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兴趣培养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5-03-18青海省西宁市阳光小学盛国文
青海省西宁市阳光小学 盛国文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促使他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从而更加喜欢上体育课。尽管如此,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是百病皆治的“神药”,有其适用性,要适合学生个体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时空特点。因此,这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不断发现和创造,把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游戏和各种活动之中,以兴趣促教学,让他们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可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学科兴趣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喜爱、不信任,这种消极的情感会直接地反映到体育学科的学习中来。相反学生尊重、喜爱、信任某位教师,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互动与合作的平等关系。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是平等的。第一,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平等。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主体,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动的主人,他们不附属于任何人,是与成人有着平等权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真诚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来。第二,公平对待,学生之间的平等。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身体差异,在完在某一动作时难免会有差别,此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间的差异,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身体差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需求与爱好。第三,融入情感。教育教学并不是机械而冰冷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讲究语言,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使整个教学更富有情感,这样更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沟通,教学上取得共振,才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灵活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篮球课,既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地、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三、训练、教学更加的个性化,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愉悦心情和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然而,对于体质、基础、技能掌握状况、兴趣爱好等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学生个体来说,都按照相同的课程标准和任务目标统一要求,按照同样的训练方法严格训练,必然导致一部分同学不能达标,经常性的失败在所难免,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丧失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不愿参与体育运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并根据他们的体质和水平特点,为其量身制作任务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和进步,逐步培养体育后进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努力使他们更加自信,特长得以发现和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体育课目的性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地巩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