面的山坡上。从山坡看梅园村,整个村子的形状像一尾鱼。朝南的方向像鱼嘴,朝北的方向像鱼尾,鱼身中的房子都是坐西朝东的白族民居。依坡而建,规律有序,清一色的砖木结构,清一色的青瓦白墙。把镜头拉近,能清晰地看到院落里走动的人影、门窗的色彩,村中悠长的通道、长在房子与房子之间的树木,以及大大小小的作坊和正在作坊里雕刻的石雕艺人。
59岁的罗爱坤是正在那些作坊里进行雕刻的石雕艺人之一,走近他的时候,他正戴着防尘面具和手套,在214国道西侧不大的作坊里雕刻一条龙,旁边摆放着锤子、凿子等用具。作坊里的石雕很精致,有雕龙、雕花水缸,有镂空石屏、石窗,有雕着财龟和狮子的门墩,无论是动物、花卉都栩栩如生,件件精美。此刻他正在雕刻的龙是依石头形状而进行,龙头突出,龙身缠绕整个石头,看起来非常有立体感。看到我们对他的石雕很感兴趣,他便给我们介绍起梅园村以及村中的石雕来:梅园村现在有300户左右人家,都为白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石雕业。村子祖祖辈辈雕石雕,以前的石雕以民用建筑基础石脚、柱脚石、阶沿石、踏步石、门墩、牌坊和陵墓石雕构建为主,需求量没有现在大,石雕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前曾一度衰落。到了90年代中后期,千狮山石雕狮子文化创意工程带动了梅园的石雕产业,使传统的梅园石雕重焕生机。
离开罗爱坤的石雕作坊,我们很快又走到了214国道东侧段正堂的石雕作坊,段正堂是梅园创意石雕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他雕刻石狮子的动作从容不迫。相对于罗爱坤,他的雕刻作坊大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摆满了作坊,还有几台大大小小的机器,7名社员在各自进行雕刻。段正堂说千狮山的石雕狮子大多出自梅园村工匠之手,目前梅园石雕已经形成上规模的产业,工艺水平为滇西之首,他的合作社年总收入30多万元。
“梅园石雕文化艺术展览馆”是梅园石雕文化村示范点,到这里可谓大开眼界。各种人物造像、龙头三弦、书墩、床榻、茶几、茶桌、茶盘、盐臼,雕屏、灯塔等石雕产品应有尽有。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更多的寺庙、园林、风景区建筑石雕构件、装饰件、佛像等,也认识了梅园村石雕主要采用的圆雕、浮雕、线雕、深雕、透镂雕等工艺手法。负责人段义明说,梅园石雕主要以家传、师传为主,他就是跟着哥哥段义繁学的石雕。梅园村人雕刻时一般都不绘制草图,也不事先制作小样。选好毛石料后,只用木炭或粉笔简单勾画一下,就直接按腹稿图样雕刻。由于胸有成竹,一锤一凿均运用自如,一次成型。说话间,一个石雕艺人就用粉笔在旁边完成了一件石雕图案的勾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民谣赞梅园石雕:“雕得石龙腾空舞,雕得石花引蜜蜂,雕得石人开口笑,赛鬼斧神工!”真是一点不假。
梅园村出来,感慨万千。剑川石雕久负盛名,据悉自唐代就有盛誉,明清时大批剑川石匠应召入宫,参加北京故宫、圆明园的修建。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过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重要建筑的工程。“世界双绝”千狮山工程主体即由梅园村工匠段德坤率领村中石雕艺人设计制作,是集中展示梅园石雕技艺的最佳典范。
回望梅园村,石头开花,石龙腾空,锤凿的声音清脆悦耳,整个村子呈现一种坚韧、积极、向上的精神。
以后还会来看梅园石雕,在某一次,也许会买一个雕花的石雕水缸,回去在院子里种一缸荷花,在仲夏看它悠然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