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初探
——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为例

2015-03-18朱巍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青玉案辛弃疾课件

朱巍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2)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初探
——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为例

朱巍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2)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结合中职语文课文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的教学实践,从3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学科的整合进行简要阐述:一是课前收集资料;二是合理运用课件;三是课后注重交流,并结合现实中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学科整合的运用误区,呼吁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明确要求教师通过收集和使用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达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让学生从单纯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含义

作为中职生必修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然而,中职语文学科目前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大多中职学校注重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使学生产生“语文是副课”的印象,再加上许多语文教师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要想改变目前中职语文学科的这种现象,教师必须优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那么,信息技术该如何与语文学科合理有效地整合呢?李克东教授[2]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辅助解决问题的工具,恰当地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

笔者一直尝试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使语文课本中的文字生动起来,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研究与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三是师生利用网络进行知识交流与互动。在此,笔者结合中职语文课中辛弃疾的名篇佳作《青玉案·元夕》谈谈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

2.1 课前收集资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3]。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收集相关资料。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围绕任务或者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如辛弃疾名作《青玉案·元夕》这首词,词面意义不难理解,关键是对词中“那人”形象的理解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在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布置了预习任务,即收集关于辛弃疾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辛弃疾的生平简介等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学生对辛弃疾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了解,进而在课堂中对该作品主旨的探讨以及难点问题的分析、解决奠定了基础。因此,课前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学生储备理解课文和开阔视野的“能量”。

2.2 合理运用课件

大部分中职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对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手段,以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及相关视频表达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1 短片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视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在讲授《青玉案·元夕》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了我国各地庆祝元宵节活动的视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元宵节的。由于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笔者话锋一转,提出问题“古代人是如何过元宵节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2.2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能力。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种和谐、趣味和身临其境的课堂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同时使情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动画、声音、图片、视频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如在讲授《青玉案·元夕》一课,词人所描写的古代元宵节与现代元宵节有很大区别,历史背景的不同让学生对这首词产生了距离感。如果只让学生读词,是不能使其感受到词人笔下元宵节那种热闹氛围的。因此,笔者在制作课件时选用了大量古代元宵节的图片以及音乐。首先,在教学感悟环节,笔者播放了一段与该作品内容和意境相符合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初步赏析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意境。其次,在诗词品读环节,在引导学生赏析每句诗词时,笔者展示了一些与该作品意境相符的图片,比如满天的烟花、花灯、龙船等,并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元宵节的热闹场面,更深刻地理解这首作品的含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仅能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2.2.3 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力助手[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讲授《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时,对于词中“那人”形象理解以及把握词中心主旨是这首词的教学难点。笔者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关于辛弃疾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辛弃疾的生平、性格等资料对该词的主旨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在课件中展示一些关于辛弃疾从军的图片、辛弃疾的生平简介以及后人对辛弃疾的评价视频等。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迎刃而解。

2.3 课后注重交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学生自主权,变“厌学”为“乐学”,甚至“善学”,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运用现有知识去探索、去创新。比如在学习完《青玉案·元夕》之后,笔者布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学:一是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人生做学问的三大境界,让学生谈谈对这三大境界的理解;二是将《青玉案·元夕》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篇作品在立意和表现方法方面的异同。学生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此外,学生还可以登录一些教学网站,在讨论区里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有任务、有目标的网络资料查找、分析、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视野更开阔,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使他们终生受益。

3 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正确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加以整合,对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则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笔者在日常教学交流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许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通过网上下载课件或者直接采用教材配套的课件进行教学,这种课件与学情不符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二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依赖课件,课堂上主要以播放课件为主,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众,没有交流和互动;三是许多教师过于追求课件的丰富多彩,各种图片和视频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以上几种情况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仅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还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中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运用,明确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服务。

[1]刘继瑞.关于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4):22-25.

[3]蒋炎丽.课前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4(6):113-114.

[4]安雪霞.运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57.

[5]郑良栋,丁文军,吴小蔚.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59-60.

G40-03

A

1671-1246(2015)06-0037-03

猜你喜欢

青玉案辛弃疾课件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锦诗: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