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 理 心 理 学

2015-03-18刘晓虹李丽萍吴菁汪际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抗争恐惧癌症

刘晓虹 李丽萍 吴菁 汪际

(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1203)



·讲 座·

护 理 心 理 学

刘晓虹1李丽萍2吴菁1汪际1

(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1203)

护理心理学; 心理学; 癌症患者

Nursing psychology; Psychology; Patient with cancer

3.1 癌症患者的早期心理反应 随着“癌症早期诊治可获得显著疗效”的宣传日益深入人心,癌症早期的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癌症早期患者一般能持较乐观的态度。他们大多在经过一个短暂的较强心理反应之后,便会很快地产生积极配合治疗的主导心理需求。

有人对乳腺癌早期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她们在得知其真实病情后,被突如其来“厄运”所“击垮”的患者仅不足10%;产生较明显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反应的患者约4%;其中半数左右的患者都能冷静地接受这一事实,并设法寻求最有效的治疗。但有些癌症早期患者,由于治病心切,动机冲突强烈,又有可能陷入“病急乱投医”的误区,反而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在此期间,大多癌症早期患者虽并不否认自己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但又无时不在幻想着“奇迹”出现。他们或对手术等“根治疗法”抱有很高期望;或心存“侥幸”地企图通过各种重复检查,推翻先前已被确定为“癌症”的临床诊断。这或许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既是其谋求自我宽慰的心理应对方式,也是一种与癌症抗争的不可或缺的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3.2 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反应 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大多对患者的身心状态具有负面影响,主要包括癌症患者病情反复时的心理反应和癌症患者临终前的心理反应。

经治疗缓解后又复发、病情时有反复的癌症患者,由于比早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不良预后,他们的心理反应也随之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病症再次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又难以排遣“病情恶化”的阴影,寝食难安。患者常产生很强的孤独感,内心介于期盼希望和陷入绝望的激烈冲突之间。同时,癌症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对患者的心理构成很大的压力。由于癌症治疗多具有破坏性,各种根治手术给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毁损性后果,特别是性器官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对未婚的年轻患者或已婚的中青年患者的打击尤其沉重。化疗药物引起脱发等有损患者外形的副作用,也会导致患者的不悦或恐慌等。

当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病症治疗无望时,他们通常会经历短暂的否认、抗议或愤怒等偏激的情绪反应;紧接着便转入忧郁、紧张、恐惧等消极心境状态,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等。此时,患者的求医行为掺杂了较多的非理智因素,有更多的侥幸心理,对任何道听途说的偏方都不想放弃,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地想要亲身尝试一下,有时甚至盲目地听信或采用对自身有害无益的民间巫术。

当癌症患者的病情趋于恶化、死亡逐渐逼近时,他们中有些人易感到万念俱灰、厌世轻生,有的患者断然拒绝治疗,特别是一些性格过于内向的患者,更是郁郁寡欢、沉默寡言、痛不欲生。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他们感到疲惫不堪,基本上已认同了癌症的不良预后,放弃了与癌症的抗争,表面平静,态度消极或敌视,缺乏对癌症治疗过程中进行合作的主观愿望。也有些患者因受不住疾病晚期的癌性疼痛,希望以结束生命获得解脱。因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因不堪病痛折磨、陷入极度绝望而自杀者并不鲜见,此类问题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3 痛症患者的心理反应过程 有学者认为,无论癌症早期或晚期,无论癌症患者知情早或晚、病情轻或重,多数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但不同患者各阶段反应的时间、强度、分期清晰度则因人而异。

3.3.1 休克—恐惧期 多发生于患者突然自知其患癌的消息之初,此期患者的心理反应比较强烈,可有惊恐、心慌、眩晕、昏厥甚至木僵状态等表现,其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恐惧。

3.3.2 否认—怀疑期 当患者逐渐从剧烈情绪跌宕中冷静下来后,便借助“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癌症知情”所引发的紧张、痛苦体验。继而怀疑癌症诊断的确定性,四处就医,企图寻求推翻癌症诊断的可能证据。

3.3.3 愤怒—沮丧期 当患者不得不面对所有会诊意见均支持原有癌症诊断、无法实现原有企盼的残酷现实时,其情绪反应会再度动荡起伏,患者可有心烦意乱、愤怒、攻击性行为等表现;有的患者同时伴有悲哀、沮丧、绝望等恶劣心境,严重者甚至有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

3.3.4 接受-适应期 随着病程的推进,多数患者只能无奈地接受和适应罹患癌症的现实,一般较难恢复其患癌前的平常心境。有的患者主动适应,持积极乐观心态;有的患者被动适应,陷入慢性抑郁与痛苦体验而难以自拔。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专家临床观察发现,癌症患者由于压抑、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折磨,可扭曲原有心态。他们因暂时或长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助甚至累赘于家庭与社会而产生自责与孤独感,此心态长期持续可导致其行为怪僻。但有调查显示,癌症患者中有敌对情绪者比抑郁情绪者的预后较好。有学者认为,倾听、包容患者的抱怨,可帮助患者学会用坦率方式表达其情感与需要,有益其预后及生活质量。以下两个典型案例如实记录了癌症患者的不同心路历程。

[典型案例1]

某60余岁男性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肺癌。先是惧怕癌症,每日哭泣不止,觉得自己的病情已不可能医治,只有等待死亡;后又觉得自己不可能也不应该得癌,可能是医生诊断错误。化疗期间,该患者不是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而是胡思乱想,不敢正视现实,每日以泪洗面,放心不下子女、家庭,以为死亡将至,失去了生活信心,整天唉声叹气。不到一年,该患者病情迅速恶化,不治而亡。

该患者的病友认为:并非癌症直接夺走他的生命,而是被其对癌症的极度恐惧吓死的。

案例分析:本案例非常典型地体现了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过程。

(1)恐惧期:先是惧怕癌症,每日哭泣不止,认为“10个癌症9个埋,剩下1个不是癌”。觉得自己的病情已不可能医治,只有等待死亡。

(2)否认—怀疑期:后又觉得自己不可能也不应该得癌,可能是医生诊断错误。因为自己一生兢兢业业、老老实实,从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对不起社会的事情,癌症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3)沮丧期:胡思乱想,不敢正视现实,每日以泪洗面。

(4)接受—适应期:以为死亡将至,失去了生活信心,整天唉声叹气。

本案例中的患者在经历了恐惧、怀疑和沮丧之后,其最后陷入的是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如果有适度的心理干预和正确的引导,或许该患者的生命会延长,或许他可以在其生命的最后平静地离开。

[典型案例2]

医生的一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让28岁的他陡然从美好人生跌入痛苦深渊。他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绝望、恐惧、痛苦、焦虑一齐袭向他,笼罩在他心头的天空是灰暗的,愁云怎么也挥之不散。他挣扎在“生命竞要结束在最绚丽时节”的愤怒与悲痛漩涡中。

几天后,他渐渐趋于平静,并一再告诫自己:既然灾难不可避免,不如勇敢地面对!人固有一死,但其生命价值却不能以生存时间的长短衡量,而是生存的质量。渐趋平衡的心态,帮助他建立了与疾病抗争的充分准备。此后在漫长的与死神抗争的过程中,他先后5次接受手术治疗,曾连续发热4个月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希望,积极配合治疗。15年过去了,回想闯过的那段“生死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当初竟有如此顽强的意志!他庆幸自己凭借顽强毅力,才创造出与病魔抗争15年、重返工作岗位11年、且连续5年全年出满勤的这般奇迹。

他的一位同事感慨地说:“没想到他会得那种病,没想到他还能活着回来,没想到他还能重新工作,没想到他仍能工作得那么出色。看来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中,都不能放弃希望。”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较快,从恐惧期,直接到了愤怒期。接受期该患者是主动适应,“既然灾难不可避免,不如勇敢地面对!渐趋平衡的心态,帮助他建立了与疾病抗争的充分准备”。

上述两个典型案例,均突出地反映了癌症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其疾病治疗过程、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就其肿瘤恶性程度来看,案例2中的患者的恶性程度高于案例1中的患者;就其癌症发展的年龄规律来看,年老者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相对缓慢,案例1中的患者60岁有余,控制其癌细胞扩散的年龄条件显著优于案例2中的患者,但结果却截然相反。

(待续)

刘晓虹(1953-),女,山东,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R471

A

1002-6975(2015)23-2113-02

猜你喜欢

抗争恐惧癌症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恐惧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