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党建“123”工作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索
2015-03-18□张伟
□张 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由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加之大量的流动人口向城镇集中,社区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任务明显加重,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多方面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增长。为了顺应形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包头市在全市城镇社区推行街道社区党建“一强化、两转变、三提升”(即强化领导核心,转变运行机制、转变管理方式,提升保障水平、提升统筹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模式(简称“123”工作模式),促进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一、包头市推行街道社区党建“123”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和现状分析
“一强化”,即着力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新型社会管理体制下,进一步明确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总支)的职能任务: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镇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街道党工委履行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社区党委(总支)全面领导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社区组织,对辖区内地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负总责。
“两转变”,即积极转变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转变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逐步规范街道社区组织的机构编制和职数管理等事项,街道党工委下设机关党支部、各社区党委(总支)、“两新”党委等建制性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下设社区服务管理党支部、居民党支部、非公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建制性党组织。转变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社区事务的管理方式。干部配备实行区级统管。社区党组织书记、服务站站长由旗县区委组织部按有关程序研究决定,其他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由旗县区民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统一招聘。干部考核实行街社主管。社区干部年度考核采取述职评议、实地走访、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重点突出工作实绩和社区居民满意度。政务工作实行部门直管。政府各职能部门将各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与之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主动与社区组织对接,简化审批程序。
“三提升”,即全面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保障水平、统筹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以场所建设和经费投入为重点的保障水平。社区组织办公活动用房和各项服务设施建设全部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在继续保障街道办事处工作经费的同时,旗县区将社区工作经费、社区管理服务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提升以城市区域化党建为抓手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架构,深入研究和建立重大事项通报、共建情况评议、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双重管理”等区域协调共建制度,丰富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内涵。提升以“三化”为目标的服务质量。一是服务内容多样化。社区党委积极开展便民利民、维权维稳等工作,组织开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二是服务手段网格化。社区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每个网格成立非建制性党支部,将区域内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支部进行双重管理。三是服务方式精细化。实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等制度;同时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
通过全面推行“123”党建工作模式,社区建设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实现了职能下沉。人财物向社区倾斜,工作重心向社区转移,社区服务站全面承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工作对接的机制日趋完善,效率逐步提高,各类事务由过去的“居—街—部门”三级审批变为“服务站—部门”两级办理,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二是提高了服务能力。社区实行“一委一站一居”式管理后,不断完善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组织设置和服务机制,社区干部的数量和质量普遍提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有效增强。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主题活动,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实现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增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充分体现。三是强化了保障水平。目前,包头市10 个旗县区已经全面推开“123”工作模式,平均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达到10 名以上。一半以上社区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各旗县区全部成立了地区党建联席会,街道和辖社区的镇成立了区域党工委,有条件的社区成立了社区联合党委,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架构日趋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三有一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包头市推行街道社区党建“123”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发展水平不均衡,推行“123”党建工作模式的基础和困难程度还有较大差距。二是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推行,全面推行“123”党建工作模式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例如信息数据系统不能全市对接,职能部门权力下放过程中的责任和监管,党委、服务站、居委会在实际工作运行中出现的工作机制问题等。三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投入的整体规划还不完善,在人员管理方面还存在流动性大、职业性不强等问题,在人员报酬和工作经费上,旗县区因财力等困难不能完全达到上级的相关标准,在场所建设上还存在决心不足、规划缺乏、力度不大等问题。
三、推进包头市街道社区党建“123”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是做好城市社区基层基础工作的首要前提。只有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逐级建立党建责任制,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在基层有效落实。只有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才能保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具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制度设计才能让改革中取得的成效不断巩固和提升。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总支)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筑牢党在基层的工作和战斗力基础。
(二)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是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上级机关不仅要给街道社区压担子、下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为街道社区解决人力、财力和办公活动场所紧缺的问题。包头市对街道社区组织机构和职能重新定位,加强社区工作力量,积极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移,使公共资源向社区聚集、公共财政向社区倾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及市、区党委、政府对街道社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也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三)提高各类资源的统筹水平是提升街道社区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统筹协调辖区内各类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形成党建工作合力,是街道社区工作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丰富区域化党建工作内涵,特别是抓好街道区域党工委和社区联合党委这两个层级的力量,促使区域化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四)强化对党员居民群众的服务是实行“123”党建工作模式、抓好街道社区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场所,居民不论职业、单位、住址如何变化,最终都要落脚到社区,只有社区才能把服务管理覆盖到所有居民。要通过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党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加强化,服务居民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实践证明,只有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更新管理观念、创新服务方式,把居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惠。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员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