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索——以山西省FS 县为例
2015-03-18白翔宇
□白翔宇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国人以自己的努力向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中国速度。每个城市都按照自己的既定方式发展,但是放眼中国的农村,一部分农民不再只满足于靠种地所得的那点收入,他们背井离乡,三五结伴,走进了城市,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着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了他们的身影,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由于年龄衰老,一部分农民工渐渐回到了农村,新一代的农民工又涌入了城市。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细致访谈,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这一具体情况,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述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本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 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本文以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对山西省FS 县的部分农民工的深度访谈为基本资料,比较分析了他们的新特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一样都处于我国二元经济体制下,有相同之处,但又因其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加速发展的影响,又有着明显不同。
1.外出动机不同。他们出来打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类外出打工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农民工的收入大致都回流到了农村,而且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把城市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等都带回了农村,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另一类外出打工是为了积攒在城里定居的费用,当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在城市买房定居。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开始更倾向于第二种,在赚钱的同时,更想学点技术,锻炼自己。
2.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在接受访谈的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中,九年义务教育都基本得到了普及,很多人学历更高。他们还拥有高中、中专、技校等学历。总体上个人素质更高、思维方式更灵活、学习能力更强。
3.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新生代农民工以“80 后”、“90后”为主,电脑、手机等这些东西都有,而网络游戏、结伴出游等同样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丰富、层次高,多数还会选择读书、上网、运动等较高层次的休闲方式。
4.身份认同不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及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老一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不同。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会干农活,从事的职业也与农业无关,由此看来,他们与农村、农业在情感上是疏远的,只是户籍还在农村。在对未来发展的打算方面上,很多人表示还将继续在城市打工,更多人表示在城里做点小生意,等自己稳定了,把农村的父母也一起接到城里生活。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的问题
FS 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气候四季分明,给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长久以来,以林牧业为发展重点。当地居民主要以农民为主。近年来,由于工业和林业的发展,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农村青年不再满足于在农村以种地谋生,都希望去城里打工赚钱,他们认为只要到了县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发财。但事情却并非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就业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然而,山西省FS 县的这种情况并非作为特例而存在,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本文仅以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社会融入问题。他们只是表面上在城市居住。但从深层次上看,他们好像是“过客”,仅是暂且停留在那里,没有生根发芽。富士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业园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型社区,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学习场所等生活设施都配备齐全。他们工作和生活都比较稳定,但跳楼事件却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到他们缺乏真正的融入。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仍存在敌视心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免会遭到白眼和冷嘲热讽,因此,社会对农民工的看法也是影响融入问题的一个关键。
(二)劳动保障不健全。
1. 跳槽率高,工作不稳定。新生代农民工之中有大多工作较为灵活,劳动关系是临时的。在某商场做策划工作的徐某透露:“我们经常看老板脸色过日子,老板看你不顺眼,你就得滚蛋。”被访电焊工王某说:“当哪个厂子有活的时候,大家就互相通知,去厂子里干活,当大家都实在找不到工作时我们就只好在家休息。”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能力普遍较低,自身忍耐力有限,当一份工作环境差又较辛苦时,他们也会考虑换工作。同时,劳动合同签约率低也是导致其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2. 工资水平低且工作时间长。被访的农民工中,每个月工资多数都在2,000 元以下。当工厂这个月效益好时,奖金就多,效益差时,就拿不到奖金。每天上8 小时班,节假日也得正常上班。在理发店工作的杨某说:“老板规定早晨9 点必须都得到,迟到1 分钟扣1 块钱,晚上9 点才让下班,遇到人多的时候下班就更晚了。”新生代农民工每个月的工作天数和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大大超出了相关法律的规定,节假日无休也不符合规定。当前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除去在城镇租房、吃饭、穿衣的费用,工资所剩无几,生活水平实际上提高意义不大。
(三)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1. 自卑心理。对于一部分城镇居民而言,农民工就意味着愚昧、落后,有的城镇居民甚至认为那些费体力的、工作条件差的工作就该农村人干。长期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村居民在衣着、言谈、生活习惯上与城镇居民存在差距,有时还会遭到歧视,长此以往,农民工更加自卑,他们对于自己的农民身份也感到羞愧,不敢去超市、商场、广场等城镇居民流动教频繁的场所,把自己封闭在农民工聚居的地区,这种行为只能更加重他们的自卑情绪,使他们变得更加不敢与城镇居民的交往。
2. 孤独心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城镇工作了,被访的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有工作经历。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一方面会激动和兴奋,另一方面等待他们的是如何去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面对一个丝毫不熟悉的环境,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很容易孤独。此外,好多人不想再回农村去种地又被城市所排斥,面对城镇和农村的双重边缘化,没有心灵上的归属感,孤独感油然而生。
三、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思路
面对这些为我们家乡建设作出许多贡献,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诸多便利的新生代农民工,我们有必要深思和反省,究竟怎样做才能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针对当前形势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就业现状,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长久以来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许多农民工与农村已没有形式上的关联,没有务农经验,也没有土地,而且他们也不想再回去务农。甚至他们在城镇从事的工作也与农业无关。但背负着农民这一身份让他们与城市格格不入,由此衍生出诸如买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逐步改革这项制度,加快调整步伐,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同等享受各种社会资源的权利,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成果。使得劳动力可以在城乡两个区域来回自由流动,人尽其才,使得他们发展潜力有效发挥,解决他们融入社会的问题,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维持社会安定团结。
(二)健全的劳动保障机制。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招聘和雇佣农民工,不能因其农民工身份就给予不公正待遇,比如克扣工资、减少福利。国家应加强对企业,尤其是个体商户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保障。当前物价飞涨,房价、医疗费用高居不下,他们工资都比较低,除去必要的生活支出,就所剩无几。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就有必要平抑物价,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在稳定物价的大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资水平,促进其就业。
(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农村与城镇长久以来的经济差距,农民工遭受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相对来说吃苦能力较差、追逐物质享受等又使得用人单位对其予以否定。因此,政府应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重视正面宣传,改变城镇居民固有的认识和看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年纪尚轻,阅历不丰富,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很容易想不开,把问题扩大化。企业要重视和关爱这些年轻人,建立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机构,随时解决有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另外,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一些婚恋类活动,为在外务工的男女青年提供认识和交流的平台。
新生代农民工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农村到城市,他们承受了太多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与负担,在他们的生活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依靠农民工自身根本得不到有效改善,还需要个人、政府、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三管齐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
[2]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