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对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
2015-03-18蔡威
简·奥斯汀对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
蔡威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英国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家简·奥斯汀,以知识女性的独特视角,颠覆了传统作品中男性理智、宽厚的完美形象和绝对、权威的领导地位。她的小说塑造了一批浅薄自私、懦弱无能、不负责任的真实男性人物,解构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关键词:简·奥斯汀;男性形象;解构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7-0131-3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Jane Austen, a great British novelist, through her intellectual women's unique perspective, has subverted men’s sensible and generous perfect images, and men’s absolute and authoritative leader status in some traditional works. Her novels create a batch of superficial, selfish, cowardly, incompetent and irresponsible real male characters, which has deconstructed male images in traditional literary works.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社会事件强烈冲击着文学领域,大多数作家创作庸俗而颓废的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来抒发内心的阴霾之气。简·奥斯汀(1775-1817)的现实主义写法和清新优雅的文字,使得伤感和萎靡的文坛如沐春风,奥斯汀也因此获誉“十八世纪百花园里最后的也是最美丽的鲜花”。[1]
两百多年来,专家学者从奥斯汀小说的语言、结构、叙事模式到人物的个性、道德观、妇女地位等众多角度进行过无数解读,对作品中男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解构主义在法国产生并很快统领了西方的主流思想。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因此,从解构角度分析奥斯汀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是解读作家女性意识的有效途径和观照男性世界的独特视角。
一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
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便利的读书环境,为简·奥斯汀的写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事牧师职业的父亲大学毕业,知识渊博、思想开明;出身高贵的母亲贤惠能干、识文断字。父母摒弃世俗对女孩子的偏见,给予奥斯汀姐妹读书和入住女子学校学习。不仅如此,父母还引导奥斯汀兄妹编排戏剧在家里演出,还鼓励孩子们自由分享个人观点和思想。浓厚的阅读氛围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造就了奥斯汀独立的个性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无忧无虑的日子飞逝而去,转眼奥斯汀步入了婚嫁年龄。然而,在当时财产和金钱至上的婚姻市场上,聪明、博学但家境一般的奥斯汀却没有任何优势。没有殷实的嫁妆,她与相爱的恋人被拆散;而没有爱情的求婚,她坚决拒绝接受。理想的婚姻观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奥斯汀从婚姻市场上失意而归。写作成了她袒露真情和寻觅真爱的唯一阵地,也是她自我疗伤和自我痊愈的唯一方式。
奥斯汀文笔朴实,语言风趣,构思精妙,她不厌其烦地讲述身边几户乡村人家的生活故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男性也不例外。对女性卑微社会地位的深切体会,对男性权威和中心地位的强烈不满,注定奥斯汀不会像男性作家那样继续弘扬和维护父权文化,而是开始了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揭露和批判。因此,她通过还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男性形象,来解构传统作品中那些高大、威猛、勇敢、智慧的完美形象,并颠覆他们权威、领导和支配的绝对地位。
二简·奥斯汀对男性形象的解构
漫长的父权制社会,男性形象被深深烙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男女两性处于二元对立状态: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优女劣。然而,作为一名女性意识萌芽的作家,奥斯汀试图摆脱历史与文化的双重枷锁,她从女性视角对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进行重新审视和社会定位。在她仅有的六部小说中,男性不再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焦点和主角,而是附属于女主角的配角地位;男性不再是家庭的中心和主宰,而是被缺席、被消解或者被鞭挞的负面角色。
1. 消解父亲高大、权威的家庭统治者形象。
男权文化中高大伟岸、顶天立地的父亲,象征着男性的权威和力量。正如英国学者约翰·梅彭所言:“统治整个机构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父亲,他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力”。[2]然而,在奥斯汀的小说中,没有一位令人尊敬、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他们有的是撇下妻儿老小撒手人寰,有的是放任不管、不负责任地苟且活着。作为男权社会代表人物的父亲,头顶伟大、完美的光环被摘下,以父亲为绝对中心和权威的传统家庭模式被解构。
(1) 被缺席的父亲。
女性主义者认为:“父亲”无疑就是父权/男权文化的代名词,要想从传统的男权文化里剥离出来并将其消解,首先必须摒弃父权,杀死父权/男权文化”。[3]因此,奥斯汀的小说,不少男女主人公的父亲都早早离世。父亲的不在场,这不仅意味着可能会导致主人公经济上的困窘,更重要的是,父爱的缺失将会影响他们人格的完善。《理智与情感》中,父亲的遗产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全部继承后,孤苦无依的玛丽安姐妹俩和年迈的母亲一起被逐出庄园,只能靠亲戚的接济才勉强度日。两个适婚年龄的姐妹,没有父亲的呵护、关爱和教导,思想过于简单和单纯,导致婚恋频频受挫,妹妹还差点为此丧命。《傲慢与偏见》中的父亲英年离世,达西不得不过早担负起照顾妹妹和管理家产的重任,却不慎养成傲慢无礼、刚愎自用和缺乏同情心的性格缺点。奥斯汀这种“杀死”父亲的文本安排,“是一种女性作家的书写策略,是为了暴露父权文化的缺陷与弊端”。[4]
(2) 不称职的父亲。
奥斯汀的小说中,即使父亲有幸存活,也是以女性附属关系的身份出场,他们高大完美的形象也被消解、贬抑或嘲弄。爱玛的父亲是一个因循守旧、顽固自私和风蚀残年的古怪老头。在妻子去世后,他把小女儿的教育和抚养问题统统交给家庭教师,家务事也都交与女儿掌管。同时,他自私自利和贪图享受,整天像小孩一样在生活和思想上完全依赖女儿。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对待妻子,他不仅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体贴与呵护,还经常在大众面前挖苦、讽刺和嘲弄妻子的浅薄和粗俗。对待五个成长中的女儿,他既不教育也不关心,甚至连女儿们的婚姻大事也不闻不问。安妮的父亲沃尔特爵士是个愚蠢肤浅、过度自恋、挥霍成性和缺乏责任感的人。妻子去世后,他劣习不改,严重忽视对三个女儿和家族事务的管理,败光了庞大的家业。
2. 颠覆牧师神圣、博爱的社会爱心人士形象。
奥斯汀对男性形象的解构是全面的,即便是传统意义上圣洁的牧师也在所难逃。在她刻画的乡村牧师中,不乏像自己父亲那样知识渊博的亨利牧师、生性宽厚的埃德蒙德牧师,但迂腐、愚蠢、趋炎附势的柯林斯牧师,以及虚伪、卑鄙、唯利是图的埃尔顿牧师,却成为奥斯汀揶揄嘲讽的对象。
(1) 妄自尊大、趋炎附势的柯林斯牧师。
《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牧师,是男人中的“奇葩”。一方面,作为班内特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他沾沾自喜、自视甚高和自作多情;另一方面,作为贵妇人的提拔对象,他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和谦卑顺从。对于婚姻,他认为自己有义务给全教区树立一个好榜样,所以就上演了两天向三位姑娘求婚的闹剧。当他的求婚被拒绝时,毫无自知之明的他一厢情愿地认为“你这是效仿一般高贵女性的通例,欲擒故纵,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爱。”[5]这番恬不知耻和令人作呕的求婚,将他的愚蠢、无知、乏味、自私和自大等众多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传统牧师谦虚、仁爱、博学、无私和圣洁的爱心人士形象被颠覆。
(2) 卑鄙虚伪、唯利是图的埃尔顿牧师。
相对于柯林斯牧师无知无畏地大胆袒露自己的浅薄、势利和迂腐而言,埃尔顿牧师则更加狡猾和伪善。他表面上态度和善、举止文雅,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良好印象,内心却是一个卑鄙自私、虚荣肤浅、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功利主义者。作为海伯里村的牧师,他不关心教区的社会活动,不体恤乡邻们的贫困生活,却试图通过婚姻来增加个人财产和提高社会地位。富家小姐爱玛拒绝了她的求婚后不久,他就领回一个肤浅、无知的暴发户妻子,俩人除了在街坊炫耀自己的财富外,还寻找一切机会羞辱身份卑微的史密斯小姐。传统牧师宽厚仁慈、慷慨无私、品行高尚和扶贫济困的印象被解构,而贪恋财富、狭隘自私和虚情薄义的牧师形象却跃然纸上。
3. 建构情投意合、两性平等的和谐伴侣。
父权制社会的婚恋关系中,男性是两性关系的主宰和主导。身为父权制婚姻的受害者,奥斯汀对父权文化统治下男尊女卑和男主女从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解构。
(1) 引导型的理想伴侣。
《爱玛》中的奈特利先生和《情感与理智》中的布兰登上校,比女主人公年长十多岁,充当了女主人公性格和道德不断完善的引导者。奈特利先生是爱玛的亲戚、好友,兼人生导师。他不像周围人那样一味地溺爱和赞扬爱玛,而是及时指出她的不妥行为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他又是一位懂得并尊重真爱的绅人,当他感受到来自爱玛的炙热情感时,便不失时机地表白说:“我爱你,爱玛,我一直是爱你的。你觉得你是不是也有一点爱我呢?”[6]布兰登上校成熟、稳重、正直、善良,但天真浪漫的玛丽安并不喜欢他。失恋的布兰登上校压抑着自己的痛苦,毅然照顾起前女友的私生女,还无私地帮助朋友谋取牧师职位和提供住宅。单纯的玛丽安被轻薄的负心汉抛弃时,布兰登上校用自己的真诚、宽容和耐心,帮助她走出痛苦,并最终赢得她的感情。
(2) 爱侣型的理想伴侣。
《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是位典型的“高富帅”和“金龟婿”,他喜欢聪慧、机智和个性的伊丽莎白。当他的热烈求婚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时,达西开始意识到自己傲慢不屑、缺乏同情心和宽容心的缺点。渐渐地,在伊丽莎白的帮助下,达西变得谦逊温和、彬彬有礼;而与此同时,伊丽莎白也开始解除对他的偏见,两个年轻人开始真心地去理解和宽容对方。《劝导》的男主人公温特沃斯年轻时曾与可爱的安妮的恋爱遭到安妮父母的拒绝。恋爱的失意激发了他更大的拼搏斗志,八年后他拥有了海军舰长的地位和两万英镑的财富。当他们再次重逢时,两个人的爱意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改变,温特沃斯依然被安妮的才智和思想所深深吸引,他们在八年的等待后终成眷属。
三结语
总之,奥斯汀以文学的方式挑战并超越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在消解父权文化下罩在男性头顶的完美光环的同时,挑战了父权社会的财产婚姻观,并颠覆了男女对立的二元关系,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觉醒的女性对男性中心和两性对立模式的大胆质疑,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性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虹.奥斯汀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47.
[2]刘洪涛.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陈瑶,郑晗琳.浅析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J].江淮论坛,2005(3):159.
[4]姜玉平.论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父亲形象的“缺席”与“在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5.
[5][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 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6][英]简·奥斯汀.爱玛[M]. 钟镁荪,译.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202.
[7][英]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M]. 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8][英]简·奥斯汀.劝导[M]. 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Deconstruction of the Male Images Made by Jane Austen in Her Novels
Cai Wei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Key words:Jane Austen; male images; deconstruction
Class No.:I561.07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