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鹿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5-03-18卢爱玲

河北农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全县蔬菜生产

卢爱玲

巨鹿是一个农业县,蔬菜作为全县重要农产品,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入,蔬菜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巨鹿继金银花、枸杞、杏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后又一特色产业。

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蔬菜产业过去发展情况

我县八十年代开始种植设施蔬菜,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蔬菜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2010年后随着扶贫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县设施蔬菜面积稳步增加。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30万亩,总产量2.46万吨;2013年增加到2万亩,产量2.64万吨;2014年发展到2.2万亩,总产量2.9万吨。

2、蔬菜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蔬菜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九十年代以来,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金银花等经济作物,不断扩大经济作物比重。从经济作物结构来看,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2)蔬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蔬菜复种指数高,一年至少种两季,最多可达3—4季,因此,种菜收入相当可观。据调查,每亩商品菜地一年纯收入可达几千元,设施棚菜亩效益可达万元,远高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是目前种植效益较高、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因此,蔬菜产业已成为发展农业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蔬菜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蔬菜是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品之一,是现代化种植水平较高的产业。菜业经济是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产业,是改变农业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3、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1)蔬菜生产全面发展,菜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4年全县预计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实现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10%。

(2)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特色蔬菜长足发展

一是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较快,传统基地得到巩固。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一万多亩,大部分是大中棚。二是新兴基地不断涌现。通过扶持和技术服务指导,涌现了南哈口、孔寨、董营等一大批新兴蔬菜基地,2014年新发展2000多亩。三是蔬菜品种结构不断丰富。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西红柿、辣椒、西瓜、豇豆等新品种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四是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得到巩固。2014年,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绿色蔬菜基地3000亩。五是反季节蔬菜得到长足发展。如南哈口的西瓜、豇豆,公长路、董营的西红柿。通过春提早、秋延后生产丰富了市场供应,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蔬菜质量明显提升,市场流通取得突破

一是检测手段不断健全。添置了必要的检测仪器,提高了检测能力。二是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辣椒、西瓜、豇豆、西红柿、茄子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蔬菜质量控制措施,为全面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上市蔬菜例行检测,2013年检测鲜菜500个批次,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6%,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四是传统的流通方式和经营理念不断改变。蔬菜产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管理得到加强,引导菜农成立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57个,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引导菜农闯市场。

4、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针对蔬菜市场的实际情况,引导菜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引进优质品种,抓好耕作制度改革,压缩低质低效产品生产,扩大畅销产品的生产,优化种植结构。一是在稳定蔬菜总播面积的基础上,压缩露地菜生产,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延季节栽培;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扩大商品蔬菜生产。设施蔬菜亩均纯收入可达万元以上,菜农从中得到不少实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巨鹿的蔬菜产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经营分散、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少;先进的储藏、保鲜、包装、远程运输等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的应用几乎是空白,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同时茬口安排不科学,造成供销淡、旺季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产品价格起伏不定,风险性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1、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一是投入少,近些年全县蔬菜方面的项目较少,资金缺乏,大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沟渠、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同时乡村菜地田间道路硬化面积小,交通不便等因素,也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影响蔬菜生产的发展。二是土地流转较困难,成方连片发展受到影响。

2、标准化应用不足,种植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一方面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之后,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对于集中连片发展蔬菜生产所需要的大片土地,仅靠群众自行调整很难得到有效解决,这是造成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设施蔬菜生产一次性投资大,单凭群众自筹很难解决,更不用说规模发展了。目前我县的蔬菜生产主要是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整体规模化程度较低。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市民追求“品牌化、优质化、生态化”消费习惯的逐步增强,现有小规模种植格局弊端日益显现,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菜农依然沿用传统、习惯性的种植模式和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各类蔬菜的标准化生产以及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十分有限,与现代农业追求的产品可溯制度、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和产业化要求等的差距较大。

3、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进程缓慢

当前全县没有一家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加工的龙头企业,“企业+农户”、“工厂+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还只停留在理论上,中介组织也较少,市场化运作尚待完善和提高,产业化程度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还没有很好地联结。从产前来看,农民信息闭塞,蔬菜生产没有可行性计划,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产中来看,设施栽培、标准化栽培等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从产后来看,蔬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尚处低层次阶段,订单农业,期货异地营销等市场运作方式虽有起步,但尚未成型,稳定性差,产品市场流量、流速有限,同时加工滞后,加工方式处于粗加工水平,精深加工没有,商品率低。正是由于缺乏强劲的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机制未完善,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任重道远。

4、蔬菜技术人员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有60人,但真正懂蔬菜种植技术的不到10人,乡镇根本没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与蔬菜产业规模与地位极不相称。同时,菜农的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无公害生产意识较差,对商品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的认识不足。使蔬菜生产难以与大市场接轨。难以适应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要求,从而提高产业效益。此外,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的建设及发展滞后,技术、信息服务难到位。全县57个合作社有活动的12个,其余徒有虚名。这些活动大多是种苗订购,其余服务难以开展。

5、基地建设力度不大,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差

虽然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基地有1万多亩,但是由于经费投入不够、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原因,商品蔬菜基地蔬菜商品竞争力较低。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尚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目前虽然有一个“哈口牌”西瓜品牌,但知名度小,还没有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蔬菜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农业是弱质产业,政府应特殊对待。要充分认识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发无公害产品,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要把标准化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统筹规划、资金投入、基地建设、质量监管、市场营销、技术服务落实到位。要成立相关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县领导负总责,一名技术专家专抓,一批技术干部具体抓,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2、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为提高蔬菜产业效率,重点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内在潜力,从提高品质、做精加工、发挥优势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根据近年来建成的蔬菜布局现状,结合不同区域、地形以及蔬菜产品流向的特点,已基本形成了“四点四线”种植格局,四点四线即以南哈口为中心,沿祈南线发展大、中、小棚西瓜;以公长路、原种场为中心,沿定魏线发展大棚西红柿;以王庄为中心,沿邢德线发展小棚韭菜;以吉屯为中心,沿杨官线发展食用菌。

3、加大科技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抓好秋冬茬、早春茬和越夏茬反季节蔬菜生产。二是适时抓好科技培训,重点培训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和特色蔬菜品种高产栽培。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拔一些年纪轻、事业心强的技术干部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实习,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蔬菜生产经营知识,有条件的话,从农业院校引进一批蔬菜专业毕业生,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层层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适用技术培训班,加大菜农和经销户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引导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4、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或科技型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工厂+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菜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抓好产后加工保鲜,拓宽外销渠道,提高附加值和商品率,不断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扶持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蔬菜经纪人等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集约化程度。三是加强、规范蔬菜市场建设和管理,走“市场—公司—农户”产供销密切衔接的产业化道路。实现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格局,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四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突破小农经营的束缚,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种菜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五是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蔬菜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批发价格和主要产地的蔬菜生产状况,沟通、衔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5、强化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

一是不断完善检测手段。要在添置了必要的检测仪器、不断提高检测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市场准入。二是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全县的黄瓜、茄子、西瓜、豇豆、西红柿、辣椒、萝卜、白菜等蔬菜品种,既是本县的骨干品种,又是外销的主要品种,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质量标准,为全面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定期对基地和市场蔬菜产品进行抽测,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四是实施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质量追溯,建成县、乡、主产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高。因此,就必须做到①加强蔬菜产地环境监测,抓好源头监督。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规范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②在蔬菜生产的各关键农事季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田间地头,指导菜农安全生产;③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④抓好无公害、绿色蔬菜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6、培育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品牌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引导和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外资企业、优势互补等手段,逐步形成本县的生产加工蔬菜和特色蔬菜品牌,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进而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7、积极争取项目,拉动蔬菜产业发展

建议增加财政预算经费,相关部门在申报项目上对蔬菜产业给予适当倾斜,以增强巨鹿蔬菜产业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蔬菜项目资金,以项目带动巨鹿蔬菜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全县蔬菜生产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蔬菜也“疯狂”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