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精神心理卫生专科工作回顾性分析
2015-03-18戴卫民
作者单位:100089北京,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卫生防疫处
武警部队精神心理卫生专科工作回顾性分析
戴卫民
【关键词】武警部队;精神心理卫生专科;专科建设
作者简介:戴卫民,研究生,E-mail:13810275093@139.com
作者简介:徐丽,硕士,主任医师, E-mail: lixuwjh@163.com
【中国图书分类号】R821.1
武警部队精神心理卫生专科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关心支持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医学技术稳步发展,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正规有序,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不仅圆满完成了病员收治任务,而且在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和安全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援保障作用。笔者着重对专科组建以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梳理,旨在找出一些规律性特点,为进一步加强武警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精神心理卫生专科建设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精神及严重心理疾患人员的收治问题曾长期困扰部队建设,主要因为武警部队没有专门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病员治疗缺乏支撑保障,尤其是分散治疗管控难度大,影响到各级领导的工作精力和基层部队的全面建设。2003年,武警总部采取委托式方式,试验在具有基础条件的上海、四川总队和8630部队医院建立了精神心理卫生专科,集中收治病员,随即发挥重要作用,但受到技术力量、床位设施、转送路途等影响,无法完成全部队的保障任务。2005年,又在吉林、宁夏、广西总队医院建立了专科,增至为6个单位,开设床位30~50张不等,共编200张床位,形成了各片区都有一个专科支撑的格局,极大缓解了部队的医疗后送矛盾。
2 专科管理的基本模式
2.1专科管理体制专科集“心理测查、心理咨询、心理诊疗、精神康复”于一体,业务上受总部后勤部卫生部指导,技术建设与行政管理由所在医院负责。按划定片区收治武警部队精神及严重心理疾患伤病员,定期到片区部队巡诊与指导工作,承担总部指令性课题研究及专家服务队派出任务,为上级机关决策提供专家咨询意见等。
2.2专科人才建设专科不在医院编制科室序列,一度面临许多生存问题。总部业务部门齐抓共管,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允许医院从超编员额中安排所需人员。目前,各专科配备人员12~32名,其中,现役人员5~14名不等,专业技术职称配备保持合理比例。采取上下结合办法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专题集训、进修深造等,培养专业技术骨干。设立从业人员特殊岗位津贴,提高工作待遇,享受医院机关同标准超劳补贴。每年组织一期疗养,定期开展心理督导,极大提升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3专科经费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总部一次性投入建成到位;维持经费按每张床位2万元/年的标准由总部下拨;对有条件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的单位,总部给予政策扶持,以弥补经费不足。对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由总部牵头组织,有计划分解到各单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确保了科研创新工作始终有序推进,每年均有小成果,阶段形成大成果。
2.4专科设备支撑总部有计划配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脑电地形图测试仪、心理测查软件系统、神经生理功能康复仪、高级电脑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脑波治疗仪、脑功能分析仪等检查治疗设备。各单位结合临床需求,完善配套设施设备,较好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
3 病历资料总结
2008-06至2014-06,6个专科共收治精神病及严重心理疾患1807例(男1783例,女24例),发病年龄17~55岁,平均21.38岁。住院次数1~14次不等,平均每人住院1.58次,人均住院141.54 d。临床治愈1382例(76.48%),好转268例(19.9%),无变化157例(8.69%)。收治人员中,义务兵1486例(82.24%),士官196例(10.85%),干部109例(6.03%),学员16例(0.89%)。对上述数据需作说明的是,专科收治人数约占全部队需要住院人数的75%,还有25%的患者依托军地医院就近治疗。
4 发病情况分析
4.1发病种类分析对1807例患者的发病种类进行了区分。第一类为精神分裂症人员,发病居首位,共1107例,占61.26%,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对个人身心损害严重,有的反复发作,甚至终身患病;管控难度较大,自杀率达到10%,是健康人群的20倍。此外,还容易出现自残和伤及他人行为。第二类为情感性精神障碍人员,发病425例,占23.52%,这类人群以重度抑郁症多见。统计表明,每年抑郁症患者是自杀高发人群,自杀率在15%~20%之间。第三类可归纳为严重心理疾患人员,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以及酒精依赖、躯体疾病、性心理异常等引起的精神障碍等。占收治人数的15.22%。
4.2发病诱因分析引发精神疾病与严重心理疾患人员的原因,总体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笔者分析收治病员的诱因,有825例可能来自于先天因素; 982例与后天因素作用有关,其中入伍前有明显诱因患病的68例,入伍后因工作训练及勤务紧张、婚恋挫折、家庭重大变故以及考学、入党、提干、学技术、转改士官、立功受奖不顺利等因素发病914例。值得注意的是官兵的婚恋状况,统计30岁以上住院人数416例,未婚167例,离异104例,婚姻继续维持的145例,其中有81例夫妻关系不融洽。此外,个别基层干部骨干带兵经验不足、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也是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4.3发病时间分析统计1486例义务兵发病人员,入伍第1年发病98例,占65.14%;第2年发病518例,占34.86%。196例士官发病人员,一期士官发病112例(57.14%);二期以上84例(42.86%)。16例学员发病人员,入学第1年发病12例(75.00%);第2年以上4例(25.00%)。109例干部发病人员,30(含)岁以下69例(63.30%);30岁以上40例(36.7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年义务兵、院校新学员、初级士官和年轻干部群体发病人数较多。
4.4发病特点分析综合以上数据,笔者认为,武警部队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较社会人群相比呈低位发病态势。通过对全部队重性精神障碍作了四次大的流行病学调查,年平均发病率在0.55‰,远低于全国的1.347‰。虽然有的年份略有波动,但各阶段发病人数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主要是武警部队官兵属健康人群,各级抓心理服务工作有力,入伍入学心理测查把关严格,各种教育、疏导、治疗工作及时跟进,人文管理基础良好,内部关系比较和谐融洽等。二是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目前,部队官兵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生理发展很快,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入伍时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缺乏承受力、意志力;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存在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的矛盾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干部发病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年轻干部发生率持续走高,调查发现,与社会和工作环境变化以及情感因素有一定联系。三是病员近年有增多趋势。回顾2008年以来收治情况,2008年和2009年呈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发病呈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又有增加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部队特殊的任务环境有关,如2008年和2009年武警部队在抗震救灾、维稳处突等任务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课题组对9064名高原维稳官兵调查,有被害妄想的5.8%,常做恶梦的2.6%,总想起哨兵遇袭的4.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调查部分汶川抗震救灾部队,48.4%的官兵担心地震厄运会降落在自己和亲友头上,64.2%对没能有效救人内疚自责,54.2%控制不住回想最悲惨的场面,可见官兵的精神心理随时都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四是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癔症等常发多发。在剧烈的精神创伤和生活事件中,极易导致急性应激障碍发病。武警部队担负维稳处突等艰巨任务,尤其是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时,暴露在惨烈场面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急性应激障碍在武警部队发病较高。适应障碍发病的个体往往有一定的人格缺陷,部队常年在外驻训,环境改变频繁,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人群处于一定的外部因素影响往往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应激源刺激状态,较易出现适应障碍,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发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此外,笔者还发现,各类神经症包括焦虑、恐惧、强迫、疑病和神经衰弱等往往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发病,这一组疾病也是所有精神心理障碍中发病最高的,过去在部队相对少见的癔症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社会大环境、患者身心因素密切相关。
5 几点建议
5.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武警部队1999年正式引入心理服务工作,2005年的心理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规范,精神心理卫生专科与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实现了同步建设与发展。当前,心理疾患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重视与加强心理服务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一个现实课题,更是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必须看到:官兵心理问题植根于社会,一般化地抓不行;官兵心理问题家庭困扰大,简单化地抓不行;官兵心理问题与部队特殊要求密切相关,随意化地抓不行。特别是部队的战士正处在心理发育的“断奶期”、干部骨干处在工作生活的“负重期”、各级领导也处在履行使命的“高风险期”,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如不能有效解决,既影响了个人健康,还牵累了家庭和部队。精神心理卫生专科,作为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基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窗口,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服务”方向,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发挥应有作用。
5.2加强诊治工作中的合作实践表明,做好精神及严重心理疾患人员的诊治工作,不能仅依靠医药技术,还需要单位领导的爱护、战友的关心、家庭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力量综合作用。一个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影响到一个连队的建设,做好他们的诊治工作,既是精神心理卫生专科的责任所在,也是减轻部队负担的任务所需。当前绝大多数单位都给予此项工作很好的配合与支持,但个别情况下也有相互不理解的情况存在,特别是对已经达到康复期患者迟迟不愿接回,有的患者甚至住了几年院,增加了专科管理难度,应当引起各级高度关注。
5.3持续抓好精神卫生专科建设加大精神卫生专科建设的指导力度,形成功能配套、结构合理、治疗规范、安全有序的治疗环境。一是床位问题。从目前需求看,现有床位已经接近收治数量的最大化,由于病员分布与各专科保障范围不尽相同,有的单位床位明显不足,最多时加床近30张,应当调整专科布局及增加床位。二是编制问题。专科长期不能列编,影响到机构长远建设与发展,应当从根本解决生存问题。三是经费问题。目前,平均1张床位每年收治2例患者,上级保障经费人均1万元,只能维持基本用药,其他费用都需医院补贴。此外,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业务发展、自身心理维护等也需要在下一步建设中继续加强。
5.4突出部队综合防控工作近几年各部队对心理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对精神病和严重心理疾患的防控措施有力,下一步应当继续加大联防联控的力度,把心理服务工作向深度、广度推进。一是要建立综合预防体系。认真贯彻国家精神卫生法,坚持关口前移,探索综合防控的工作模式,保证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训练、咨询、治疗以及干预等真正落到实处。从业人员要严守执业规范,尊重患者隐私,落实保密制度。部队要营造一个尊重、理解、关爱患者的良好氛围,不得歧视、侮辱、虐待及非法限制患者人身自由,保障患者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精神及严重心理疾患人员要自尊自重,自觉配合治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放松身心,避免外界刺激,特别是自感有发病征兆时,要提前报告,尽快获得帮助支持。二是要更加关爱患者的家庭幸福。研究表明,精神心理障碍极易发生婚恋受阻乃至夫妻关系破裂,病程越长婚姻质量越差。在专科接受治疗人员一般都远离单位及家人,心灵孤单,部队要多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充分调动家庭积极力量,促进他们早日康复。三是要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军营相对封闭,生活单调、训练紧张、任务繁重,加之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官兵的情感和负能量难以得到完全宣泄与释放,容易出现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维护好官兵的正当权益,营造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工作环境,丰富营区物质文化生活,适时缓解工作压力等,对减少精神与严重心理疾患的发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2014-08-18收稿2014-09-10修回)
(责任编辑梁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