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为粮食增产助力

2015-03-18湖北省农机局皮少成陈鹏宇

湖北农机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季稻再生稻中稻

湖北省农机局 皮少成 陈鹏宇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技术,也称作水稻“一种双收”。湖北具有天然种植再生稻的资源禀赋和种植习惯,发展再生稻前景广阔。一可有效增加稻谷总产。湖北省再生稻生产区域生态条件好,全省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的光、热条件均适合再生稻生产。若大力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湖北再生稻面积可望明显扩大。按全省大面积平均单产头季600 kg、再生季250 kg计算,亩增产100 kg以上,效果明显;二能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再生稻生产只需要一季的种子,一次耕整地,因而比双季稻节本省工。同时稻米品质好、食味佳,深受消费者欢迎,产销缺口很大。目前部分再生稻生产地区,依托再生稻米建设优质米品牌,产量可与双季稻相当,稻谷价格比普通稻谷1kg高0.4元左右,粗略估算,再生稻比中稻模式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比双季稻增加600元以上;三是有利于促进两型农业发展。湖北水稻种植模式包括双季稻(早稻连作晚稻)、中稻和中稻蓄留再生稻(即再生稻)等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较,再生稻生产中再生季只施用农药1~2次,肥料用量比一季水稻少,按全年每生产1 000 kg稻谷所消耗的农药和肥料用量以及能耗进行比较,再生稻比其他生产模式显著降低。扩大再生稻有利于减少滥用农药和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再生稻虽然具有这么多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显著特点,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湖北再生稻发展一直处于徘徊状态,2014年也仅有120万亩(1hm2=15亩)。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4个方面:一是再生稻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人工撩穗收割,集中脱粒。这种模式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阻碍了再生稻的扩大推广;二是再生稻生产机械化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栽培技术研究滞后,技术配套不够;三是适于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且再生力强的品种不多;四是粮食补贴政策不配套,再生稻的生产模式农民只获得一季水稻生产的补贴。

针对存在的问题,湖北省积极探索机械化收割蓄留再生稻,并在头季和再生稻生产全过程使用机械操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示范效果,再生稻种植实现恢复性发展。湖北省洪湖市是恢复发展再生稻种植的一个经典案例:20世纪90年代初,洪湖市再生稻种植面积曾经发展到6万多亩,到20世纪90年代末,洪湖市再生稻基本消失,如今已恢复发展到11万亩左右,并初步探索集成了一套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调查发现,农民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再生稻,比种植一季中稻或双季稻都具有效益。种植再生稻比种一季中稻纯收入可增加567元/亩,比种植双季稻综合效益高299元/亩。同时,具有显著的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湖北省在探索推广再生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项技术措施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认识。由于再生稻第一季需要早播、早管、早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且第二季在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要求更高,许多农民想法是有收就收无收就丢,没有当做一季正季水稻看待,导致部分产量过低,影响了再生稻面积的扩大。必须进一步向农民宣传再生稻的好处和技术要点。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田间调查发现,遭受收割机碾压而长出的再生苗,绝大部分是在第一季水稻基部节长出的孽生苗,而地上节很少能长出孽生苗,孽生苗生育期普遍推迟7天以上,易遭受低温危害,造成籽粒不饱满,空秕率高。尤其是目前使用的收割机易形成行进碾压、田间转弯处碾压更厉害,如果在种植水稻时调整行宽,为机械预留行走路线,或适当调整收割机行距,就可减少碾压,既不影响前茬产量,又可多留再生苗数,提高基本苗数和产量。

三要加大机具研发配套力度。再生稻第一季收割前早施、重施催芽肥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而正值高温期间,水稻封行灌浆,人工下田施肥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农民往往不愿下田施肥,或施肥不足,需要遴选出合适的施肥机械解决农民施肥难问题。同时,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致使每4行再生稻中有1行被收割机碾压,导致再生稻基本苗偏少,要研发能够调整行距的插秧机;其次,要采用加装切碎装置的收割机并改进机手操作方式,加强机手培训,提高机手技术水平,改进机具操作方式,以减少机具行进时和转弯处对稻桩的碾压。

四要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鉴于再生稻生产全年产量与双季稻相当,但由于没有播种环节,在统计上没有列入二熟收获统计,因此在粮食生产上不享受任何补贴。建议国家部委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将再生稻纳入双季稻补贴范围,以调动群众发展再生稻积极性。

猜你喜欢

双季稻再生稻中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