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入手 教学生方法—浅谈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3-18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王印梅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印梅
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目前,很多教师将阅读的着眼点放在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上。这些着眼点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章阅读”的范畴,而语文教学中的“语文阅读”,应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以认识掌握负载信息的载体(即语言)为主要目的,要更多地着眼于书面语言。但在现实教学中,“阅读能力”往往被窄化了。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自主阅读,潜心会文,尽自己之所能,把课文读懂。然后通过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体会语言的精妙,领悟写法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间显性的互动对话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导致学生阅读实践不足,思维深度不够,阅读能力弱化。
那么如何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一)呵护学生个性,诱发兴趣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课文,哪怕是经典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不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师既要考虑到面上的拓展,又要考虑到点上的突破。与其打着让学生 “全面发展”的旗号,不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训练他们有潜力的某一方面,使之为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尝试语文课堂“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这种让各种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趣学,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中,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体现,他们学习语文、训练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诱发出来。
(二)和谐关系,诱导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总是相机教育学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与学都是互相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就算错了也无所谓。而且,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现行的小学高段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在学生感动于文本,沉醉于课堂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培养,从而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方法入门,推动学生善于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给他们作适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读书时真正受益。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措施,指导学生选择书目
主要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去制定。在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高效率的阅读,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注重文本,学科融合,举一反三
文本就是经典范例,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时我注意根据教材和课文的特点来抓重点,采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言,以读引篇的方法进行。一贯反对脱离教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发言作风。当学生说道“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坚持要他们说出究竟怎么样,要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语文又是美的对象,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在美,诸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层次的节奏美……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阅读广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就会乐意去读,自觉去读,真正保证阅读的广度,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强制,也不需要意志控制,就能自觉地去进行阅读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完成阅读内容,达成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第三学段,应当培养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灵活运用课外时间,丰富阅读形式。
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阅读可以开阔你的眼界,增加你的智慧,使你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