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教育竞争力的思考
2015-03-18王亚东
□王亚东
互联网下很多行业受到了影响或冲击,教育当然也不例外。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很多,甚至学到一定的量之后还可以拿到某种承认学历的文凭。很多学校都在考虑是否未来教师是不是不需要这么多了?学校教育会不会大面积消失或萎缩,网络教育进行替代。由网络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学校教育将不可能被替代。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学生处于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具有环境教育力量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一个学校有一些文化沉淀,新加入的人群慢慢会吸收一些。一些自律性不高或不太成熟的人可能会需要一个现实交往的人际圈子,可以互相在一起交流情感,同时一起互相勉励学习。
正如贾蕊提到,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群体,他们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创造能力较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担负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任务。因此大学生在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品德外,还应该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据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焦虑症状占17%,出现抑郁症状占14%,存在敌对情绪的占12%。人际关系交往不适的困惑感是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面,另外,过度担忧毕业后的就业出路问题,不自信和学习紧张的心理,贫困生的自卑感心理,恋爱与情感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等。同时贾蕊也提到,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锻炼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相互交流的同时可以开阔视野,与兴趣爱好相同者建立友谊,培养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从而有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回到人与人的交往中,在学校中人与人的交往起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青少年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未完全成熟。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可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学生在学校里除了智育得到培养外,非常重要的是要受到道德教育,奠定以后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基础。防止学生思想上出现偏激或受西方腐朽文化思想洗脑等问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动手能力,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在校园这个大群体中成长。校园是教育最好的阵地,经常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比较好,可以纠正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正确应对社会舆论,对大家不同甚至是千奇百怪的意见有心理承受能力。
二、互联网自我学习的局限
互联网自我学习很重要,但是它不如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好,尤其学者和学者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提升。在天涯社区天涯问答有这样的讨论问题:互联网时代,人们最理想的学习模式是什么?有人提出,人并没有进化到有无限的精力去应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互联网商业化的繁荣绑架了人性,人性中求知成长的欲望被娱乐的欲望和利益欲望压制,人被诱导和鼓励着去关注太多毫无自我成长价值,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低下,生活娱乐化倾向明显。有人这样评论,人性中,引导自己向上的,有利于长期生存的应该是理性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引导自己向下的,有利于短期生存的则是物欲。网上信息纷杂繁多,要去分类管理把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信息删除很难。而且有些信息则打动的是青少年的物欲之心,容易将他们引入歧途,有短视的行为,从而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王格芳等也提到,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王格芳等在提到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时也提到,网络作为最大的信息库资源,使青少年开阔了眼界,畅游了信息世界,但伴随着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各种冗余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性,网上黄赌毒信息毒害了青少年,成为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性还不够成熟,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同时自制力较弱,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暴力、色情等一些信息,他们往往会借助网络通过各个渠道来满足好奇心以获得对刺激的渴望,沉迷于惊险刺激的游戏中,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而且青少年都有一种想独立的强烈欲望,通常想摆脱家长、教师的管教,想获得他们自己认为的那种绝对自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在网络中容易自我陶醉、自我放纵。
互联网学习模式中,个人经常面对的是冷冰冰的电脑,而学校教育中个人经常面对的是有活力可以亲切相处的同龄人,重视“心”的教育。笔者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中跟他们提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会毕业,合理安排人生,能够应对一切情况。笔者非常注重班风建设,给大家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引导大家形成健全的人格。班风建设是笔者所带班级特色,经常强调的就是那几个熟悉词,朴实、善良、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之间有包容才有团结)、上进。班级里同学之间团结,首先得有包容精神。每个人都很朴实,不仅是外表朴实,关键是内心很朴实。同学之间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大肚能容。有些人可能遇到了一些烦心事,讲出来,班级其他人都会热心帮助排解。一直在引导这样一种精神,班上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强大的内心,耐挫力非常强。一定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会盲目比较,每个人家庭背景不一样,做最好的自己就行。力求班级中每个人都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尊敬和爱护自己的亲人,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可以现场感受,让学的人之间产生交流,体验到现场的知识提炼过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书又育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环节,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体验过程,充分考虑大学教育的目的,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经过大学的教育和辅导,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涉猎多门学科,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学生不能学了什么就只会什么,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发散思维。不自负,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具有正义感,就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要德才兼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重视课堂管理,让学生受益较多。课堂教学管理需要一系列的精心布置,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首先使所有学生得到尊重,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而不平等对待学生,因为每个人具有的自然禀赋不同,比如,智力因素、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宽松、平等、向上的氛围对班级的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要留意学生的反应,师生间眼神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当看到学生迷惑的眼神时,教师得注意授课的速度,速度放慢一些,细节突出一些。当学生对所提问题没有反应或者回答不好时,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要找出问题的所在,端正态度,在宽松的氛围中有助于问题的思考解决。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遇到不懂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及时提出来。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被激发出来。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创造,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兵法上讲得好,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不去指责任何一个同学,以身作则,通过感化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带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者。一味的指责会使学生变得反感,从而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授课。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语言表达训练,一学生发言或演讲时其他学生应注意倾听、观察。专业课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让学生到讲台前发言(可以事先备好相关幻灯片)。也可以分组准备要发言的课件,让各位同学各抒己见,让大家从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经常引导某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时其他同学要表现得非常尊重(尤其要听得很专注),久而久之,课堂氛围就会变好。利用课堂教学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可以举例自己所教学科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一些学者,他们是怎么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的学术成就的,以及他们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尊重一个人的程度主要看他德的大小,其次看他努力的程度,将这种个人看法渗透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感恩,能耐挫,有一颗宽容善良之心,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独有的功效。在青少年阶段学校课堂教育应该为主,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作为补充学习的一种方法。
[1]王亚东.教学中学生管理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体会[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贾蕊.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