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构成与开展
2015-03-18广东省广州市二商幼儿园董艳明
广东省广州市二商幼儿园 董艳明
游戏给教师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创造条件与增添童趣,在当今“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模式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活动质量的好坏高低,也作透射幼儿能力发展的信息平台。游戏可关注幼儿内在心理与外在因素的发展进程,给予幼儿快乐探索的机会。长期以来,幼儿各方能力均在游戏中得到提升,游戏已逐步成为幼儿个体化、集体化积极参与的主要活动,其重要性不用质疑,如何开展幼儿游戏及游戏的整体划分已成为我们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幼儿园游戏的划分与构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练习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规则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特别是幼儿园时期的象征性游戏,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特点有: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根据其特点,幼儿园游戏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种类、环境来构成。
第一,幼儿园游戏形式的划分。
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游戏可以是互动或以个体来进行,具体区分为单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部分、个体与集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集体六种情况,以模仿、情景、比赛、口令、练习等方式进行。
时间长短、难度高低、动静交替为游戏创设应考虑的元素,也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规划。
第二,幼儿园游戏种类的细化。
幼儿游戏种类丰富,灵活多变,为幼儿喜爱且教师利用的教学教育手段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五大领域,发展深远,知识技能在点与面的相互连接中体现其无限价值。包括: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美术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建构游戏、科学游戏、民间游戏、生活游戏。
第三,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
一是幼儿园外部环境。大自然环境是蕴含无限智慧的百科全书,幼儿借助空间方位、知识经验的转移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让大自然环境为游戏提供素材。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大小、人员数量的增减应随幼儿园游戏环境而变。
大自然环境的宽度与深度,足以让更多大型的活动得以开展,使每一个幼儿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
二是幼儿园内部环境。游戏对幼儿园内部环境作了一些要求:以人为本,妙用大小,安全为上,带动参与。幼儿园内部环境也相应地让游戏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幼儿园游戏的生成与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孩子天性爱玩乐,有目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身心愉快,还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因而,幼儿园应该给孩子处处的欢乐与游戏。
第一,幼儿园早接游戏。孩子从家到园,从父母到老师,“熟悉→不舍→陌生→信任”,心情交替变化。小班的孩子,教师可微笑问好,运用肢体语言来传递爱的信息,增进师生间的亲密度,让孩子的身心得以放松。中、大班孩子对教师已有一定的熟悉感,教师组织大转盘、接龙游戏,以动带静,以动带动,聊趣事、聊乐事,或随音乐自由方松,户外小游戏等。早接,是幼儿园一天生活的起点,早接中快乐的情绪,影响孩子一天生活,它很重要。
第二,幼儿园餐前游戏。孩子嘴巴爱动爱响,童言童语不断,符合其年龄特点及发展,针对进餐要求,让孩子们能愉快、安静、安全的进餐,教师应精心设计餐前小游戏。可以是一个与孩子互动的餐前故事,可以是一段放松音乐,一套活动小指头的手指操等,孩子的专注力从嘴巴上得到转移,为餐前做较好的准备。一次以餐前游戏为主的实验告诉我们,餐前游戏为幼儿进餐的质量提供了条件,幼儿在餐前游戏的带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第三,幼儿园教学游戏。知识枯燥、乏味,而游戏是快乐且积极参与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可加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元素或直接以游戏进行,着重体现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教学模式。孩子自己主导活动,教师为参与者、引导者,以个体为单位探索;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践、记录;还可集体相互提问、共同研究,以游戏、比赛等模式去操作活动。年龄不同,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不同,游戏场地不同,活动的目标也完全不同。教师大胆创新、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努力展现自己童真的一面,为孩子的快乐而快乐。
第四,幼儿园晚送前游戏。教师普遍认为,只要把孩子安全交予家长,幼儿园的晚送环节基本完成。其实并不为然,“早接晚送”,它是一个呼应,是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庭的一个过渡,让孩子一天的活动得到回忆与升华的一个展现。孩子回到家后,很多当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或许会遗忘了,这时候需要我们利用晚送前的小小时间让其对当天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的提炼。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此外,幼儿园游戏具有可延伸性与复制性的特点,家园共育,将更有利于幼儿课外发展。家长,永远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尤为重要。亲子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体验不一样的快乐。就像《纲要》所说,我们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要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通过游戏在家庭中得到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体验失落、体验成功、也体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