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解剖尸体防腐处理要点解析
2015-03-18郑辉
郑辉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不同种类解剖尸体防腐处理要点解析
郑辉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尸体;防腐处理;灌注效果
在医学院校中,解剖学是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医学生学好医学的基础和金钥匙。而解剖实践课是该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真人尸体的完整或分离标本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同时又面临着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那就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尸体的来源越来越少。为减少尸体浪费及节约教学经费,同时保证正常实践教学,各类尸体的防腐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各种不同类型尸体防腐处理的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1 成人尸[1]
成人尸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因此也是防腐处理的重点。一般在灌注的时候常选用表浅的动脉,如股动脉、桡动脉,因为这些动脉管径较粗且位置不深,便于寻找和灌注,当然也可选用肱动脉、颈总动脉等进行灌注,不过这些动脉由于位置较为隐蔽且较深,因此对于灌注的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尸体灌注前,先选好要灌注的动脉,然后将该动脉找出并做钝性分离,将灌注导管的远端用Y型管连接两个注射针头,针头的型号最好大一些,防止灌注液或血液反流而堵塞针头,针头的尖端不要太锋利,防止将血管刺穿。两个针头分别向远端和近端插入要灌注的动脉,这样便于同时从远近两个方向进行灌注,从而保证灌注效果。在灌注前,要将导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否则容易出现气栓,从而影响灌注效果。插好针头后,要用手术线将插入血管内的针头部分进行结扎,防止针头滑脱。由于目前销售的医学灌注液种类多、质量好、气味小,灌注效果好,因此在这里就不针对灌注液加以详细介绍了[2]。当灌注量达到1 500 ml左右时,要观察一下尸体的灌注效果[3],当下肢比较饱满时,即可拔出远端针头,留下近端针头继续灌注。成人尸的灌注量一般为体重的20%,大约10 000 ml左右。待彻底灌注完,将针头拔出,将动脉的破口扎紧以防漏液。如果是在寒冷的北方,冬天收集到的尸体一定要先解冻再灌注。可用3%石碳酸冷水浸泡24~48小时,使尸体内部冰冻部分完全融化。切不可放在室内自然融化,这样的话尸体内部还没完全融化,体表就已经开始腐烂了,所以要用石碳酸溶液浸泡,待尸体内外完全融化后,才能开始灌注。尸体在灌注前,一定要事先摆好体位,否则待灌注完成,尸体变硬后再想纠正尸体姿态就不容易了。
2 未成年尸
该类尸体的灌注方法和成人尸相同,但由于未成年尸体的动脉比较细小,不易操作和灌注,因此一般常选用颈总动脉或心腔灌注。由于颈总动脉位置较深,且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较复杂,因此在操作时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
3 婴儿尸
婴儿尸的灌注一般选用脐静脉或心腔。如果用脐静脉灌注,在灌注前,一定要先将婴儿的脐带剪切整齐,在切面上可以看见一条略粗的脐静脉和两条细小的脐动脉,这时选用脐静脉进行灌注即可,同时要将脐动脉结扎,以防止漏液。如果选用心腔灌注,一般在胸骨左缘第三或第四肋间隙将针插入,抽吸时如有回流血即可滴注灌注液。如果液体流动顺畅,不出现胸腔积液,即可继续灌注。一定要将针头位置固定,否则极易因为针头位置的改变造成针头口与心腔壁贴得太近或插入心腔壁而使针头堵塞,灌注无法进行。如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调整插针的位置和深浅,待灌注顺畅后,再将插针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再次出现阻塞情况。
4 外伤尸
外伤尸的灌注和一般的正常尸体不同,由于有创口,因此在灌注时液体会从创口溢出,导致大量灌注液流失,继而导致血管内灌注液体压力不够,从而达不到灌注要求,影响灌注效果。根据不同外伤尸创口的不同情况,可以使用缝合、填塞及局部压迫等方法来达到防止液体外溢的目的。以下以脑外伤和心胸外伤尸体为例做重点介绍。
(1)脑外伤尸。脑外伤尸体如果颅脑损伤的创口较小,可以采用填塞压迫的方法来防止液体外溢。如果创口较大,也可以先将创口填塞,减少灌注液外溢的量,同时用厚塑料薄膜将头部裹严,这样即使有液体从头颅外溢,当包裹的塑料薄膜内的液体量达到一定体积,就具有一定的反压力,这时液体就不会继续从头颅往外溢了。同时用铁丝把颈部上端扎紧,然后找出股动脉,从该动脉的远近两端分别灌注,从而达到灌注效果。也可将尸体摆放成垂直位,然后从颈总动脉灌注,这样由于重力作用,液体流到头颈部的量就会大量减少,从而达到防止灌注液外溢的目的,然后再单独采取头颅局部注射加浸泡的方法来达到固定效果。
(2)心胸外伤尸。心胸外伤尸体一般损伤的部位是心脏和肺,这类尸体的灌注一般在胸腔内部进行。首先把左侧的胸锁关节及下方的肋骨和肋软骨连接处离断,然后把与其相连的颈部、胸部、腹部肌肉切断,再把左侧胸腔打开。如果是心脏损伤[4],则只要在主动脉远端进行灌注即可,近心脏端需要扎紧,防止液体回心后外溢。如果是肺脏损伤,则需要在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及膈肌下方的腹主动脉分别进行灌注,这样既可以防止液体流入肺脏而外溢,又达到了全身灌注的目的。同时在灌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胸腹腔内的脏器和血管有无液体外溢现象,如果有,要及时结扎或改变灌注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在灌注前,不要切除破损的大血管,以防血管弹性回缩,增加灌注插管的难度,因此只要将破损处结扎即可。
5 微腐败尸
某些尸体由于放置时间较久,出现了轻度腐败现象。这样的尸体,血管内往往有血栓,直接灌注防腐效果不佳,可以先在动脉内注入95%酒精或4%重铬酸钾300 ml左右,帮助血栓溶解,然后再注入防腐液,最后做局部补充注射,增强防腐效果。
6 离断的肢体及内脏
对于这种局部肢体或内脏,不能单独采取药物浸泡的方法,因为这样做浸泡液往往无法渗入大而厚的实质部位,时间一长内部就容易自溶变质。因此在浸泡前一定要进行灌注,如果效果不佳可采取局部注射。比如上、下肢的灌注,灌注部位一般采用锁骨下动脉和髂外动脉进行,单独的脏器可以找到营养它的大动脉进行灌注,肺脏除从肺动脉进行灌注外,也可以从气管进行。只有采取灌注、局部注射外加浸泡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固定的目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离断的肢体和内脏在浸泡的时候,外露部位要用湿纱布或湿毛巾盖好,防止干燥。
除了以上尸体种类外,尸体的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及死亡原因往往都会影响灌注效果。因此,在灌注前要综合分析尸体情况,调整好灌注的液体量及选好灌注部位,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灌注效果。
[1]郑辉,钱卫清,李文,等.尸体防腐处理要点评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2733-2736.
[2]周雪媚,杨德慧,姜思朋,等.遗体(尸体)防腐剂研究现状[J].解剖科学进展,2008,14(4):457-460.
[3]崔玉发.尸体防腐——动脉灌注静脉排血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 (10):76.
[4]汪兆麟,张洪.改进新生儿尸体防腐固定法——直接心脏注入法[J].广东解剖通报,1980,2(1):105-106.
R125
A
1671-1246(2015)10-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