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思考

2015-03-18陈春丽

传媒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媒介思政

文/陈春丽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新媒体逐渐成为学生主课堂之外的另一堂重要的教育课,由于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学校教育的主导和权威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性格习惯的养成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全面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使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可利用的有效手段,是值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新课题。

一、关于新媒体和媒介素养

1.新媒体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讨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必须界定清楚什么是新媒体,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它的普及使用对受众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媒体一词,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率先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新媒体下过定义,即“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事实上,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指出:“新媒体是一个随着技术更新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即在一定时间段内总有一个主导的媒体形式,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又将会有新的媒介形态将之取代。在今天基于网络基础上与无线移动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很多优势,如及时性和交互性,它能够在第一时间甚至是同步将信息传递给任何一个受众,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可同时成为传播者;海量性与共享性,各类信息甚至是跨国界信息都可以汇聚共享,实现海量传播;多终端及个性化,可使用电脑、手机,以超文本、超链接为手段组织各种信息,受众不须受播出流程和节目审核的限制就可以实现自己个性化接收和传播目的。正是这些优势使新媒体吸引了对新生事物有超强接受能力的大学生们的青睐和喜爱,迅速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情感表达、人际交往、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长经历产生了深刻影响。

2.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媒介素养的概念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其做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讲,媒介素养专指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认识、评判、运用新媒体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对媒介信息进行科学解读和研判,将新媒体作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的能力。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1.多数人对新媒体有较强的认知和较为熟练的应用。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班主任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日常接触新媒体较多,可以熟练地运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

2.媒介信息的分析和鉴别能力较弱。媒介信息分为表层和深层两种类型。由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甚至有一部分年龄层次较大的人员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单向教育模式中,他们对媒介信息缺乏科学的解构能力,对信息的来源、真实性的分析和鉴别能力以及检索、加工、分析、再传播和利用能力欠缺。

3.将新媒体有效地应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能力欠缺。如上分析,大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日常接触和使用新媒体较多,也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对如何将新媒体有效地利用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缺乏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目前校园论坛、微博、微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高校学团工作中,但主要停留在联系、信息发布等功能,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应用深度上多下工夫,在利用新媒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传播正能量、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思维上进行深入挖掘。

三、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在校园中的快速普及,部分学生一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十多个小时。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信息判断能力,一些不良信息、错误观点随着新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也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内的多数教育者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上,却忽视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思政教育工作者是面对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先行一步对他们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和提升,已是势在必行。

1.有利于增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好的媒介素养,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与新媒体相关的使用技能,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互动交流的情况,同时自身能够理性地驾驭和判断各种媒介信息,科学地引导学生对接收到的表层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取舍,教育学生提升媒介素养,在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做到独立思考,科学研判,不受煽动和蛊惑。

2.有利于最大化拓展教育途径,促使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已经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与时俱进,采取积极地措施有效应对各种问题。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设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并实时更新,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寓教于乐,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其他行政和学团干部也可以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势,抛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媒介的实时交流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开拓校园隐形教育的新途径。

3.有利于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为主要目的,使受众能用理性和独立的视角审视媒介信息内容,具备抵制、抗拒负面信息影响,对大众媒介进行建设性识别和运用的能力。媒介素质教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媒介素养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了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时刻处于接受信息、掌控信息的最前沿,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如何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当成一个理论课题进行研究,把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联系起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四、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驾驭受学生们欢迎的各种新媒体。只有掌握和了解各类媒介形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术,才能理性地判断所接收信息的内涵和价值,利用新媒体接近学生,融入学生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强化对新媒体正面功能的认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理性的媒介使用者,之后才能去教育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积极利用新媒体,强化对新媒体正面功能的认知。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主题教育网站的教育辐射功能,牢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新媒体不断涌现出新的载体和传播模式,它的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等优势,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甚至出现过度依赖的现象。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新媒体时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正确地认识新媒体,采取正面疏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正能量”,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传递正面信息,注重培养自己对媒介信息识别的敏感度,转发分享有效信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同时运用新媒体手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积极建立校内、校外的培训机制和实践体系。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训机构,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隶属思政研究会或宣传部门,统一负责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采取集中授课、交流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媒介鉴别、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提出可行对策。

目前由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机构组织的针对新媒体的管理运用、校园舆论监督的培训和讲座非常多,培训效果也很明显。高校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运用、网络舆情管理等工作,大力支持教师们多参加社会培训,开拓视野,加强交流与学习,提升个人媒介素养。

高校应当利用好目前所拥有的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微博、微信、移动APP等媒介资源,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节目编排和制作,策划有深度的校园节目品牌,可以与上文中提到的校内媒介素质培训相结合,将校园媒体作为理论结合实践的实验项目,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校园媒体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同时也使个人的媒介素养得到提升。

3.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高校拥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和科研实力,因此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理论和实践优势。第一,可以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学校思政教育研究会课题,强化学校及科研部门对新媒体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视,也可以在年度思政研究会上将本课题作为专项命题进行讨论;二是召集校内外思政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课题组,或者成立相关教学团队,编著校本教材,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进行抽样调查,掌握其整体现状及特点,形成调研报告,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出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方案。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新较快,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了解媒体语言的传播特点,理性接收和分析媒介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熊澄宇,吕宇翔,张铮.中国新媒体与传媒改革 1978—2008[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01).

[3]郭霞,唐桂莲,亓慧坤.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4]蔡帼芬,等.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任秋霏.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6]李艺全,文鸿莹.论新媒体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1).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媒介思政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思政课“需求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