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争鸣与探索
2015-03-18秦佳
中等收入陷阱:争鸣与探索
秦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近年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为什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上不存在较大的争议,只是根据这些概念,我们难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落入(或曾经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收入差距、外需萎缩与内需不足、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三个方面。而中国可能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人口红利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国际捧杀与遏制四个方面的原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措施。最后,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了中等收入陷阱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原因;措施
[收稿日期]2014-07-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71141012)
[作者简介]秦佳(1987-),男,湖北监利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增长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4.4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近年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而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①后,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的探讨犹如雨后春笋。既有失败国家的教训总结,也有成功国家的经验借鉴;不仅有基于早期经济增长思想的理论探讨,还有依据世界各国发展事实的实证分析。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不仅能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中等收入陷阱,还能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选择。因此,本文对 “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归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总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探索中等收入陷阱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会经历“马尔萨斯均衡”、“工业革命”(或经济赶超)、“卡尔多典型事实下的经济增长”(即新古典增长)、“新经济分叉”(内生经济增长)等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人均国民收入也会从低到高逐渐提升。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国家跨过低收入阶段后,很快就进入了高收入阶段;而另一些国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例如,日本以及“东亚四小龙”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平均使用了19年,而截至2010年,智利、乌拉圭、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平均滞留37年(郑秉文,2011)。东亚一些新兴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似乎要遵循这些拉美国家的道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②,迈入高收入阶段的速度明显下降。据此,Gill and Kharas(2007)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首次③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名词以警示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但是,这份报告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来界定“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对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进行了简短的描述。此后,世界银行在2010年的报告《稳健的复苏、上升的风险》中再次提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并对落入陷阱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基于这两份报告的描述,后来的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进行了发展。
马岩(2009)认为:“一个国家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并不能促进它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导致其进一步的增长被原有的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这种经济停滞的情形就是中等收入陷阱。”郑秉文(2011)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之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人均GDP 1000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行列,但却很少有国家能够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它们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Kharas和Kohli(2011)认为一个国家脱离贫困陷阱后,在中等收入阶段发展停滞,不能实现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就是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蔡昉(2011)认为按照世界银行每年的收入分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经过足够长时期的增长,却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便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Vandenberg 和 Zhuang(2011)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停留在此阶段。钱运春(2012)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3000~10000 美元)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状态。”全毅(2012)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中等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现象。”
从以上概念来看,要准确界定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解决“什么是收入陷阱”、“什么是中等收入”以及“在陷阱中最少停留多长时间”三个问题。经济学中所谓收入陷阱实际上是指一种均衡状态,即在一个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之后,由于这个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其他制约因素又会将其作用抵消,把人均收入拉回到原来的水平(蔡昉,2008)。上述定义基本上回答了“什么是收入陷阱”这个问题,但对中等收入水平的把握却比较模糊。其实,世界银行从1987年开始将收入水平划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四个等级,并以当年价的美元为单位公布这四个等级的收入区间,以2013年为例,下中等收入水平为1046~4125美元、上中等收入水平为4126~12745美元。对于第三个问题,上述概念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以“长期”、“几十年”等模糊的时间概念来代替,使得我们并不能根据这些概念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落入(或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Felipe等(2012)曾计算过这一门槛值,他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在下中等收入阶段停留超过28年即落入下中等收入陷阱,而在上中等收入阶段停留超过14年即落入上中等收入陷阱。可见,一个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停留超过42年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至于42年是否是一个准确的分界线,有待更多经验研究的证明。总的来说,根据现有文献的阐述,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按照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组标准,一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超过了42年而未能达到高收入水平的一种发展状态。
二、为什么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就目前来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是一些拉美国家(World Bank,2010)。这些拉美国家为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现有文献进行了大量探讨。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刚刚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就开始减速,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拉美国家为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指出拉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没有逃离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基于要素积累的发展战略导致了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滑,在2010年的报告《稳健的复苏与上升的风险》中将其进一步阐述为:面对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拉美国家始终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提升价值链和开拓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产品或服务的高成长市场。世界银行对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分析比较抽象,而学术界的研究相对具体:不切实际的福利赶超(樊纲和张晓晶,2008;陈昌兵,2009)、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林毅夫等,1994;马岩,2009)、政治体制不稳定(Rodriguez,2001;孔泾源,2011)、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马晓河,2010)、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化(方浩,2011)、早期殖民者留下的坏制度(Acemoglu et al,2001)、语言、民族的多样化(Alesina and Eliana,2004)、腐败(李中建,2012)以及比较优势真空(Eeckhout and Jovanovic,2007;蔡昉,2011)等都是导致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它们系统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政治体制更替难以维持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大多数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库兹涅茨假说”一致,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拉美国家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导致社会暴乱此起彼伏,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早前经济发展政策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严重阻碍缩小收入差距措施的实行(方浩,2011),拉美国家必须成立新政府,实现根本的政治体制变革才能降低收入的不平等。新政府上台后,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财政政策(Sachs,1989),虽然缓解了收入差距,但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导致财政政策难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阻碍经济发展(陈昌兵,2009)。此外,为了从根本上消灭不平等,新政府照搬高收入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导致财政赤字加大(樊纲和张晓晶,2008)。逐渐加大的财政压力催生政府大量印刷纸币,而这又带来了恶性通货膨胀。“滞涨”的发展状况使得新政府怨声载道,不得不下台息事宁人。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采取高压措施启动经济增长,而这又导致收入差距的逐渐变大,当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又开始爆发社会动乱……如此恶性循环,拉美国家的经济又如何稳定增长。
2.外需萎缩与内需不足导致经济失去重要的增长引擎
就外需来看,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拉美国家的劳动力工资成本不断上升,与低收入国家相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优势,失去了低端产品的国外需求;与处于科技创新前沿的高收入国家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没有优势,难以获得高端产品的国外需求(Eeckhout and Jovanovic,2007;Cai,2012)。国外需求的下降导致拉美国家的出口低迷,阻碍了经济增长。就内需来看,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拉美国家,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部分财富集中于高收入人群,而这部分人的消费收入弹性较低,致使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经济低迷(马晓河,2010)。所以,失去出口和消费两大增长“引擎”是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主要原因。
3.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扭曲市场机制并阻碍技术进步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是拉美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后约半个世纪内实施的一种发展模式,主要思想就是减少或停止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而由国内工业生产类似产品(马岩,2009)。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实施早期确实使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上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严重的缺陷(江时学,1995)。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外汇管制、进口许可、高额关税等措施扭曲了市场、汇率、价格、工资等经济体系,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误,收入分配不均,社会矛盾激化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拉美国家陷入了低效率的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停滞(林毅夫等,1994);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忽视了拉美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仅仅改变了进口结构,对一些工业产品进口的减少甚至阻碍技术的进步,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江时学,1995)。因此,长期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是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中国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
现有研究认为可能导致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收入差距过大,老龄化加快与人口红利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国际捧杀与遏制。
1.收入差距过大
收入差距过大是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导致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12)。当收入差距超过社会所能容忍的程度,人们会对政策失去信心,对改革产生不好的预期,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对经济发展的阻碍力量,经济增长的进程就有可能被打乱,不公平就转化为没有效率,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蔡昉(2008)。具体而言,收入差距过大一方面会导致社会总有效需求增长缓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另一方面会导致社会负面情绪积累,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割裂、断层与对立,增加了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的风险,形成不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使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李中建,2012)。其他学者如郑秉文(2011)、孔泾源(2011)、姚树洁(2011)、周文和赵方(2013)等虽然没有具体分析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但都认为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警惕过大的收入差距。
2.老龄化加快与人口红利消失
越来越沉重的养老压力、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制约因素(都阳,2011)。与其他很多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较迅速,人口红利期较短,加之生育率下降速度太快导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更短,在今后几年中国会转入人口负债期。如果经济结构不能够及时实现转型、人口的劳动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会下降,从而使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12)。
3.资源和环境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我国出现土地资源短缺、能源过度消耗、污染严重等一系列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问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12)。单就能源问题来说,毕吉耀认为我国的能源供给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中等收入阶段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并且能源供求的区域性矛盾与技术性矛盾相当突出,可能导致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陈亮和陈霞,2011)。
4.国际捧杀与遏制
随着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上开始热炒所谓的“中国模式”,这种过度的赞扬实则是一种类似于对苏联超级大国的“捧杀”策略,要么是希望中国承担超过自己能力的国际责任,要么是希望中国陷入一种超级大国的虚幻乐观中丧失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李中建,2012)。西方对中国的“遏制”、“围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当我国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西方国家普遍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时出现“中国即将崩溃”的悲观论调;改革开放二三十年以后,西方国家发现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胡鞍钢,2010)。目前,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人权以及民族问题的丑化攻击此起彼伏,国际贸易上对中国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也层出不穷。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何困难和矛盾都可能被境外敌对势力煽动和利用,导致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世界上公认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日本与东亚“四小龙”,它们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经验对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国民收入差距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防止贫富差距过度扩大,积极培育和建设中产阶级社会,增加国内需求,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马晓河,2010)。作为后发国家,韩国在经济腾飞之初,二元经济结构显著,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问题严重制约经济起飞。但是,韩国积极调整税收政策,如降低工薪收入者税率、对储蓄和投资所得单独设计税率等,改变初次分配格局;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社会保险、社会补救和社会福利服务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了收入再分配格局(朴馥永,2013)。韩国在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实施的社会均等化政策,缩小了国民收入差距,为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乔俊峰,2011)。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型
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从中等收入行列迈向高收入行列,产业结构必须由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为主导转变成服务业为主导,在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后,产业结构必须由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业升级(马晓河,20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及时顺利地实现了高度化,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马晓河,2011)。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之所以能冲破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韩国把“科技立国”作为发展的根本战略,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利完成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加坡在经济领域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鼓励高附加价值、技术密集型投资和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出台促进高技术投资的综合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实现了产业的接续和更替;中国台湾优先发展策略性产业和服务业,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和《国建六年计划》,推行“知识导向战略”,重点发展以电子通讯、高端机械、航空、高级材料、生物工程和环保产业为代表的策略性工业,并加快促进以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建立了符合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现代产业体系(曾铮,2011)。所以,日本与东亚“四小龙”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注重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毅,2012)。
(三)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积极发展国内制造业,使国内工业面向世界市场,用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积累外汇资金,进而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战略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马岩,2009)。例如,新加坡在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就大力引进优质外资发展国内技术密集型产业,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产品出口转向资本输出,借力实现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曾铮,2011)。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顺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Kovacic,2007;Vares et al,2011)。邸玉娜和李月(2012)以产品密度度量国际竞争力,利用国家面板数据回归发现,跨越陷阱国家的人均GDP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密度的提高,而陷入陷阱国家人均GDP的增加却导致了产品密度的下降,也就是说产品密度的增加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就中国而言,针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应该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蔡昉,2008),创造社会流动性,形成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乔俊峰,2011),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面对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问题,应该采取措施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都阳,2011)。针对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应该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孔泾源,2011),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均衡增长、低碳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变(马晓河,2011)。针对国际捧杀与遏制,应该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基本原则,维持经济发展稳定的宏观环境。
四、中等收入陷阱的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为什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上不存在较大的争议,只是根据这些概念,我们难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落入(或曾经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收入差距、外需萎缩与内需不足、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三个方面。中国可能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人口红利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国际捧杀与遏制四个方面的原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措施。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理论上看,中等收入陷阱是否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均衡?均衡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脱离这一均衡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是否存在主导因素的门槛效应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实证上看,42年是否是判断一个经济体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精确的分界点,需要更多经验研究的证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经济减速或停滞,那么跨越陷阱与落入陷阱的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什么不同,哪些源泉的消失或势微导致跌落、哪些源泉的涌现或强势导致跨越?如此等等都是实证研究可以探索的方向。当然,从各种角度进行研究都是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否每个国家都能跃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条件趋同”真的存在吗?也是每一个探索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学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注释]
①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24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下中等收入阶段(1999~2009),中国人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7%,而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9.2%和7.8%.
②1988~1997年,马来西亚GDP年均增长9.26%、泰国GDP人均增长8.44%;1999~2007年马来西亚GDP年均增长5.63%、泰国GDP人均增长4.98%。数据根据世界银行网站相关数据计算而得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page=1.
③一些文献如马岩(2009)、贾凤兰(2010)、钱运春(2012)、田春生等(2012)、李月和周密(2012)认为世界银行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其实《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是世界银行对东亚经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提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名词的报告是其中之一,主题是“East Asian Renaissance: the Idea of the Economic Growth”,发布的时间是2007年.
[参考文献]
[1]Alberto Alesina and Eliana La Ferrara.Ethnic Divers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R].NBER Working Paper,2004:10313.
[2]Art Kovacic,Benchmarking the Slovenian Competitiveness by System of Indicators[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14):553-537.
[3]Barry Eichengreen,Donghyun Park,Kwanho Shin.Growth Slowdowns Redux:New Evidence on the Middle-Income Trap[R].NBER Working Paper,2013:18673.
[4]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Robinson.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1369-1401.
[5]Fang Cai.Is There a “Middle-income Trap”?Theories,Experiences and Relevance to China[J].China & World Economy,2012,(1):49-61.
[6]Francisco Rodriguez.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R].World Bank’s Global Development Network Research Project,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Economic Association(LACEA),2001.
[7]Homi Kharas,Harinder Kohli.What Is the Middle Income Trap,Why do Countries Fall into It,and How Can It Be Avoided[J].Glob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2011,(3):281-189.
[8]Indermit Gill,Homi Kharas.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R].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7.
[9]Jan Eeckhout,Boyan Jovanovic.Occupational Choice and Development[R].NBER Working Paper,2007:13686.
[10]Jeffrey D.Sachs.Social Conflict and Populist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R].NBER Working Paper,1989:2897.
[11]Jesus Felipe,Arnelyn Abdon,Utsav Kumar.Track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Is It,Who Is in It,and Why[R].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 Working Paper 715,2012.
[12]Paul Vandenberg,Juzhong Zhuang.How Can China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R].Presented Asian Development Bank,2011.
[13]Peter Robertson,LongFeng Ye,On the Existence of a Middle Income Trap[R].Working Paper in SSRN,2013.
[14]Shekhar Aiyar,Romain Duval,Damien Puy,Yiqun Wu,and Longmei Zhang.Growth Slowdowns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R].IMF Working Paper 13/71,2013.
[15]Vares Hamed,Parvandi Yahya,Ghasemi Rohollah and Abdullahi Behzad.Transition from an Efficiency-Driven Economy to Innovation-Driven:A Secondary Analysis of Countries Global Competitiveness[J].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1,(31):124-132.
[16]Wing Thye Woo.China Meets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e Large Potholes in the Road to Catching-Up[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2,(4):313-336.
[17]World Bank.China 2030: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R].Washington,D.C.,2012.
[18]World Bank.Robust Recovery,Rising Risks[R].Washington D.C.,2010.
[19]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12).
[20]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21]陈昌兵.“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J].经济评论,2009,(4).
[22]陈亮,陈霞.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10)讨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5).
[23]邸玉娜,李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分析——基于出口产品密度的视角[J].经济科学,2012,(4).
[24]都阳.人口因素变化及其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J].国际金融,2011,(10).
[25]樊纲,张晓晶.“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拉美的教训[J].管理世界,2008,(9).
[26]方浩.利益集团与“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模式之反思[J].经济体制改革,2011,(5).
[27]高杰,何平,张锐.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3).
[28]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8).
[29]江时学.对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初步总结[J].拉丁美洲研究,1995,(6).
[30]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1,(10).
[31]李月,周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9).
[32]李中建.包容性增长理念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化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2,(4).
[3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J].上海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4]陆文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分析与思考[J].求是,2011,(21).
[35]马晓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J].改革,2011,(11).
[36]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
[37]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7).
[38]朴馥永.以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韩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
[39]钱运春.西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分析与历史经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2,(8).
[40]乔俊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公共政策因应:韩国做法及启示[J].改革,2011,(8).
[41]全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东亚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12,(2).
[42]田春生,孙盼,郝玉彪.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2,(6).
[43]姚树洁.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经济研究参考,2011,(70).
[44]曾铮.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6).
[45]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1).
[46]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证据、理论和政策[J].经济研究,2008,(10).
[47]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四大挑战[J].国际金融,2012,(2).
[48]周文,赵方.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库茨涅兹假说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13,(3).
[责任编辑:张晓娟]
Middle-Income Trap: Contention and Exploration
QIN Jia
(School of Econom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from the concept of middle-income trap, why fall into middle-income trap and how to escape middle-income trap? We find there is not a great controversy among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of middle-income trap. but according to these concepts,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whether an economy is falling (or ever fall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e reasons of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falling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are the huge income gap, shrinking external demand and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the strategy of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may fall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because of the big gap of income, the disappeared of demographic dividend,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e international flattery and containment. Therefore, adjusting th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o narrow the gap of income,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export-oriented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cross the middle-income trap. Final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middle-income trap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Key words:middle-income trap; concept; reason;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