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高校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3-18车正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英文国际化留学生

□车正兰

目前,国内来华留学生学历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中关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研究等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深度,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留学生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亟需理论上给予积极的关注,尤其是学历教育方面。为此,我们对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于高校外国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一、辽宁高校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情况分析

(一)培养方案不适合外国留学生,教学上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校针对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大学都制定了外国留学生的培养计划,但一般都是按照国内本科生的培养标准来制定,并没有考虑来华留学生的问题,来华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学校只把外文课改成中文课,思想政治课程换成中国文化课程,并且课程开设、教学规划、教学领域、教学指标、教材选取都不标准。矛盾主要表现为:理论课难度大,留学生难以学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直接编入各年级学习的留学生而言,课程对接问题凸显。

对于学习专业课的留学生,学校一般采取单独培养和插班的方式。单独培养多为全英文授课专业,本文将在下面重点提起,在此不多涉及。插班的形式就是在自己所选专业的班级插班进行上课学习。多数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并没有中文基础,在中国学习生活1 年后就要进行本科层次的学习,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加上留学生的数理化基础参差不齐,影响选择理工科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再加上文化之间的差异,为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了不少难度,学校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方式确保他们成功毕业。

在这里要特别提及专门为外国留学生设置的汉语言专业。从培养计划、管理体系上看不同于国内学生,“语言和方向设置”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形成不了规模,师资能力难保证。这类课程在各高校都有开设,但在授课方式上缺少国际化的思维,仍沿用“以讲解为主”的方式。近年来,这种现象虽有改观,但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的开口率较低,学习生活单调。况且,许多大学并没有将这些专业统筹到学校正常管理体系之中,位于大学教育的边缘,培养计划欠科学、没有贴近实际的一些专业标准,优秀师资问题成为发展瓶颈。“语言+方向设置”的课程在1、2 年级主要为语言技能类课程,进入3 年级后逐渐开设方向类知识课程。方向类课程是由其他学院的老师来讲授的,而其他学院为保障本学院的教学质量,往往不会派骨干教师来上课。最后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上课能力和方式不满,但是没有可替代的老师的尴尬局面。

另外,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在推进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辽宁各大学都实施了很多举措,加快国际化进程。不过,现有的国际化课程设置尤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这些大学现有的课程的弊病在于:课程体系扩张;课程门数过多、缺乏整体优化和灵活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差;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教材不多。辽宁高校课程国际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授课语言、科研实力、国际化基础等方面要求较高。这项工作是我们今后的重点。

(二)学历生结构分析。多数来华留学生是以学习中文为主,并且多为培训类的学生,非语言类和学历生的比例不高。辽宁学历留学生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所占规模不大。2011 年辽宁学历留学生为6,166 人,占全省留学生总体数量的近一半,与2010 年比增加幅度很大。从专业结构来看,学历生专业太集中,多为文学和医学类,还专门设立了汉语言专业。各高校文理专业人数失衡,文科专业占绝大多数,理工类比例很小。近来留学生学习理工、农学、管理等专业的人数有所增加。

二、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的内在要求。全英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中间会有国家间文化的碰撞,也会形成很多教学方面的创新。

(一)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存在误区。在国际化大趋势下,高校全英文授课专业的数量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参数。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误区是把授课语言改成英语就算是全英文授课了。全英文专业建设是以具备一定条件且国际化教育基础较好的优势学科作为试点,在于提升外国留学生培养能力和质量。从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主讲师资团队等方面做好部署后方可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而实际上,高校出于国际化指标的压力,不管优势学科与否,只要留学生人数达到开课标准,就实行全英文授课模式。眼下的尴尬是:缺少整体教学体系的支持,专业培养方案不科学。比如土木、国贸等一些热门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需进一步商榷,应针对来华留学生学习需求,整合和删减部分课程,并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

(二)全英文专业任课教师英语授课水平较低,且存在畏难情绪。全英文授课采用单独授课的形式,是因为有的留学生不喜欢学中文,希望采取英文授课的方式。全英文教学对很多留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于高校国际化有很大帮助。但是这样也失去了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且全英文教学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

(三)教材欠缺,加上原版英文教材价格偏高,学生不愿买教材。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不仅仅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还会影响教学的方式和质量。目前,辽宁高校对外国留学生教材的选用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外国原版教材过于艰深,且价格过高,结果导致教材选用上五花八门,甚至无教材,学生只复印教师用的PPT 材料,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在一些高校屡见不鲜。

三、提高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措施和关键问题

(一)高校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入学考试标准,这样才能保障学历生的生源质量。HSK 成绩作为来华留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专业所要求的实际汉语水平的证明虽已被众多高校认可,但是HSK 成绩是否可以真正考量一名来华留学生具备了进入国内高校专业学习的汉语能力值得商榷。目前,各高校对于申请进入专业学习的来华留学生考核标准不一,大多无入学考试,也有部分学校将HSK 成绩作为入学标准,只有极少部分高校设有考核标准,但缺乏对综合素质考核等方面的硬性指标。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设立了统一的留学生入学考试。美国的SATⅠ和SATⅡ,英国的IELTS 和A -level 考试等,这些都为确立来华留学生专业学习标准和设立入学考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社会转型期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总体水平,大力招收来华留学学历生,尤其是高层次的学生。若没有学历生录取标准和入学考试,就无法打造“留学中国”、“留学辽宁”的国际品牌。但从本质上讲,持续扩大留学生规模和提高留学生层次、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点。

(二)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的再定位,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面向全校的“来华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接收来华留学生就必须完善培养方案。一是减少部分理论课,如毛概、专业理论等基础课程,用汉语或文化等与留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课程代替。二是增加留学生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使留学生的专业课程得以在实践中应用,借此机会也使我们的教师和中国学生了解国外先进于我们和可利用的知识和资源。三是合理地接收转学的留学生,对与我们专业相近的学生,应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课程,补充他们缺少的学分部分,要有专人来协调、帮助留学生选择课程。四是有针对性地增加就业、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使就业创业课程规范化。这是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辽宁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各大学应针对本校实际制定合适的留学生培养计划,在管理上既要遵循我国高校学历生管理制度,又要有符合来华留学生学习专业的一套培养方案,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提升。即整体协调模块内教学内容,保障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和缺失;按知识结构功能将课程模块化,便于跨专业组合型培养方案的制定;设置专业技能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增进留学生对专业的了解。

另外,建立“来华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根据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实际和需要,进一步促进来华留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成绩的同步和规范化管理,需要这一系统作为支撑。这个系统可以推动高校来华留学教学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使申请到辽宁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辽宁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为高校外国留学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基于高校品牌和特色课程构建全英文授课专业,加强全英文专业任课教师培训力度,建设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共享平台,设法解决学生无教材的局面。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要提到日程上来,学校要成立全英文专业建设团队负责人,使全英文专业落实到实处,鼓励优势专业优先建设,打造“校内品牌,校外招牌”的课程,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可以确立以电气工程、计算机信息工程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为重点、兼顾其他专业的教育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给任课教师提供学习机会。组建一支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是保证留学生教学水平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校内英语口语培训班。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研修访学,进行海外培训,要求回校后开设一门全英文课程,将其作为教学考核指标,从而提高全英文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

至于全英文教材欠缺的问题,学校可采取购买、编写、翻译等方式,建设高质量英文教材或讲义。还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教材循环使用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据了解,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8 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5 年。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均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在购买、借阅、保护等环节制定了一套较为明细健全的制度。教材归学校共有,在图书馆建立全英文授课专业教材循环机构,这样就解决了留学生因原版英文教材价格昂贵而不买教材的局面。

[1]杨洋.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及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张毅.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的心理影响与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0

[3]张立军,陈华文.来华留学生群体特征研究[J].学理论,2010

[4]施渝一.高校留学生教育战略研究初探[J].山东纺织经济,2010

[5]王静. 制约新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因素探析[J].吉林教育,2010

[6]鲁颖迪.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温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09

[7]张丽萍.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

[8]贺继军.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

[9]李丛.日本留学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09

[10]赵砚芬.地方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对策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全英文国际化留学生
聚焦港口国际化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