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影响的探讨
2015-03-18李国强
摘要:本文梳理了建筑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影响机制,剖析了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有的理论和实际调研结果,基于投资控制的目的提出了今后工程造价在建筑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以期推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运行和投资体制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工程造价的管理也显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中,所以建设单位应该充分把握实际造价控制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发挥主动的职业意识,降低施工过程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工程建设支出,尤其是要杜绝资源浪费行为,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环节。其中初步设计阶段直接决定工程投资的高低,而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投资。所以在保证项目设计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项目设计环节,致力于改良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至关重要。
二、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阶段中,尤其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为关键,具体体现有三点:
(1)设计方案阶段本身所需要的资金对工程造价总成本的影响极小,但是这个阶段的工作往往会成为影响建设投资的基础,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大概会占到影响投资因素中的四分之三,从而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总消耗的高低。所以设计方案尤其是决定项目基本框架和形式的结构设计部分,必须是项目技术经济和造价控制的重中之重。
(2)其次,设计方案中建筑结构设计不仅是项目初期投资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对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耗损、维修护理、日常业务管理等相关投资产生持续影响。尽管一般来说,建设期投资与运营期的资金耗损关系是呈负相关的,但结构设计方案如果足够科学,能平衡项目建设期投资与运营期费用的关系,就能使整个工程在建设期投资与运营期维护费用之和达到最小。
(3)设计质量对投资的影响。从以往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设计质量不过关是造成工程事故的首要因素。设计的质量不合格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会导致建筑功能结构缺乏科学性,进而使得项目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其次设计图纸质量问题也会导致专业设计之间的理论争执,甚至会因此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支出;最后是设计质量不过关会引起项目的安全性问题,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国内工程造价对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现状
(一)缺乏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意识
在建筑设计逐步走向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政府不再向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设计费必须转向建设单位收取,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这使得一些设计团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轻视经济可行性片面而过度强调建设单位的需求。虽然设计质量对于这个工程的建设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建筑设计阶段存在着设计者们盲目追求设计技术的先进性和设计成果的优越性的趋势,在建筑设计中一味追求“新、奇、怪”而轻功能重造型,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导致设计成果缺乏经济上的可行性。而现行的工程造价费用标准中,尚未明确界定设计中的浪费行为以及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责任追究。一些设计团队为了确保设计产品的安全实用性盲目加大设计成本消耗,片面追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在产品的经济可行性方面欠缺考虑。
(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科学
设计初期的成本控制必须在限额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设计要求,充分综合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及投资预算,在初期成本估算基础上进行实际检测,并在确认批准后据此调整决定设计整体所需的经费。为了保证投资能满足限额标准的要求,应在确保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分配投资额度,对于设计过程中的不科学的调动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收集的造价资料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合理的限额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设计做到平衡设计。但目前我国多数限额设计主动性不强,在设计初期确认没有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成本控制一直受到既定框架的制约,工程原理得不到灵活运用,设计团队也没有自主创新的空间。
(三)设计周期不合理
目前一些建设单位存在设计上的错误观念,认为设计工作只是纯粹的劳务性工作,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断压缩设计周期,严重影响到建筑设计的质量。实际上设计周期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整个设计过程的质量,应该得到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
四、实地调研的结果
本文以“砖混、矩形柱框架及异形柱框架”三种结构型式的造价,对郑州某居民区内一座六层高的住宅建筑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建筑结构在经济性和价值工程上的两个结论:
(1)由于功能优势带动了价值系数,异形柱框架设计在三种结构型式中造价较高;与之恰恰相反的是砖混结构形式,相对来说不具备功能优势,因此使得价值系数并不高;所以异形柱结构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首先方案。
(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关于建筑的审美标准和空间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结构式的建筑室内凸出的棱角不利于美观,居民对其兴趣不高。而异形柱结构设计的建筑符合居民的审美标准和空间需求,但存在节点抗震性能的不足,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就需要较高的造价成本,因此使得矩形柱框架产生造价优势。而砖混结构虽然所需的投入相对于其他两种结构来说较少,但空间布置多方面受到制约,进而降低了建筑的实用性。
五、本文以投资控制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建筑设计阶段的监控管理措施
(一)推行限额设计
对于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来说,制定适宜的限额设计目标最为关键,限额设计是其核心措施之一。先于初步设计的限额设计目标主要是由权威合理的研究报告及其投资估算决定的;相对应的先于施工图设计的限额设计目标则是取决于审核后的初步设计方案及其成本概算。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计团队和造价管理人员的相互合作,充分权衡技术要求和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其中设计团队要在投资控制的前提下,致力于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而造价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提供有关信息,协助设计团队的工作,共同实现设计方案符合投资控制要求的目标。为了确保设计阶段造价成本的科学性,必须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使最终设计最大程度上满足各多方面需求,进而最大化实现工程效益。
(二)健全设计监理体制
建筑市场应建立健全建筑设计索赔制度和设计监理制度,重视追求经济可行性和设计优越性之间的平衡点,同时避免建筑设计阶段忽视经济可行性的现象。此外设计单位内部也要致力于制定相关措施提
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项目的收益与设计团队的权益一体化,以此强化设计者成本控制的意识,实现设计成果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设计监理体系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设计结构的合理性,主要在投资限额方面进行造价控制,具体要求如下:为达到投资控制目标,应严格监督审查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重视设计阶段图纸质量控制和预算控制的把握,全程监督建筑设计的布局、功能、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因素,严格控制设计误差;最后是确保设计变更且符合相关标准,尽可能做到全程施工都以设计图纸为准。
(三)推广价值工程分析法
价值工程以功能分析为手段,以实现项目功能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基于寿命周期成本,通过控制生产和使用成本来提升经济效益的监管模式。而功能分析的特色在于能集合各单位的能力分析项目功能,运用丰富的理论经验,通过团队精神来完成符合产品价值的合理设计。所以应该大范围推广这种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工程的最终效益。
(四)健全动态管理机制
要建立网络动态管理系统平台,及时公布市场信息、工程进展以及投资信息,运用现代技术减缩与成本控制有关的各种流程,随时关注投资额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治理,确保投资额在目标值允许范围内,健全建筑设计阶段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结束语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核心就是建筑设计,所以必须要结合现有理论,健全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建筑设计环节让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