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还地桥镇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5-03-18李萍萍
□徐 驰 李萍萍
土地流转就是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移到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从而促进土地集中使用,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农用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并呈现加快趋势。从横向看,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规模要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近些年土地流转逐步由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向内地由点向面全面扩展。从纵向看,流转规模逐年加大。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4亿亩,是2008年底的3.1 倍,流转比例达到26%,比2008年提高17.1%。大冶还地桥镇作为大冶市西北部的一个重要枢纽中心,其土地流转的规模近几年正在逐步扩张,其下辖34个行政村,有23个村庄存在土地流转,89%的村民参与过土地流转。做好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农业是立国之本,对于大冶市还地桥镇来说,农业所获得的收入仍是当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土地流转在当地仍属于新起之秀,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此次调查就是通过了解大冶市还地桥镇土地流转的现状,以及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瓶颈,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协助政府制定更加符合当地发展现状的政策及措施,为大冶市还地桥镇及全国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促进全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存在流转后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问题。在与还地桥镇南石村、东庄村的农户进行访谈中,发现流转一般是承包大户找村委会签订书面协定,再由村委会找农民签订口头协议。很多农户甚至都没有看到合同,更别说了解合同的内容了。而且存在国家机关利用职权干涉土地流转的行为,给农户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此外,在访谈中还了解到,还地桥镇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机械化农作占比少,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甚至存在流转后空置土地以待升值的现象。
(二)农户对当前政府的流转政策不了解,农户对流转的好处感受甚微。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38.3%)的农户不了解当前政府的土地流转政策,大多数农民认为国家政策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村委会虽然也有宣传,但只是走形式,了解的内容并不多。在参与流转的农户中对政府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表示满意的只占34.1%。超过10%的农户对政府当前的流转政策不满意。
(三)土地流转信息化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发挥的作用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土地的有效流转。在调查中发现,村民进行的土地流转有45.1%是通过村委会引导,31.1%是流转对象上门洽谈。只有8%是通过流转信息平台来完成的。更多的时候,是由村委会引导着村民进行土地流转,而村民普遍都具有从众心理,他们的决策里也包含着其他人的意愿,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客观性。
(四)土地流转价格低,流转利益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有近一半(45%)的农户流转价格介于100 到200 元每亩之间,流转价格在300 元以上的仅占18%,远低于农民自己进行种植所获得的收益。由于农民对土地出租以及转让等市场价格不知晓,致使农民丧失了对土地流转价格掌控的主动权。并且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即使土地流转的价格如此低廉还是存在拖欠钱款问题,可见农民流转收益得不到保障。
(五)农民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且维权难度大、时间长。在访谈中发现,很多人选择把自己的土地无偿交给他人使用,与承包商产生纠纷后一般都是找当事人协商解决或是找村委会协调,很少有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郭桥村进行访谈时,当地村委会反映:当地纠纷不易解决,由于仲裁过慢,一年才解决一个案件,维权难度较大、时间长。即使有农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由于仲裁的时间过长而不了了之。
(六)农业科学技术有待加强,流入户融资渠道不通畅。农业科技与生产效率息息相关。调查时发现农户在农业改造技术上存在瓶颈。以旱田改水田为例,在还地桥镇3,480 亩的耕地面积中,有旱地1,854 亩,水田1,549 亩,山场面积250 亩,而当地种植主要是水田,据目前的“旱改水”工程测算,平均一亩的改造成本为3,700 元,因此也造就了土地开荒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除此之外,融资渠道不通畅也是承包大户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贷款时需要担保人和抵押。然而,对农民而言,资金规模达不到,也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因此很难获得资金来源而无法扩大规模进行大生产。
二、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
1.强化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在土地流转中行为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职能是引导并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国家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但当前存在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强制农民流转土地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要充分强调政府职能,使他们真正做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流转。
2.加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的建设,扩宽信息交流的途径。政府应积极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信息体系,运用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来传递信息,建立专门的网上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也可以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的显示大厅,实现土地流转信息实时更新,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调解流转矛盾纠纷等一系列服务,为土地流转提供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让老人老有所依。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以便解除土地流出者的后顾之忧,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此外,政府部门还应积极为还地桥村民开拓新的就业途径与就业岗位,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在本地直接就业。
4.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设备,完善农村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地桥镇大部分地区实行的仍是传统的人工耕作方法,耕作效率低下。因此,政府一是必须加强对还地桥镇农业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农户的融资而言,制定专门的《农村信贷法》和《农村信贷担保法》是重要前提。二是需要扩大农村信贷担保物范围,挖掘现有物权潜力,并且创新农业产品预期收益担保制度,并且积极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建农村信用评级体系。
(二)村委会。
1.采取多种形式的适合农民实际的宣传方式,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大多数上了年纪的农民都认为国家的政策与自己无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一定的收成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却不了解把土地集中起来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要将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目的等准确无误地讲解给农民,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土地。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积极宣传土地流转的典型创新模式和成功案例。由于还地桥镇土地流转中存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农业比较收益低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给农户和农村带来的好处甚微。因此在土地流转之后应该借鉴土地流转的成功案例,比如说发展村集体合作农场,在土地合作制基础上,实行“大承包,小分包”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入合作农场的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可拿租金,以劳动加入合作社每月可领薪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的方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新闻媒体。
1.加大对土地流转中不合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必须加大对土地流转中不合规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土地流转的关注度。向社会公众宣传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以此给那些想要通过违法行为干涉土地流转的人以警示。与此同时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土地流转的关注度,从而使社会公众自觉对土地流转进行监督,促进土地流转日趋规范化。
2.加大对土地流转的经营体制创新的典型案例的关注和宣传。通过加大对土地流转的经营体制创新的典型案例的关注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促进土地流转经营体制创新的良好氛围,并为全国土地流转经营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提高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信心,推动他们接受创新,主动创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