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贵有疑 学无止境
——从《对教材中王阳明心学内容的一点质疑》想到的

2015-03-18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第三十三中学杨海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学王阳明结论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第三十三中学 杨海园

《历史教学》2014年第15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对教材中王阳明心学内容的一点质疑》的论文,文中郭井生老师对人教版必修三第18页“历史纵横”版块所引的王阳明心学的一段材料的理解提出质疑,该材料内容如下。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夫之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提出了与王阳明针锋相对的观点。

教材以此来说明王阳明的心学有狭窄的唯心主义,与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相对照。作者查阅了《王阳明全集》找到原文,并仔细研读王阳明心学的内容,以缜密的推理、翔实的史料、独到的见解,论述了教材实际是对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的曲解、臆断。读过此文,发人深省,教材中的表述及我们传统的一些教学观点,许多地方确实值得商榷。

如人教版选修三第54页,教材对美国中立政策表述如下:美国为集中力量摆托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在30 年代实行“中立”政策。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三个中立法案出台的时间并非1934~1937年,第一个中立法案正式颁布的时间在1935年8月31日。所以,准确表述应为:“1935年——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1936年的中立法,增补了两项重要内容: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美洲各国如果遭到美洲意外国家之攻击,不适用禁运军火的规定。”由此可知“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像这样值得商榷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备课方面一定要做足功课,不能迷信教材,要正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条地教教材。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必须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实现由“教材”到“学材”,引导、培养学生收集、阅读史料,积极思考与探究,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才能更好的适应高考。

《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中,叶维丽的《惑中做史》一文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最重要的感受,就是要接受‘没有最后结论’的结果。在中国受教育,是‘对’是‘错’要等着老师做最后结论,听代老师的总结后,即使未必同意,心里也觉得踏实。在耶鲁上课,开始时总觉得教授令人失望。学生争论了半天,到底谁对谁错,你为什么不给个说法?久而久之,才明白美国教授并无为学生做结论的义务。各种观点都要摊开交锋,想做结论,你自己去做吧。而人类有些问题,可能争辩几千年也没有一个最终结论。也许这就是所谓自由主义教育的‘真谛’?思索的责任要由每一个人来负,没有任何他人会给你‘买单’。对于这种开放式地求索‘真理’的路数,我到后来不但习惯了,而且认可。”

读到这样的文字,再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否结论太多了?我们的教学是否要求学生教条地理解教科书的结论?我们有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吗?即使有,我们是否也是给出一些支撑教科书观点的材料,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不用看材料也能答对问题,这样的思考和探究有意义吗?恐怕和明清八股文没有什么两样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是我们教师许多时候缺乏质疑、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只是教条地教教科书的结论。没有质疑精神的老师,能培养出善于质疑、思考和探究的学生吗?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变动的比较少,后者则时时变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论述,主要因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知识的增长,比如,考古学运用科技手段获得了前人无法获取的信息。二是历史观的变化。知识的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给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历史提供了条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打破传统知识的窠臼,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展现给学生,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探究、解读史料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先迈出第一步,学贵有疑,教更贵在有疑!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广博的知识的积淀为基础。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孔繁刚说:“历史教师的功底制约了历史教学的厚度、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面制约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学素养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

历史教师的历史学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怎样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一句话,阅读与思考。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阅读是教师的智慧源泉!青岛陆安老师曾说:“历史教师仅仅满足于职前的‘一次性充电’是远远不能满足‘一辈子放电’的需求的,持之以恒、覆盖终身的学习,便成为了历史教师这一特殊行业应该秉持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广泛的阅读与深入思考,只有思考与实践并行,才能打破自身思维局限,高屋建瓴驾驭教学,为学生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 真是学无止境呀!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应养成严谨、科学、求真的精神。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谈到历史学习方法时说:“择近代史学名著一二种,逐一追寻其史源,检照其合否,以练习读一切史书之识力及方法,又可警惕自己论撰时之不敢轻心相掉也。”这不仅给我们指出了历史研究最基础部分的史料的辨析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严谨、科学、求真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在做学问时是必需的,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必备的素质。只有我们有了这样的教学态度,才能要求和感染学生,培养他们这样的求学精神。

教贵有疑、学无止境!作为教师不但要授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严谨、科学、求真的求学精神,这才符合新课改理念下合格教师的要求。

猜你喜欢

心学王阳明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结论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杨简心学的形成及其浙学精神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