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5-03-18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黄福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范读读书课文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 黄福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与新修改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要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需要学生充分的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一直备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都是以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读是浪费时间。然而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只靠教师对文章的分析讲解,还要通过学生的多读。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表层的,很容易忘掉的。学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就是通过“读”来实现。这不单单是读,还要在读中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魅力,体现语言文字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一、重视范读

在小学里,学生读的水平有很多不同,尤其是年龄的不同,所以读书水平更有差异,低段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也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朗读中的最大难题。因此在读书这里得要通过教师来指导。在这一过程里,范读、领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忽视的。怎样来进行范读呢?范读就是由教师或用录音带范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范读便于学生的模仿,如停顿、语调、重音等,这些都是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掌握语感,提高了读书能力。

其次,抽学生来读,让其他孩子听与评,读的怎么样,哪里读的好,从而让孩子之间竞赛,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接着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读得最好?对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激起孩子们朗读的积极性。

再次,“小老师”教读。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来老师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二是选“小老师”这个举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怎样才是自由读呢?自由读就是自己读自己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到了四年级中年段,老师都会开始要求学生自由读的,可是我们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全班学生双手持书将书垂直立于桌面,不约而同地齐读课文起来。师:一边使劲地拍手,一边大声地喊着:“停下来,停下来,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叽哩呱啦地开始读课文。最后全班学生嘎然而止。或者开始的时候,学生速度慢的慢,快的快;声音响的响,轻的轻。可是过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又逐渐情不自禁地齐读起来了。其实这样并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这种争先恐后地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读,甚至可以说是在老师逼迫下的自由读。学生叽哩呱啦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就像木偶一样等待老师发布新的任务。这样的自由读丝毫也没有自由的思考,仅仅是为了读而读。真正的自由读,是断断续续的,是反反复复的,是写写画画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响别人读书,也不被别人所影响的,全身心投入的读。一个能掌握自由读的学生,如果遇上读不明白的地方,他必须得停下来思考;如果遇上读不通顺的地方,他必须得反反复复地读上好几遍;如果遇上新的发现,他必须得拿起笔来写写画画。自由读之所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关键就在于他拥有思维的自由,是在自己的思维主导下的朗读,想自己所想,读自己所读,写自己所写。

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自由读呢?下面是我指导学生自由读的尝试:一是在读书之前,必须准备好字典。这样,当学生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读书时,手拿着笔,一字一字指着读。边读边画边写,这才能记录自己的思维,留下自己的疑惑。三是读书之后,要及时反思。课文读完之后,每个孩子都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弄明白了哪些问题,又遇上了哪些新问题。这既是对刚才读书的总结,又是为下一步交流学习做准备。

万事开头难,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到最后学生会真正领悟到自由读的乐趣的。培养学生自由朗读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但是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新的意识,那就是自由朗读,不是放手让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而是要像我们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那样,系统的、深入的、精密的,给学生地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三、从阅读中诱发思维的迁移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教材中一篇篇文字优美,精练而规范的课文,为学生的书面语言提供了典范样本和丰富的材料。熟读了课文字句到写作时,自然能写出通畅、流利的句子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知识积累多了,运用时便会触类旁通,发生联想。

以上只是我对“读”的初步探讨。当然,教无定法,要体现以读为本,也非都要有这样一个读的过程,还是要有个“本”为基础,教师呀根据文章题材,写作特色,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具体的过程。文章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接触程度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一些步骤,或改变一些读的顺序,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有生气,深得学生的喜爱。

猜你喜欢

范读读书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