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药学专业整合教学改革

2015-03-18陈红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交汇点植物学中药学

陈红波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浅议中药学专业整合教学改革

陈红波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以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中医药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模式,在中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中医药职业教育;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当前,随着中医药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程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在教学中引入整合教学的理念势在必行。以下的讨论以我校中药学专业为例展开。

1 中药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技术、中药药理与应用、药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医药市场营销、药事管理法规、中药制药设备等。在课程设置体系中,课程的系统性决定了涉及的课程较多、较杂,且各课程之间密不可分、环环相扣,这就导致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互相重叠、交叉和融合的问题。例如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与专业课程中药学中的“来源”、与中药拉丁语中“植物学名及发音”、与中药炮制技术中“采收净选和加工”、与中药资源学中“分类”、与中药鉴定技术中“细胞、组织、显微镜应用”等内容互相重复,导致了大量重复教学的现象。按道理说,不同课程由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教学时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教学,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应该是全面而立体的,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应该与重复教学的次数呈正比,即重复教学的次数和角度越多,对知识点的掌握越牢固、越全面、越立体。但教学实际效果告诉我们,在重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多次、多角度地对同一知识点进行了学习,但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

在教学中多门课程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时段涉及同一知识点,虽重复多次,但学生每一次学习都不透彻、不到位、不立体,这就造成学习时没有学会、学深、学透,用时根本用不上或不会用,通常是后续课程用到前面学过的课程内容时,大多数学生不是遗忘就是淡忘,更谈不上掌握和领悟,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 转变教育思想,引入整合教学

广义的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狭义的课程整合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本文谈的主要是狭义的课程整合,即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整合,是专业内相关课程间的一种整合,主要是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来实现课程教学的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常常把每一门所学课程都孤立起来,容易遗忘。通过对不同课程中相同知识点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寻找出不同课程中的同一知识点即不同课程的交汇点,形成一个立体状态的知识点,这种整合能力是终身学习应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3 整合教学的尝试

在经过充分的教学研讨活动后,根据各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优势,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组织、梳理和有效整合,围绕焦点课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整合体系。

3.1 确定焦点课程和外围课程

比如把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设为焦点课程,设为外围课程的有: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学基础、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资源学和中药化学技术。

3.2 寻找课程之间的交汇点

围绕焦点课程的知识点对外围课程展开搜索,寻找出课程间的知识交汇点,根据交汇点辐射到每门课程相应的知识点。例如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技术中“细胞、组织、显微镜应用”、与中药学中“来源”、与中药炮制技术中“采收、净选和加工”、与中药资源学中“分类”等内容互相重复。

把焦点课程作为一个点,通过每一个知识交汇点与外围课程连接成线(两门课程)或面(两门以上的课程),根据每门课程教学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通过相应课程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并辐射到相关课程,突出该知识交汇点在相关课程中理论和技能的运用,即把该知识交汇点一次性相对完整、立体地呈现在教学对象面前。

3.3 突出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对就业学生的调查反馈了解社会所需,结合中药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采集教学信息素材,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特点。

例如中药拉丁语这门课程,总课时40学时,教学10周。根据教学、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把药用植物学和中药拉丁语整合为一门课程,从总学时中划出20学时教授拉丁语发音和命名等内容,取消其他过难过多、不能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节约出的20学时用于其他迫切需要的课程教学。

3.4 整合教学的方式

3.4.1 一对一的课程整合教学 通过一对一课程整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达到学会、学深、学透的教学效果。例如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技术这两门课程具有广泛的联系性,且学生先学药用植物学,因此植物的细胞、组织的构造、外形描述术语的运用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药用植物学的课程教学完成,并辐射相关课程;而利用后含物的种类不同、组织不同、外形和构造不同、化学成分不同进行中药鉴定,则通过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教学完成。

3.4.2 一对二及一对多的课程教学整合 如药用植物学中药用植物的分类及各科属的特点,涉及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技术和中药学几门课程,尤其需要课程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药用部分、药用效果主要通过中药学的课程教学完成,辐射方剂学、中医学基础的课程教学;药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通过中药化学技术和中药药理学的课程教学完成;药用植物的栽培、采收、净选和加工通过药用植物栽培学和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配合完成;而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不再涉及上述内容,节约的时间用于加强相应部分课程的教学。

4 整合教学的优势

4.1 优化精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从目前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来看,必须突出职业性,强化实践教学,这就应该参照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和精炼教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课程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就中药学专业而言,所有课程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多的重复和交叉点,尝试将课程之间的同一知识交汇点整合为一个内容,通过一门课程进行立体教学并辐射相关课程,这样可以节省课时,使课程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提高教学效果。

4.2 突出特色,培养能力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并实现其主要功能,必须改变传统以课程体系为依据安排课程内容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以课程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课程交汇点为支撑来构建课程体系。同时,每一门课程以理论和实践活动项目为主线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整个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一个个整合项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相应的素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工作的本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当代人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整合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突出课程效能,提升教学能力

围绕课程内涵设计、规划、整合教学资源,突出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效能,特别是课程服务效能和就业效能。利用现有课程、教师、实验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寻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平衡点,增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图像资料的整合,将课程的课件和图像资料通过整合教学形成共享,打破课程图像资料的孤立性和私有性。要实现课程间的大融合,基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实现思想转变,接受并参与到整合教学改革中,熟悉并掌握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交汇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穿插和运用,实现整合教学改革。

G420

A

1671-1246(2015)10-0060-02

猜你喜欢

交汇点植物学中药学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昂扬奋进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心如磐 行稳致远——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周年理论座谈会在南大举办
对含有“任意”与“存在”不等式问题的解题探析
把握知识的交汇点充分发挥线性规划思想的作用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