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画能力
2015-03-18□陈奋
□陈 奋
在学校的美术课教学中,绘画创作的基本教学形式,可分为记忆画、想象画等数种,通常多运用启发引导、个别辅导、观摩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的。所以,在对于学生的记忆画能力的培养方式与途径基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记忆画形象能力的培养
林同华在《美学心理学》中写到,“艺术家观察现实形象,并选定它们为创造形象的摹本,但不是只将这形象如实地摹写出来,而是经过作者意匠经营,经过艺术加工而成。这在艺术中构成的新形象就叫作‘意象’”。所以记忆画就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是提高造型能力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通过对原始形象的观察、记忆、想象后,加进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征,再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的绘画范围较广,如静物、动物、风景、人物等都作为记忆画的对象,而它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进行形象记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根据记忆画的定义,就是要求要引导学生回忆,抓住事物的特征,采取便于记忆的方法加强记忆,然后把记忆中的形象画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记忆画正确教学方法的运用,致使学生对记忆中的事物认识不清,无从画起,抓不住主要特征或顾此失彼等。可见,学生记忆画效果的好坏优劣,取决于教师正确教法引导。那么,记忆画首先是使学生把生活中曾经看见过的具体物象、生活情景、自然景色重现于意识之中,并从其中要感受最深,具有审美价值和典型意义的形象,经过艺术的构思,然后把它画出来,叫作记忆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作较具体细致地训练指导,引导学生从观察—感受—认识—表达四个过程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他们眼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脑的思维能力,手的表达能力,使眼、脑、手(记、忆、画)协调运用。让他们养成时时注意观察,时时进行形象记忆的习惯,提高记忆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记忆画的教学方式
把记忆画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因为记忆画与写生教学的“默写”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默写是默画画过的形象或因当时来不及描画某一具体物象形象,凭着目识心记,然后画出这一物象特征为主要内容,是以锻炼基本技能为主的。在创作教学中的记忆画,内容上更加丰富详细些。记忆画画得好不好则可以权衡其基本功完不完备,创造力的水平高低。教学中,教师可实行边记、边忆、边画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记忆,有选择地、把一些富于审美情趣和典型意义的事物形象加以提炼,进行新的构思,运用绘画的手段把它表现出来,它是以培养初步的创作能力为主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审美情操,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记忆画教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日常生活的记忆为创作而收集素材的记忆画,如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以及学习环境等。二是以现场的活动内容有目的地为已选定的创作题材服务的记忆画,一般是事先布置好的观察课题和生活场景以及人物活动情景,通过教师的启发记忆画。前者,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和体验的习惯,这样可以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对于现实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是创作素材的来源和储备的仓库,其中有的可能成为未来作品的胚芽。后者,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观察的敏感性,是有着时间性和题材范围限制的,这两种方式应该结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记忆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生活、思想等的基础上,配合学校中心活动、学习活动、时事教育各方面,选择富于思想性、审美性、趣味性、印象深的记忆范围与内容,以便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基本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还应按照联想、想象、创造的思考顺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命题创作绘画、默写等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在课程中可适当增加学时,来达到训练目的。在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唤起学生记忆中的那些难以消忘的印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启发、指导或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充分、丰富、加工、提炼,赋予典型意义和形象化的艺术构思;然后,让他们练习运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和绘画技巧把它表现出来。在从生活到艺术构思,再到艺术表现这样一个基本过程中,每个环节上,都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和感情的闸门,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的才华。
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教育影响,又有导入模仿教学和创作教学的教育作用,所以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
三、创作思维的培养
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是艺术认识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形象思维的一般过程就是从印象到意象,再从意象到形象的逐步深化。它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以及运用绘画的知识和技能来表达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审美能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意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进行创作之前,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被我们感受,而某些现象特别引起注意。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个印象就可能成为未来作品的胚芽。经过不断的培育,让它在广阔的天地里,与有关的事物相联系而得到充实,产生出一种更加完美、理想的头脑中形象,也叫做意象。这种产生意象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段——笔墨、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出来,就呈现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按之有趣,做到“情知交融”,使学生在形象思维过程中能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体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强化“我要创作”的主动精神。
但绘画创作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在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发挥联想力与想象力。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是创作的三个基本环节。创作的题材、人物、情节等等,以及整个艺术形象,都是由实际生活提供的,连主题思想也是如此,而主题思想是通过经验和一定的题材体现出来的。所以高尔基说:“主题是由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离开生活,创作就失去源泉。观察生活就要有先进的思想去指导,善于识别生活中本质的东西。有了生活感受还要善于艺术构思,选取生活素材,加以充实、丰富、提炼、取舍、集中、概括、深入主题,构成完善的意象。然后,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段把它描绘出来,这就是生动具体的形象和画面。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在创作教学上必须事实求是,要求学生在运用绘画技能、技巧时,除了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创作内容的需要加以运用之外,还多方面设法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创作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从而发展学生美的创作才能,增强审美的修养。只要构思好,能够突出主题,粗可鉴赏,便称佳作。
总之,教师要随时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养成描绘生活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本质与主流的能力、想象能力、观察力,指导学生运用临摹、写生等方法去反映自己感受的东西,画记忆画和创作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绘画以及提高记忆力和培养创造素质,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1]牟秉峰.记忆画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J]. 湖北教育(教学版),2000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4]林同华.美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