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探讨”导入生物新课
2015-03-18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中学邹长慧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中学 邹长慧
在新课改形势下,基于问题探讨的探究式教学不断的凸显出其优越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下的生物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引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要说话,也要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和问题探究能力纳入到自身的教学准备活动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头”开的好,一堂好课才有了它的前提和可能。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课堂导入的备课和教学实施与反馈的整个有机过程入手,谈谈自己在通过新教材“问题探讨”模块导入生物新课上的一些教学策略或教学处理。
一、导入前准备
毫无疑问,课堂导入活动必须围绕本课的教学主题开展实施。因此,课堂导入内容和形式要与教学主题完成“无缝接轨”。
在每节的教学中,认真研读与分析教材,找准主题,找到“问题探讨”与教学主题的交汇点,成为了导入前教学准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为“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主题之一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为“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而本节提供的“问题探讨”为“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旨在引出对“SARS病毒生命活动与人体细胞的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对一些基于社会或生活现象的问题,可以通过图书资料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背景知识的查阅,教师提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达成共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强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到一定的帮助。比如,在讨论“SARS病毒侵害人体的那些细胞,如何危机人的生命”这个问题的同时,也不妨谈谈“非典”的病史,“非典”在中国乃至世界波及的范围及造成的危害等。这是一种学科迁移,而且,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同时也不忽视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二、教学导入过程
教学导入过程理所当然的属于教学过程设计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依据“问题探讨”提出的讨论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氛围,达到巧妙自然进入教学主题的目的。
下面还是以问题探讨“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为例说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非典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病毒)、炭疽杆菌等几种与人类健康密切关联的病原体图片,以及有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将学生带回到过去人们所经历的一系列恐慌事件,引起学的兴趣和关注热情。教师设置悬念:为什么人类对这些生物及其引发的疾病如此恐慌?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 生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的奥秘。具体的师生互动环节包括:教师提问:一是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二是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三是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的哪些细胞?四是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繁殖吗?学生分组讨论,回顾初中所学的病毒知识,观察图片,根据已有社会经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要做好教学导入,教师的准确引领很关键,教师“问有所指”,学生“议有所依”,教师学生的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师生互动统一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
三、承上启下,导入收尾——问题小结及与教学主体过程的衔接
课堂导入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它起到了铺垫伏笔的作用。对于导入部分涉及到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探讨能够达成一致结果,但也有些存在分歧,甚至有些问题本身是开发性的或者存在前瞻性,必须学完课堂全部内容之后才有可能给出答案。导入一般花去三到五分钟,教师在导入的收尾阶段要将学生引导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并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导入中提到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走出认识误区。这样,导入就有机的整合到了整节课的教学中去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通过教材“问题探讨”导入教学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实际上,课堂导入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导入方式,而且也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教材中现成的内容。不管怎样,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纲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科学的导入和准确的引领,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