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5-03-18温贤浩时吉胜宋萃程敏刘恩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儿科医学生病例

温贤浩,时吉胜,宋萃,程敏,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温贤浩,时吉胜,宋萃,程敏,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临床见习教学存在一些困难,阻碍了临床见习教学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本文针对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确保儿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儿科;临床见习;医学生

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科学并不是成人学科的缩影,因此,要将儿科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熟练运用,而儿科临床见习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我国当前医疗环境及教学背景下,儿科见习教学面临许多困境,笔者针对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1 现阶段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资源不足

1.1.1医学生人数剧增由于高等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医学生人数剧增,而师资培养相对缓慢,短期内只能靠增加教师教学任务来满足教学需求,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大量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用于教学的疾病种类及病源相对不足,也会影响到临床见习教学质量[1]。

1.1.2临床典型病例缺乏随着儿童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儿科典型病例减少。再加上某些疾病季节性较强,而临床见习教学常常与大课教学同步进行,时间及内容安排较固定,可能在进行某一疾病临床见习时,病房没有可供示教的典型病例,导致临床见习不能顺利完成[2]。

1.2患儿家长不配合

随着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重视。任何临床教学活动(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诊疗操作等)只有在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家长及患儿不愿意、不配合,见习医生就无法完成问诊、体格检查等活动。由于现在的患儿多为二代独生子女,家庭对其特别宠爱,大部分家长不愿意配合临床见习教学,影响了临床见习任务的顺利完成[3]。

1.3学生积极性不高

1.3.1学生对见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见习阶段接触病人的机会远没有实习阶段多,且仍然有很多理论大课教学,有些学生认为此阶段对临床有个初步了解就可以了,所以未能及时转换角色,在临床见习期间只重视教师的讲授,未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使见习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2学生学习任务过重临床见习阶段,学生除要完成临床见习任务外,还要上多门学科的理论大课;再加上为配合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学任务多样化,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

1.3.3学生沟通能力薄弱临床见习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虽然已经学习了疾病的理论知识,但对疾病的认识仍较为抽象,在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支撑,往往会表现出信心不足,导致患儿及其家长不信任。同时,见习阶段学生在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过程中,由于缺乏技巧,过多关注于对疾病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患儿的人文关怀,也会导致患儿及其家长不配合,影响了见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1.4教师带教意识不强

教学医院的体制决定了教师的双重身份,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为保证病人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医生会投入大量精力在临床工作中,对教学工作投入相对减少。同时,医生的职称评定与科研及论文挂钩,其教学好坏对职称晋升影响不大。此外,由于师资不足,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多个学科多个教研室共同完成,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不强,不容易出成绩。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带教积极性。

2 对策

2.1适当控制招生规模,根据专业特点决定儿科见习教学内容

学校应根据师资力量招收学生,同时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培养合格教师。

对于医学生,要根据其所选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见习教学要求及内容。对于一些非临床专业,可以减少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次数。

2.2采用多种示教模式,保证儿科见习教学质量

2.2.1典型病例床旁示教典型病例床旁示教是最经典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与患儿及其家长面对面交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疾病进展、重要体征、治疗反应、并发症及预后等。典型症状及体征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印象深刻,有利于其对疾病的掌握。在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等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使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在自信心增强的同时也赢得了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不可否认,典型病例床旁示教在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阻碍了典型病例床旁示教的顺利开展,所以有必要结合其他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儿科临床见习教学。

2.2.2录像示教利用录像进行示教是临床见习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录像资料收集了既往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典型病例,特别是一些少见或重症病例,比如重症肺炎、严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这些不适合床旁示教的病例。要顺利开展录像示教,就要不断收集临床中的典型病例,可将此任务分配给各科室分管教学的医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时及时保存病例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对典型体征进行录像或拍照,以便教学使用。当然要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

2.2.3PBL教学当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4]。PBL教学法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检索相关知识,自由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必要的解释和总结。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因此更容易被学生和教师所接受。在儿科见习教学中适时引入PBL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还可以弥补床旁教学典型病例不足等的缺陷。

2.2.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学习者在假设环境下按某一角色身份进行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职业性质及工作要求,使学生更快接受学科知识,提高职业能力,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5]。在见习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少见病或门诊示教,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取合适的疾病或相关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及掌握疾病的主要特点、诊疗方法等,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

2.2.5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示教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是指经统一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真实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能接受病史询问、临床技能操作等的从事非医学类职业的正常人,目的在于逼真地再现真实的临床情况,用于医学生培训考核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及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6]。标准化病人的优点是:反复操作性、培训多元化、资源丰富化、考核工作性、利于教师针对性教学等[7]。对于一些典型病例无法进行床旁示教时,或季节性、区域性疾病无法进行实时示教时,或严重病例不适合临床示教时,可以考虑使用标准化病人。

2.3积极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

面对患儿,可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陪小朋友聊天、玩玩具等,或者适当准备一些小礼物(如小的祝福卡片、一块小小的橡皮)作为配合问诊及查体的奖励。可以从与患儿家长聊家常入手,给人一种亲切感,这样更容易接近患儿及其家长。

2.4在临床见习中注重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必不可少的条件[8]。在见习阶段要注重培养医患沟通能力,让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切实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以获取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

2.5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带教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接受过岗前规范化培训,掌握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教师中必须配备一名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既可保证教学质量,又可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年轻师资力量。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不仅仅当作任务来完成;并且医院要将教学工作与职称评定挂钩。

在当前教育及医疗体制下,临床见习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互为补充,才能顺利完成临床见习教学任务。

[1]李丽银,陈晓爱,熊国盛.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103-104.

[2]张丽文,高晓宇,白明辉,等.现阶段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231.

[3]秦明,黄裕新,杨琦,等.当前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84-386.

[4]Bhattaeharya S K,Karmacharya P C.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hybri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Med Educ,2008,42(5):5l8.

[5]李昆霖,康军,王玉波,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98-401.

[6]裴风华,刘冰熔,李剑锋.标准化病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87-88.

[7]杨毅宁,李晓梅,王宁,等.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9):1395-1396.

[8]高苹,吴小燕,夏冰,等.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32-33.

G424.4

A

1671-1246(2015)23-0099-02

猜你喜欢

儿科医学生病例
儿科专栏
“病例”和“病历”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