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2015-03-18山东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第一中学李建军
山东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第一中学 李建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基本解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潜在内涵,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探求题目的结论、改变情境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题、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把例题草率处理,不能偏重记忆一些方法和发展一些具体技能,而应该是进行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要明确数学问题是如何演变和如何深入的,应注重数学问题演变的技术手段:一是图形内部结构的变式探究;二是几何图形形状的变式探究;三是对原题型的条件或结论的变式探究;四是原题数量关系的变式探究;五是因某一知识迁移的变式探究;六是增加试题层次的变式探究;七是转化设问方向的变式探究;八是纵横交错、信息互换的变式探究。
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讲究变式策略,通过具有适当变化性的问题情境,把在解题思想方法上具有相似和相关的内容,用变式的形式串连接起来,在变化中求不变,从变化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对于解题活动的指导意义。综上所述,应注重对数学的命题、例题、习题的拓展和延伸,给予恰当的归纳和总结,挖掘知识本身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技能。
一、题目变式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起点。从知识发生的过程设计问题,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来龙去脉,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不是将答案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再对所得结论进行论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使学生了解哪些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哪些是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从而更好的掌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
二、条件与结论变式
第一,变换标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构造新的问题。
一般标准数学问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我们或者将其中部分条件进行变化,看结论是否发生改变,或条件不变,看还能推导哪些结论,或部分条件与结论互换,看命题是否自然成立,这是变式的一种常用方法。
变式是为更深刻的认识内容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服务的,对于揭露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再发现”的过程既简约又有效,使数学知识的各个侧面的本质特征更加显露突出,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形式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认识内容,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
第二,变换标准问题的图形,构造新的问题。
图形是构建几何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或者变换图形的非本质特征,突显图形的本质特征,或者故意将题目中的如图和图形去掉,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各种各样符合题意的图形,或者用运动的观点将图形中的某些点、线段或部分图形从原来位置变化到另一位置,条件不变,看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形成新的问题。这也是变式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三,变换标准问题的背景,建立新问题。
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变式,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反思解题规律、方法思路、技巧、数学思想方法等,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母题”的作用,学会对一道“母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产生一道道“生动活泼的子题”,在变化中分析、思考,从而达到将知识学活、学会学习的目的。
三、解法变式
几何证明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在解法上体现变式更加明显,但无论其结论是何种形式,题中所给的条件与所证的结论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抓住这种联系,联想相关的定义、性质和定理,其证明思路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几何证明中添加辅助线,其作用主要在于沟通“条件”和“结论”。具体来说,就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使隐蔽的条件显露,将复杂的问题化简,为推证创造条件,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无论什么样的几何题必存有图形和条件这两方面,因而我们可以据图形的特殊性添加辅助线,对于几何动手操作的题目在解法上更加巧妙,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尤为明显。
四、对变式教学的思考
第一,避免简单的重复,真正明确为什么变:对于同一内容,变式题设计总是围绕一个中心,有目的的进行,而这一中心和目的或是理解某一概念,或是用来揭示某一法则、性质的灵活应用,或是用来使学生领悟某种思想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和需要去决定变式题构造的形式,努力做到变中求活、变中求新、变中求异、变中求广,要让学生对每道题既感熟悉,又觉新鲜。
第二,变式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明确变什么:要能深刻分析问题的属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确立变点。变式题教学为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不变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决定变化部分,不断变化问题的情景或改变思维的角度。考虑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跨过新一级台阶,这样既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问题变式要严谨细致,反复推敲,明确怎么变:变式题教学必须合理设置变式的难度,使问题能在学生思维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使得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在问题情境中螺旋上升。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为变而变。所选范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二要具有延伸性,可进行一题多变;三要注意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变式,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