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网络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2015-03-18兰晓峰刘国伟朱小红秦素娟
□兰晓峰 刘国伟 朱小红 秦素娟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关注之大、传播速度之快以及对高校发展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目前,网上订餐外卖生意红火,为学生提供用餐方便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14年10月,央视报道显示,国内知名的订餐网站“饿了么”、“美团”、“淘点点”违规操作黑作坊渗透订餐网。2014年上半年,餐饮团购占在线订餐市场规模的比重超过40%,餐饮团购依然是在线订餐的最主要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常常吃外卖的上班族、学生党而言,饮食健康令人堪忧。针对这一情况,广西某高校发布实施“禁止打包和外卖”令,当天便在校园贴吧、校外主要媒体上引起关注。一时间,关于禁止打包和外卖所带来的不便、非人性化管理、食堂条件差甚至于该措施是出于校方的经济利益考虑等舆论哗然,给该校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处置高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网络突发事件要以完善自身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为出发点,以协同应急、科学应对为原则,迅速减少不良影响,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食品卫生安全法要求高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然而,网上订餐、送餐等其生产、流通是否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学校有责任对进驻校园内的食品以及食品流通商家进行核实、认定,并可就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二)国家对食品生产、服务从业人员有着严格的标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再者,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应当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现实情况是,送餐人员多为兼职在校生或临时从业人员,是否经过系统的食品卫生安全培训,作为校方确实无从查实。
(三)国家对食品有着严格的包装要求。《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即“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校外餐饮服务企业使用的一次性饭盒或塑料袋,是否经过了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查,是否符合卫生安全标准,高校也无从查证。另外,一些从业人员既无统一着装,身份也无明确标识,健康证件更是没有,这样的校外人员往来于学生公寓、校内外,不仅给高校的食品安全,还给校园的人身财产等安全等造成严重的隐患。高校人群集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理应更严格,高校应将学生网上订餐存在的风险做周全的考虑。综上所述,高校必须加强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外送餐、网上订餐的食品安全管理。
二、构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倡导绿色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一)高校应担起培育青年养成绿色环保健康生活习惯的责任。为杜绝白色污染,创建绿色校园,构建安全卫生校园环境,将禁止打包服务和外卖送餐工作进行到底。在这一环保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应积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利用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监管。
(二)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环境是高校后勤管理应尽的责任。面对网络突发事件,高校应以负责任的姿态站在大众媒体面前,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就要以师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比如,完善食堂设施,增加风扇,就餐座位及饭菜窗口,增加菜品,依次更换与大学生体质需求相一致的营养套餐,改善就餐环境,合理调整就餐时间,延长就餐时间,使就餐时间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三)加强全员培训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是高校在舆论中坚定的态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加食品卫生意识,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高校应建立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中造成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要视情节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厨师长应根据食堂经营状况制订考核分配办法,每月进行责任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浪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能只作形式,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督力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严格按照卫生操作规程进行。
三、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诚然,后勤服务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硬骨头”,在网络时代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尤其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一)及时反馈信息,迅速控制事态。学生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见发现得越早,越有利于处置突发事件。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行机,争取主动。也就是说,应有相应的人员定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定时报告舆情情况。在出现负面舆情时,要及时正面回应,要保证在回应数量上占尽优势,要保证采取的依据上要可信,据理力争,迅速控制舆情的不良发展。
(二)协同联动,科学应对。应对食品卫生安全网络突发事件不单是高校宣传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后勤服务保障、学生工作管理等部门,因此,多部门联动,统一口径,既要详细了解高校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工展情况,又要熟悉掌握各种网络传播媒体技术。同时,还要讲究科学应对。在很多突发事件中,由于应对处置的措施不科学,造成损失扩大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高校领导要对发生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合理评估,比如,目前的影响有多严重,会不会有更大的影响,会不会有更多的媒体关注等。而相关部门的干部教师要积极、广泛参与,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将一部分学生的力量动员起来,利用“朋辈教育”,使意见双方产生认同,最终达成一致。
(三)认真评估总结,重塑高校形象。食品卫生网络突发事件解决后,领导干部要对整个事件的过程进行评估。一是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总结,改进方法,为以后处置类似的事件提供参照。二是要及时总结成果,将食品卫生安全新局面、新成果、新进展及时公布,消除突发事件来的不良形象后果,恢复或重建高校的好声誉和美好声望,再度赢得社会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