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微博:网络时代的“新群众路线”

2015-03-18梁芷铭徐福林

传媒 2015年11期
关键词:群众利益领袖官员

文/梁芷铭 徐福林

官员微博是指“公开以党政领导干部身份开设的个人微博”,它把官员与群众、政府与民间、政策与政策执行、执政理念与群众利益的实现等联系在了一起,与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群众路线有着高度相关性。通过微博,官员把自身置于网络时代的民众之中,把与民众利益相关的方针、政策、措施等公之于众,倾听民众通过网络发出的声音,回应民众通过网络表达的诉求,并从这些声音中汲取改善工作的能量。当前,微博用户不断扩张,微博问政愈加为群众熟识,群众权利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深入分析和探讨官员微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官员微博与群众路线相关性分析

群众诉求:共同面对日常议题。官员微博使微博的原义发生变化,使微博不再局限于“发牢骚”,而是在“国家政治和民众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互通的桥梁,显现出“问政”这一本质功能。微博问政是群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使群众的诉求得到表达。官员微博必须面对群众及群众利益,直面群众的情绪和诉求,而不能刻意回避之。党的群众路线也要求领导干部走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的声音,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而言,官员微博必须面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治安、司法公正、拆迁、市场公平公正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议题。面对共同的议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态度、政府部门的作为与形象、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都将得到体现与检验。只有积极认真、理性高效地面对群众诉求,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合法权益,才是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因此运营官员微博不是作秀,而是听取群众诉求,及时回应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同的价值诉求。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目的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实际上,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一切为了群众。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本意并非作秀,亦非捞取政治资本,而是利用微博裂变式传播信息的功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民间的声音。相比较而言,官员微博的开通,更有利于群众表达诉求,表达对相关方针、政策和举措的看法,表达对政府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正是在对群众的理性回应中,在不断修正相关施政举措的过程中,在不断化解官民矛盾的过程中,官员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官员微博运行分析

运行主体。首先,就官员微博而言,微博运行主体即是官员本身,但官员本身并非停滞不变,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为主体。一方面,官员微博主体会受到包括工作环境在内的现实环境的影响,有的官员微博发布符合群众利益的言论,成为群众利益代言人,而有的官员微博回避群众诉求甚至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在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下,官员微博主体会迫于压力不断修复不良形象,博取网民认同。

其次,官员微博主体有显性主体和隐性主体之分。开通官员微博者均可视为显性主体,而不论其微博活跃与否。而那些尚未开通微博的官员则可视为隐性主体。就目前官员微博生态而言,后者蕴藏着更大的能量。后者的力量发展方向往往影响着前者的发展方向,但实际上官员微博生态的改善需要前者的坚持和开拓。

运行客体。官员微博的主题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官员微博立足部门职能和领导干部的分工,以相关方针、政策和举措为主题,或宣传之,或解读之,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官员微博立足群众利益,以群众的诉求和呼声为主题,推动问题的解决,从而缓解干群关系、官民关系的紧张,塑造领导干部、政府机构和政党新形象。

官员微博的主题具有妥协性。其主题并未完全是官员“个人”的,而是官员个人与群众诉求“妥协”的结果。一方面,官员微博主题渗透着官员个人的政治追求和思想品质等因素,表现着官员的“个性”;另一方面,官员微博主题又不能离开本职工作与工作分工,不能忽视上下级关系,不能因发布微博而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以真诚的态度回应群众诉求。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妥协”中,在这样努力寻求各方共识和利益平衡中,官员微博主题的生命力、活力、魅力才得到充分体现。

官员微博焕发新活力的路径分析

立足群众的共同诉求,增强微博底气。首先,立足群众共同的物质诉求。在经济社会变迁过程中,群众的物质诉求更为强烈、更为多元。如何才能增强官员微博底气?无疑,真诚地关注群众共同的物质诉求,回应群众共同的声音,才能更好地让官员微博形成力量。具体而言,既要立足群众短期共同的物质诉求,又要立足群众长期的共同物质诉求;不但要从群众短期的共同物质诉求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作出新探索,还要善于把握群众的长期的共同物质诉求,使之与当前的公共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公共政策的完善。

其次,立足群众共同的精神文化诉求。广大人民群众并不会满足于物质诉求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他们更趋向于精神文化诉求的满足。一方面,官员微博要传播正能量,为广大人民群众带去温暖与关怀,正确解读公共政策,提高群众把握、理解公共政策的水平,坚定他们改善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官员微博不能回避问题,应直面当下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群众运用相关方针、政策和举措维护自身利益。

立足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增强微博黏度。首先,立足政策话语的创造性转化。长期、实时、有效的官民互动才是官员微博传播力的本质特征。但有些官员开微博只为赶潮流,疏于维护或“开而不用”,最后成了“僵尸微博”的不在少数。创造性转化政策话语是形成长期、实时、有效的官民互动,增强官员微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官员要在吃透政策、吃透群众诉求的基础上用群众看得明白、听得懂、理解得了的语言为群众提供正确的政策解读并回答群众在相关政策方面的疑惑,而绝不能从政策到政策、从理论到理论,搞得云山雾罩,让群众不明就里。

其次,立足网络用语的创造性转化。网络用语或轻松活泼,或诙谐幽默,或一语双关,或富有亲和力,是提高官员微博活力与“粉丝”黏度的重要元素。由于事关群众利益,官员微博应当使网络语言与政策语言、网络语言与理论语言、网路语言与群众日常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使微博的话语表达适应群众情绪、情感,使官员微博不再高高在上、不再严肃冰冷、不再冷静的没有人情味。

立足意见领袖的积极参与,营造舆论气场。首先,改善官员形象与政府形象。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大量意见领袖应运而生。他们活跃在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直面社会问题,用自身的力量影响着微博生态。官员微博要践行群众路线自然是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实际上,必须不断改善官员形象和政府形象,才能为官员微博与意见领袖的合作建立基础。如果官员懒惰、政府机构懒政,意见领袖就只能唱“独角戏”,这样显然不能使官员微博紧密联系群众,相反,只会导致官员微博“变冷”,乃至变成“僵尸”微博。

其次,秉持宽容之态度理性看待意见领袖的发声。官员微博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宽容。以宽容的姿态看待意见领袖的发声,而不是视其发声为洪水猛兽,即不要轻易屏蔽意见领袖的评论,更不能轻易“封号”。吸引意见领袖积极参与官员微博互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气场,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若无这三个自信,则难免视意见领袖为异端,视意见领袖为敌对势力,视意见领袖为洪水猛兽,最终使官员微博成为“孤家寡人”,成为微博时代的一场政治作秀,脱离群众,背离其初衷。

猜你喜欢

群众利益领袖官员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领袖哲学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