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音乐的意境之美——以《当你老了》为例
2015-03-18马琳
马 琳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合肥 230009)
诗歌与音乐的意境之美——以《当你老了》为例
马琳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合肥230009)
摘要:意境作为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可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灵魂。在音乐领域,意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诗歌与音乐在艺术形式上虽有不同,但是二者的魅力均离不开意境的营造。文章从意境的角度分析、比较了叶芝的When You are Old和莫文蔚版歌曲《当你老了》的不同,探寻诗歌和音乐不同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诗歌;音乐;意境;《当你老了》
一、引言
谈到美学,我们必不可少地要谈到意境。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意境定义为:“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1]文学作品通常以文字形式创造出意境。此外,意境还能以其他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比如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戏剧、影视等,它们会通过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等形式,更加立体地传达出意境。在诗歌意境理论方面,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至唐代,经过王昌龄、皎然、司空图等人对意境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将诗歌意境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再经过明清时期发展至近代,由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将其推到新的高度。而在音乐意境理论领域,先是美学思想在音乐领域的广泛运用,而后逐渐将意境理论和音乐联系起来。在近三四十年里,音乐意境领域也是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音乐人将诗歌改编成歌曲,如《水调歌头》《在水一方》,其意境唯美,颇受欢迎。虽然,诗歌透过文字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与音乐创作成的歌曲意境不尽相同,但是二者所传递出的不同美感却都令读者和听众无法忘怀。
二、诗歌与音乐的意境理论
人们对意境理论的探讨大致可追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文学家陆机曾提出“意象”说。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则强调主观精神和客观物境相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2]。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其评论专著《诗品》中提出了“滋味”说。此外,印度佛教的“境界”说也对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意境”这个词正式被提出来是在唐代。著名的盛唐诗人王昌龄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这三种境界,即“诗有三境”[3],从而正式提出了“意境”一词。中唐诗僧皎然认为“取境不尽曰情”[4],故而提出“取境”说。晚唐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司空图在意境方面有很大造诣。他认为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思想与形象的融合,也离不开理性和感性的融合,从而在《与王架评诗书》中表达了“思与境偕”[5]的思想。到了明代,朱承爵强调“意境融彻”。清代文学批评家叶夔则主张意与境并重。到了近代,意境得到了更深一步的发展。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6]并大量分析了古代诗歌的意境及其美感。
除了文学领域,意境理论与其他艺术领域,如音乐、舞蹈、影视等,也是密不可分的。美学家王国维认为:“上乘的艺术在于主观面的情与客观面的景的情景交融,从而达到宏壮与优美、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主客合一与交融的境界,以之为艺术作品的极致表现。”[7]音乐理论家赵晓生也表示演奏水准“在于境界之高下”[8]。意境是艺术的灵魂。音乐的魅力当然也依赖于意境的营造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意境和流动的音乐的高度统一,创造出艺术格调高、乐曲意境美的音乐作品。后来,除了将音乐意境与审美紧密联系之外,人们还将其与教学、乐器、诗词等结合起来,大大拓展了音乐意境的发展空间。
三、诗歌与音乐的意境美学特征
袁行霈教授认为意境就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9]。在意境的创作过程中,离不开对景的构建和创造,也离不开对情的吐露和表达。美学家王国维先生认为: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10]这更是突出了景与情的密不可分。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要以意境取胜,以逼真灵动的景和物引人注目,以真切的情感打动人心,情景交融,情韵悠扬,才会让人感到余味无穷。所以情景交融在诗歌与音乐意境领域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皎然在《诗议》中还提到了“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揭示了意境的另一大特征,即虚实相生。意境中除了对客观具体的物质世界进行描写,还会描述些主观抽象的精神世界,将主观与客观、具体和抽象进行融合,时虚时实,虚实相生。
除此之外,皎然还提出了“文外之旨”这一审美追求,被后人发展延伸为“韵味无穷”之美。这一美学特征使得人们的审美从语言文字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想象,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新境界,传递出更浓厚的韵味和更深刻的感悟。在艺术领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这三个层面在音乐意境和诗歌意境领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美学特征。
四、从意境角度赏析WhenYouareOld和《当你老了》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虽与音乐意境不尽相同,但各自产生的审美效果令读者和听众回味无穷。本文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叶芝的WhenYouareOld和莫文蔚的歌曲《当你老了》中的不同意境,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感。
1. 从意境角度赏析叶芝的When You are Old
1889年,爱尔兰诗人叶芝与热衷于民族独立的茅德·冈初次结识便一见倾心,而后于1893年为她创作了这首爱情诗WhenYouareOld[11]。诗人站在未来时空(年老时)的角度,巧妙地运用现在时态描绘着一幅年老时常见的生活景象:见证岁月沧桑的“白发”、象征家庭温馨的“炉火”和人老疲惫倦怠的“睡意”和“打盹”。正是在这些时候人们会去回首“青春”。诗人将其全部勾勒在同一意境中,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画面朴实无华,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亲近感。
诗中“the soft look”、“glad grace”和“beauty”均体现了这位爱国女士的美丽动人。实际上有灵魂有内涵的人的内在美更是弥足珍贵。所以诗人谈到“How many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时,强调“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叶芝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爱,揭示了爱的真谛。有关爱情的诗作数不胜数,比如彭斯的ARed,RedRose就勇敢奔放地说出“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12]。而叶芝的WhenYouareOld不同于其他爱情诗作,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客观真实地描写,只字未提“I”或者“me”。取而代之的“one man”很隐秘地传达出自己浓浓的、真切的爱意和对这份爱情的坚定,也为每位读者在欣赏到此处时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创造出一种很神秘的意境。正是这样一幕幕源于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得景与情密不可分,所创造的意境也独树一帜。
诗人通过他具有预见性的超前意识在第一诗节中运用现在时态来描写这位爱国女士年老时的情景。而在第二诗节中描写青春时期的爱情以及在最后一个诗节中描写爱情已逝的场景时,诗人巧妙地运用过去时态,也暗示了它的逝去和不复存在,透露着无言的伤感之情。诗人对自己这份痴痴的爱恋已经有了一个预设性的结局,但还是依旧执著地表达他的爱意。诗人通过运用现在和过去时态,将现在的实和过去的虚联系起来,流露出虚实相生的美感。
诗中“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不仅体现了年老时“you”对爱情消逝的伤感,其实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屡次被拒的爱情经历的无奈和那份“为你痛而痛”的伤感意境。诗人年轻时崇尚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情调,也在最后一个诗节中完美地展现出来。最后的诗词宛如这样一幕场景:睡眼瞢忪的你忆起年轻时的爱情,望向窗外。群山那头,布满群星的夜空中浮现出一张模糊的“他”的脸庞。低语几句,进入梦乡。这样的朦胧唯美的意境再配上未知的“他”的脸庞,更是多出来些许神秘色彩,其中韵味不言而喻。
纵观全诗,诗人用朴素诚恳、简短的语言将情与景融合起来,也将虚与实联系起来,充分展示了这位年轻的诗人在幻想着茅德·冈年老的样子时所表现的那种跨越时空和一如既往的爱。读者在欣赏此诗时除了感受叶芝的情感起伏和理解一份真挚的爱之外,也会由人及己。不同的读者感受着各自不同的情感世界,思考着各自对于爱情的理解和领悟,其韵味自然也是因人而异的。
2. 从意境角度赏析莫文蔚版歌曲《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抒情艺术歌曲,歌词来自于叶芝的同名诗作WhenYouareOld,由歌手赵照对原作进行适当地修改最终谱写而成。在2015年央视春晚上,莫文蔚成功地演绎了这首歌,歌曲本身的感染力再配上春晚精湛的舞台艺术效果,营造出了温馨动人的意境,让大众对此歌此曲此景印象颇深。
悠扬舒缓的吉他和提琴伴奏渲染了整首歌曲的气氛,使得音乐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歌词内容简约朴实,基本保留了原作的风格,但也添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从而使得歌词内容与伴奏的旋律更加完美结合起来。在情感表达方面,原作更多的是追求对爱情真挚的流露和表达,而赵照却将《当你老了》赋予了新的生命。这首歌曲的初衷是想传递赵照对他母亲的爱,从而将感情基调上升至人间最温馨的亲情。当然,如果从爱情角度来欣赏这首歌曲,也是可以的。不同的听众对歌曲有着不同的理解。春晚的这首歌曲除了歌曲本身的魅力震撼人心之外,舞台艺术效果也提升了人们对于这首歌曲的关注度。
舞台背景主要是以一幅不断转换画面的相框和不停转动的时钟构成,相框中的画面随着音乐的曲调和歌词契合时机地进行改变,正好映衬着此曲此景此情。歌曲第一部分描述的场景正如相框中的画面:年迈的老人独自一人坐在随风萧瑟、残叶飘零的树下。当唱到“回忆青春”时,画面正好倒回到青春时期:一对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正幸福地走在桃李芬芳中。当唱到“爱慕你的青春,假意或是真心”,画面继续倒回到老人的妙龄时期:家中的宠物猫正陪在身旁,这位妙龄女子倚靠在窗边,望着窗外,想着心事。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音乐背景和歌曲内容将视觉和听觉充分配合起来,使得情景交相辉映。整首曲子还伴随着十分立体的艺术视觉效果——泛黄的落叶随风纷纷落下,时钟的指针一直不停地转动。生动、立体的歌曲氛围和婉转哀怨的歌声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伤感。在歌曲后半部分,有这样一幕画面:相框里真实的人物照片和时钟里相应的模糊画面,不停地发生转变,既真切又虚无,虚实相生的舞台整体效果,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岁月如梭般流逝的忧伤。而那一张张和谐美满的家庭照片更是传递出儿孙满堂、和和美美的幸福感,也传递出人们对这样一种人生的憧憬与期盼。
当人们聆听这首简约隽永的歌曲时,可以在轻缓、柔和、流动的音符中欣赏它的舞台艺术,领略它创造出来的温馨意境,思考人们内心的爱情和亲情。在当代,这样一首触动心灵的歌曲,将音乐情感和心灵情感交融在一起,彰显了音乐艺术的独特感染力,拓宽了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传递出了正能量。
五、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爱尔兰诗人叶芝创作的爱情诗WhenYouareOld和音乐版同名歌曲《当你老了》进行比较,从意境理论领域来赏析艺术作品,领略不同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意境之美。意境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不同的艺术形式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诗歌通过文字将情感流露出来,寄情于文字和文字构建出来的意境。音乐突破文字的描绘和表达,通过流动的音符、旋律和极具渲染力的艺术意境,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多层次使得意境更加立体、宏壮、优美。《当你老了》从诗歌再到音乐,给人留下了不一样的意境美。如今,将诗歌和音乐联系起来的艺术作品不在少数。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二者的魅力都对离不开营造出来的意境;意境是将景和情进行融合的极致表现;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对意境的构建和营造。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495.
[2]陈志平.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30.
[3]邱正明,朱立元.美学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89.
[4]李壮鹰.诗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70.
[5]李壮鹰.中华古文论释林:隋唐五代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23.
[6]王国维.人间词话[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3.
[7]赖贤宗.意境美学与诠释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0.
[8]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405.
[9]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6.
[10]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145.
[11]叶芝.叶芝诗选[M].袁可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2.
[12]彭斯.彭斯诗选[M].王佐良,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96.
(责任编辑谢媛媛)
On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Poetry and
Music inWhenYouareOld
MA L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as an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y in the poetry,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sou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realm of music, artistic conception, to some extent, is a kind of state pursued by people. Although poetry and music are different in art form, the charm of the two absolutely cannot do with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t artistic conceptions expressed by Yeats's When You are Old and Karen Mok's song When You are Old, and explores different beauties created by artistic conceptions from poetry and music.
Key words:poetry; music; artistic conception; When You are Old
作者简介:马琳(1990-),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5-09-12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5)06-00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