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探索——以温州市为例
2015-03-18陈海琳
□陈海琳
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区域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就温州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区域高等教育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社会和企业的物流人才的即时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合作,由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行政主管部门、物流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联合组建温州物流学院,以物流学院为依托培养和引进温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从而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保证温州物流业人力资源充足。
一、设立区域物流学院的必要性分析
(一)设立物流学院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成为21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北接长三角南连海西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温州已被纳入“长三角”交通圈,实现了“三小时互通”,所有地区“20分钟上高速”,这些发展夯实了温州区域经济,促进了商贸和轻工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模式。近几年来,温州物流业也从初级的、传统的服务形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现代化物流形态转变,物流业规模快速扩大,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物流业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横向比较来看,温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远不及杭州、无锡、宁波、嘉兴、厦门等城市,温州现代物流产业还不能支撑温州大都市建设和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很显然,当前温州物流产业的升级更多是依赖于政府产业政策这个“看得见的手”来推动的,企业缺乏内在的变革驱动力。无论采用政府来主导的由上至下产业升级还是采用企业自发放任式的产业转型,都是一种单通道解决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成为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高校作为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机构,将由社会的次要机构转变为社会的主要机构,成为与政府、企业一样不可缺少的社会创新活动者。由上所述,温州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集物流人才培养、物流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专业的物流学院,物流学院与政府、企业间不再是以前不相干的三个主体,温州物流产业创新和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产生的空间联系会迫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交叉扮演彼此的角色。物流学院、政府和企业三方相互协调,以推动区域现代物流产业升级,这种三者相互作用双通道的解决方案能够使资源和能量流更有效地在物流产业部门流动,从而加速温州现代物流产业创新行为的实现。
(二)设立物流学院能有效弥补温州的专业人才缺口。温州物流业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之后拥有了一些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以高速公路、海运、铁路为基础,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但物流发展的滞后性与城市发展的高速度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物流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呈“低、小、散”状态,即从业人员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和资源散、网络散、秩序散与运行散。根据对市运管处、市物流商会、港航局、金温铁路货运部及温州机场的调研,温州市物流企业总数在1,570家左右,物流企业分布较散,但在局部区域,形成了一些主要的集聚区,包括潘桥基地、乐成-柳市附近、瓯北客货运码头附近、鹿城上桥-上戍片、沿龙湾永强大道、沿瑞安104国道以及沿苍南龙金大道等物流企业集聚区。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从传统的货物代理、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严格意义上只能提供个别或部分物流功能的服务,尚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管理水平,企业领导人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事实上,温州全市目前货运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仅占4.2%,高、初中学历仅占10%。合适的物流专业人才难找,束缚了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温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在温州高校中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分散于不同的院系中,各高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和实践,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温州现代物流教育仍然十分滞后,建设专业物流学院能有效弥补温州的专业人才缺口,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促使温州现代物流产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设立区域物流学院的有效途径
(一)物流学院建设要坚持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温州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其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基本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比照下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我们可以发现在进入工业化中介阶段由于德国产业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有着大量需求,迫使德国启动了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产生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职业人才。温州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物流学院的建设必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非学术型机构。当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机遇稍纵即逝,实现温州现代物流产业的跨进式发展需要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物流学院。建议在学院组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温州行业协会的优势,物流学院要与温州物流商会,温州供应链学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产教融合与物流行业企业合办订单班、虚拟订单班,使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物流产业的现实需求。要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院企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以生为本的“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物流学院建设应依托于区域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温州高职教育兴起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学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10多年来温州高职院校累计培养出了7万多适应温州经济发展一线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温州高等职业院校共有在校生3.2万人,建设有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特色社优势专业3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4个。温州高职教育基本涵盖了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职业教育已然成为温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建议学院组建应依托温州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由市政府牵头,行政主管部门、物流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联合组建温州物流学院,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时机,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依托示范高职院校成立多元办学主体的二级物流学院。在市政府统筹指导下,物流学院积极吸引、激励企业参与办学,进一步推动学院物流人才培养与外部关系的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建立起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温州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平台和新环境,不断提高温州物流产业的生产劳动技能,助推温州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
[1]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国发,2009,8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办发,2011,38
[3]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Z].浙政发,2011,41
[4]温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温发改函,2012,8
[5]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Z].温委办发,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