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缺陷及原因探析

2015-03-18武洪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助学贫困生资助

武洪彦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缺陷及原因探析

武洪彦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现行的高职院校资助体系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暴露出诸如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健全、无偿资助弊端凸显、助学贷款遭遇信用危机、资助资金严重匮乏、资助资金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和高效原则。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贫困生资助工作关涉的主客体两方面,即政府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以及贫困生层面,认真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才能为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

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缺陷;原因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并且在资助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少问题亟待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健全

准确认定贫困生,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实现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前提。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来进行,其认定的程序通常是这样的:首先,由学生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提出贫困生认定申请,并同时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户籍所在地开具的贫困证明、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等佐证材料;然后,由辅导员和不参加贫困生认定的部分同学组成评议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的消费情况及佐证材料,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确定贫困生。

事实上,这种认定方法是不够科学的。首先,学生申请时提交的贫困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偏远农村,贫困证明材料多由村民委员会出具,而农村基层的工作人员普遍法律观念比较淡薄,碍于乡邻情面,经办人基本不会审核真实情况,而会直接签字盖章,出具证明,且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评议小组评议阶段的科学性值得怀疑。评议小组的成员由辅导员和部分不参加贫困生认定的同学组成,从辅导员认定的准确性来看,由于在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都是专任教师兼任辅导员一职,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很难了解提交申请学生的真实经济状况,在投票时只能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贫困佐证材料来确定。再从学生一方来看,有的学生善于交际,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虽然不贫困,也可以通过私人关系拉票被确定为贫困生;反之,有的同学虽然非常贫困,但因不善交际,也往往不能确定为贫困生;还有一些真正贫困的同学,因为极度的自尊,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愿提出贫困生认定的申请。

最后,由于人力、财力以及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学校很难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式的复查,也就谈不上发现弄虚作假并严肃处理的问题了,由于缺乏后期的监督督查和惩处,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中弄虚作假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无偿资助弊端凸显

现行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包括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两个层次。有偿资助包括劳务报酬型的勤工俭学和延迟付费型的助学贷款两种;无偿资助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福利性资助,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是目前贫困生资助的主体部分。两种不同的资助方式共同运作,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出现了“免费搭车”的伪贫困生现象。由于无偿资助特别是以助学金为主的高额诱惑,加上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健全,有很多经济并不困难的同学不惜弄虚作假、拉帮结派,以此来获得贫困生的资格,从而骗取高额的无偿资助。这些伪贫困生拿到高额资助后,首先是到餐馆答谢那些帮助自己弄虚作假的同学,其次就是给自己买高档服装、笔记本电脑等,这种种乱象,使高职院校有限的资助资源浪费,使同学间的关系紧张,严重背离了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初衷。

其次,贫困生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很多贫困生在现行的无偿资助的格局下,产生了资助资金“不拿白不拿”的思想,从不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经济状况,对于不需要任何付出的高额无偿资助,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每年反复申报,而对于需要付出时间和辛勤劳动的勤工助学则反映冷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自强自立人格的形成,极大地偏离了“资助育人”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工作理念。

(三)助学贷款遭遇信用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是为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费和住宿费而设立的,目的是帮助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在资助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项政策在实际运作的时候却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贷款金额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贷款还款期限较短的问题、还款方式单一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诚信度不高,恶意拖欠贷款,出现了较高的违约率的问题。

教育部近期针对助学贷款违约调查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有20%左右的贷款学生存在毕业后不履行还款的违约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就业难,即使就业了收入也不高,客观上造成没能力还款。第二,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差,有些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故意拖欠贷款。第三,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健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多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工作地点分散且流动性较大,难以准确统计他们的个人信息。违约欠款这种不诚信的行为目前已经成为助学贷款发展的“信用瓶颈”,造成了银行方面对高职院校助学贷款出现消极的应对态度,给助学贷款这一政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这一资助政策的良性发展。

(四)资助资金严重匮乏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有三个方面:第一,政府专项拨款。用于每年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方面的资助。第二,学校专项经费。《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明确规定“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第三,社会捐助。主要是一些爱心企业、团体、校友的提供捐助。

从现有的三个资金来源渠道看,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资助没有倾斜政策,和普通本科院校的资助资金比例相当,相对于高职院数量众多的贫困生群体来说,资金远远不足;从学校方面看,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建设资金尚且不足,除了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设置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外,没有多余的财力再投入到贫困生的资助上来;从社会捐助来,由于目前中国社会慈善观念还没有形成,整个社会捐资助学的意识不强,捐助资金在整个学校贫困生救助资金中的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再加上学校办学历史短、办学层次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知名校友等原因,整个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捐助热情不高,社会资助资金来源不畅,在资助工作中,还远远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支撑作用。

(五)资助资金分配不均

高职院校目前的贫困生资助项目较多且较为分散,由于各资助项目独立进行,缺乏项目之间的相互协调,易造成重复资助、资助面过窄的资助资源分配不合理局面。在资助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一个贫困生获取多项资助,而其他贫困生一项资助也不能获取。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同一年他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项无偿的资助,其资助金额高达13000左右,远远超出了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他还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有偿资助的形式获取资助。这种资助项目分散所造成的资助分配不公现象,严重背离了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原则。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既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这些资助主体,也涉及到贫困生这一资助的客体。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从主客体两方面认真分析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

(一)政府层面

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政府作为资助政策的制定者和资助体系的构建者,决定着资助的政策导向,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各种疑难问题突显,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来解决,给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首先,在资助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社会资助滞后方面,政府的作用缺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主要还是靠政策性的要求,但是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应鼓励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来的税收优惠政策,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致使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资助责任没有很好地落实。

其次,在助学贷款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贷款金额低、银行方面不积极、学生还款率低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约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加大监督力度建立个人完善的征信体系,对恶意欠款的学生处罚力度较轻造成的。

(二)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出现的“伪贫困生”、“免费教育午餐”、无感恩意识、自卑自负等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对贫困生资助认识偏颇,精神助困的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对贫困生资助的认识不全面,往往只重视经济资助,而忽略精神助困。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时,忽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致学生认识不到,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无偿资助,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生关怀的表现,在获取无偿资助后,心安理得、不思进取,更想不到要感恩国家和社会,努力学习,积蓄力量,报效国家。由于资助中育人功能的缺失,有些贫困生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甚至滋生出对助学金等无偿资助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其次,高职院校资助管理不到位。

一是贫困生认定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由于人力物力有所限,在贫困生认定中,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核查学生所提供的贫困证明的真实性,更不会通过调查校园卡的消费情况来了解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在评定贫困生时,唯一的重要参考就是真实性难以确定的贫困证明。由于评定的随意性,导致了大量“伪贫困生”的出现,造成了资助资源的浪费,伤害了贫困生资助的公平性。

二是对资助后期的监管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资助管理中缺乏对受助学生的监督和考查。虽然在各项无偿资助中,都强调不得弄虚作假,受助后也不得进行高消费,否则不但将受到纪律处分,还要追回资助资金。但事实上,资助资金发放后,该项资助也就结束,根本没有人去过问资助金的具体用途。由于缺乏事后的监管,“伪贫困生”们拿着骗取的资助金肆意挥霍,甚至一些真贫困生也把资助金用到了聚餐、烫发、买高级电子产品等非学习支出方面了。

(三)社会层面

从社会捐助来看,资金来源不足表现的最为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目前中国整个社会的慈善资助理念较为淡薄,捐资助学的良好社会风气还没有形成。

其次,按照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的理念,社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间接受益者,应该承担一部分高职教育费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社会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成本分摊理念,总以为学生接受教育是他自己的事,和自己无关,不知道自己应该分担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

再次,按照经济学原理,投入和收益要对等,而目前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办学的层次、规模,还是在社会知名度上都依然较低,对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无论是从扩大企业和团体的知名度的社会效益来看,还是从取得实际经济效益来看,都不符合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

最后,国家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还迟迟没有出台鼓励企业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资助的优惠政策,高职院校也很少主动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吸引社会投资。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社会鲜有对高职院校进行资助,即使有资助,也表现为范围小、项目少,缺乏长期资助的特点,社会资助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四)学生层面

学生作为资助工作中受助的对象,其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种种消极表现,也是资助中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极大的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公平性。

面对高额的无偿救助,很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同学弄虚作假,想方设法,请客送礼,获取家庭贫困证明;在贫困生民主评议贫困生的过程中,则采取拉拢、承诺请客等手段,获取贫困生资格。其结果往往导致非贫困生获得高额的困难补助,而真正困难的学生,却很难获取无偿困难补助的局面,给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公平性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其次,高职院校部分贫困生自立自强意识不强,增加了贫困生资助的压力

面对经济上的困难,有很多贫困生缺乏自理自强的意识,对各种类型的无偿资助,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表现为,对勤工助学这种需要付出劳动才能换取微薄收入的有偿资助形式,反应冷淡,总以学习任务重,拒绝勤工俭学;而对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天下掉馅饼”式的无偿资助,则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每年各种类型的无偿资助都积极申请、重复申请,总认为自己贫困,必须获得资助。一旦不能获取资助,则认为资助不公、牢骚满腹;获取资助也认为理所当然,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意识。贫困生中这种“等、靠、要”的思想,使高职院校贫困生救助的压力明显增大。

最后,高职院校部分贫困生心理问题较普遍,影响了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很多贫困生出现了敏感、自卑、自尊、自负的心理问题。和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资格的“伪贫困生”恰恰相反,有些家庭经济非常贫困的学生,因为极度的自尊和自卑,缺乏对国家资助工作的正确理解,总认为贫困生资助是一种施舍,如果自己申请贫困补助会被同学看不起,所以,即使辅导员多次做思想工作,让其申请贫困补助,这些学生也羞于去申请。还有的贫困生获取困难补助后,心理压力增大,不敢进行正常的消费,很怕学生的议论。这种种凸显出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无论是作为资助方的政府、学校、社会,还是作为被资助方的贫困生,都要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克服各种困难,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现行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使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加公平和高效,从而使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1]冯研.高职院校贫困生救助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2]阎昱蓉.论甘肃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兰州大学,2008.

[3]李群芳.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郭珊珊.中美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5]孙佳,汤晓俐.我国助学金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

[6]谢启文.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校贫困生成才[J].教育探索,2013,(8).

G715

A

1671-5993(2015)01-0014-04

2015-02-01

亳州师专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ZSZ2011ZDZY005

武洪彦(1967-),女,安徽利辛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助学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