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2015-03-18张学霞陈俊麒伊吉平
梁 柱,张学霞,陈俊麒,伊吉平,王 彬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P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梁 柱,张学霞,陈俊麒,伊吉平,王 彬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目的 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4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使用ODI评分法、VAS评分法对疼痛的程度,SUK标准对正侧位X线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0~38个月,所有患者均满意复位,治疗效果优良率100%。结论 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腰椎滑脱;椎板减压;内固定;椎间植骨
腰椎滑脱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患,除少部分患者外,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单纯椎板减压损害脊柱的稳定性,远期效果多不理想。为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恢复和重建脊柱的正常形态与稳定性,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42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情况
本组病例共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5岁,平均51.5岁。所有患者均以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为主诉,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MRI检查,明确为腰椎滑脱。其中L4椎体滑脱28例,L5椎体滑脱14例。按Meyerding分类,Ⅰ°滑脱3例,Ⅱ°滑脱28例,Ⅲ°滑脱11例。42例患者中,伴椎弓峡部裂者29例,不伴椎弓峡部裂者13例。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并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症状,其中35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取后正中切口,全椎板减压,充分显露受压神经根,凡有压迫物均应彻底切除,切除椎间盘组织、椎体后缘骨赘、内聚的小关节突,刮上下终板,显露新鲜松质骨面,扩大两侧隐窝,使两侧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完全减压后,在C型臂X光机下,于滑脱椎体及下位椎体的椎弓根拧入4枚直径、长度适当的椎弓根螺钉,从髂后上棘取3个面均有皮质的髂骨,制作成大小约1.5 cm×1.5 cm的骨块在撑开状态置入修整的椎间隙,或在椎间隙植入椎间融合器(CAGE)。安装连接装置,使复位的滑脱椎体后固定[1-6]。术毕拍摄X线片以确认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术后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24~48小时,术后10~14天拆线,3个月内佩戴硬质腰围。所用内固定材料为RF系统、钉棒系统。术后当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做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必要时行CT检查。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ODI评分方法、VAS评分法对疼痛的程度,SUK标准对正侧位X线片进行综合评估。优: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无腰腿痛和神经损害定位体征,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良: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腰腿疼痛症状大部分消失,偶有疼痛,无明显神经损害定位体征,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可: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可有轻度腰腿疼痛症状,但较术前明显减轻,仍有部分神经损害定位体征,能生活自理和进行一般工作;差: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未融合,腰腿痛无明显减轻,有神经损害定位体征,需口服止痛药物,不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5]。
2 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0~38个月的随访。42例均满意复位,内固定牢固,植骨3~6个月内融合良好,无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假关节形成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8例出现术后一过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经过治疗后5~12天消失。42例患者中,36例腰椎滑脱获完全复位,完全复位率达85.7%。结果显示,优34例,占81.0%,良8例,占19.0%,优良率100%。
3 讨论
(1)关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选择。对于腰椎滑脱,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减轻腰部负重、卧床、功能锻炼、理疗、药物治疗等达到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的作用。但30%左右的患者通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无法改善症状,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可供选择的术式不少,如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既能复位滑脱的椎体,又能缓解神经受压,并且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3-5]。罗石红等[6]用RF-II型系统内固定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发现矫正滑脱完全且无丢失,骨融合良好。杨春等[7]通过2个节段或3个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并认为彻底减压和最大限度复位是手术的重点。本组病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腰椎活动范围的干扰。
(2)椎体间植骨融合的优越性。由于腰椎滑脱后滑脱节段的椎间盘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退变甚至突出,也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在进行腰椎滑脱手术复位时,切除滑脱节段的椎间盘不仅有利于充分减压,而且有利于滑脱的矫正。PLIF可在椎间盘切除后进行。相对于横突间植骨、关节突植骨及峡部间隙植骨,邹德威等[8-9]学者更推荐PLIF,因为可以提供更牢固可靠的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椎间高度、腰椎的正常生理前凸弧度,更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可提供更有效的椎间纵向支持力。此外,PLIF可以省去后外侧植骨融合需另外暴露关节突外缘及横突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对竖脊肌干扰小,也有利于术后的功能康复。
(3)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提供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但远期脊柱稳定主要依靠脊柱融合,提高脊柱融合率,而保持脊柱长期稳定、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最终目标。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该术式的优点包括:①椎间植入3个面均有皮质的髂骨,对脊柱前中柱有支撑作用和对椎弓根螺钉有张力带作用,可防止植骨块移位、下沉、松动等;②椎弓根螺钉装置可使失去稳定性的椎体强度恢复到最大。植骨块提供可靠的椎体间轴向载荷,分担了椎弓根螺钉的部分应力,避免了单独使用椎弓根系统造成的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③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力学结构,恢复椎间高度、椎间孔容量,从而对神经根管和椎管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M Aebi,J S Thaigott,J K Webb.AO ASIF脊柱内固定[M].党耕町,刘忠军,陈仲强,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任忠明,金才益,陆金容,等.RF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76-177.
[3]侯树勋,史亚民.腰椎滑脱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1998(12):707-710.
[4]廖可国,赵汉平,田敏,等.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3):1783-1785.
[5]阮狄克.脊柱内固定后植骨融合的重要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 (5):326.
[6]罗石红,何爱咏.RF-II型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24例体会[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4,8(6):362.
[7]杨春,朱裕成,马军,等.两种内固定法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1):730-732.
[8]邹德威,海涌,马华松,等.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5):259-261.
[9]Madam S,Boeree N R.Outcome of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J].Spine,2002,27 (14):1536-1540.
R195
B
1671-1246(2015)10-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