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浅谈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2015-03-18天津市第八十中学陆宇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4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故宫多媒体

天津市第八十中学 陆宇明

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使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到小黑板、收录机、投影仪,再到今天的电子白板。近几年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以其特有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看到灵动的文字和图片、听到曼妙的音乐和讲解、欣赏到动人的故事和短片,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从而在教学中被师生接受。

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好处很多。

第一,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增加识字量,提高读写正确率;二是加强练笔,提高写作水平;三是积累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有的放矢,提高练习的针对性。一是找学生易错点,强化订正;二是精当选题,进行练习;三是举一反三,同类练习。

第三,省时直观,体现教学的便捷性。

一是筛选信息,强化记忆;二是整体构思,单元合成;三是展示重要内容,掌握解题技巧。

第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是展示精美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是自主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然而,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观摩课上还是会看到不少老师因为多媒体用得不恰当,造成语文课堂只停留在生动活泼的层面,使语文课堂收获甚微,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第一,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位老师讲授《故宫博物院》(人教版八上)。这节观摩课上,做课老师利用多媒体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结束45分钟的活动。曼妙的音乐、五彩的画面,配上老师导游一般的口才……听众(听课老师和学生)起初的体验是:这节课太精彩了,再一琢磨,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没有得到什么提高。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这堂课上,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才让我反思到这节课并不成功。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很有特点:课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对故宫各建筑物进行介绍,充分体现了其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其中,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龙凤雕饰、太和殿等民族味道浓郁的造型,在建筑材料、彩画、雕饰及建筑物式样上都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文章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介绍故宫建筑群,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读者对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讲授《故宫博物院》这类说明文,多媒体运用得恰当、合理,确实更能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

虽然,对于天津的孩子来说,多数去过天安门,见过故宫,但在没有学习《故宫博物院》的前提下,多数孩子只是为了看看天安门城楼,见识一下天子睡的龙床、坐的龙椅……而对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并不会留下多少印象。学生对于景山公园与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关系、故宫建筑群的整体特点也较模糊。课堂上,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这些内容学生在解读时,老师若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对故宫博物院的布局特点,按照一定的行踪,用远镜头、近镜头、特写镜头让学生观赏故宫建筑群的整体、局部及细部的画面,通过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唤起了学生丰富想象的同时,让学生口头表述图片内容,再参看课文中的文字表述,则会使学生充分感知故宫的建筑、布局的特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内容留下更为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抓住事物特征准确、生动、清楚、有序地描述事物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表达能力,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体会也会有更为深刻。

本册教材有两个说明文单元,如果老师运用相类的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清楚、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第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位老师讲授《智取生辰纲》(人教版九上),课堂上老师花5分钟时间介绍了《水浒》,并展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接着看了30来分钟的电视剧《水浒》节选,然后是5分钟的学生评价,5分钟的小结收获。事实上,对于《水浒》的这篇节选,老师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很精当的。首先,中文环境描写为表现人物性格作了很好的铺垫;其次,杨志误失生辰纲的原因、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计谋等,传神的人物言行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而老师在整堂课上基本没有涉及对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对影视内容的欣赏来分析人物。

用影视代替文本阅读的老师不在少数。然而,“文学”即“人学”,每个人经历的差异会造成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的不同,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视剧《水浒》是编剧、导演、演员对施耐庵《水浒》的集体解读,这并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鲜活文字解读。学生在课堂上看电视剧,实际是解读演员们对文本的解读,多媒体进行的再造或创造新形象的画面便代替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几乎被扼杀殆尽了。这其实是背离了学习语文解读文本的宗旨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以字词为中介,间接认识客观世界,并在记忆中通过字、词形式巩固认识成果,再通过书面物质材料外化为物质现实的。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的能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不应当滥用画面来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老师通过课堂这个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助文本这个例子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解读文本的技巧,欣赏词语的精妙、结构的巧妙、主题的深刻……从而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进一步达到在此基础上学会写作的目标。

诚然,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力更集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集中,学习效率更高……用得好,语文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当然,用得不恰当,也会影响教学,可能使其事倍功半。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故宫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雪中故宫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故宫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