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特币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货币本位理论视角

2015-03-18吴林秀

关键词:比特币文献综述

比特币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货币本位理论视角

吴林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货币,从诞生那一日起便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因此各国在比特币各方面均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于货币本位理论视角,从比特币的职能和属性、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应用和监管等方面,对比特币的研究作文献综述,梳理相关文献脉络,为比特币相关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比特币;文献综述;货币本位理论

作者简介:吴林秀,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14级。研究方向:金融中介。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7-0080-4

中图分类号:F820.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itcoin, as a new type of virtual currency, has been attracted much more attention . Therefore, people have made a theoretical study of Bitcoin . This paper mad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itcoin based on standard monetary theory from functions and attributes of Bitcoin, the impact on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Bitcoin-related issues.

从传统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再到虚拟货币,货币的发展进程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而比特币的出现,再次促使人们思考货币的本质与未来。比特币最初起源于中本聪2008年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Nakamoto,2008)[1]比特币,音译自“BitCoin”,是一种网络虚拟资产。它的支付全部都可以由双方直接完成,完全脱离了通过第三方中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支付体系。刚开始并没有人愿意用现有的货币和比特币进行交换。但在金融危机后,尤其是在塞浦路斯银行出现危机后,由于对国家信用和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的担忧加剧,默默无闻的比特币名声大震。经过几年的发展,比特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接受比特币,从2011年起,一系列交易市场开始建立,比特币的价格也随之开始快速攀升。2013年11月,比特币的价格曾一度达到每单位1073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比特币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

比特币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降临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和职能,对传统的支付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讲,比特币流通对其货币政策、职能、地位及作用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实施中央银行对比特币和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也刻不容缓。基于比特币超越国界和去中心化的特征,比特币的流通也会给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冲击。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和职能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可知,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①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随着它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接受,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众多领域充当货币的职能。

高荣贵(1994)最早提出电子货币和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如:人们在用信用卡购物时,电子货币就履行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同时,由于电子货币不需要中介进行支付,其流通性比一般纸币要更好。[2]

陈琴(2014)、宋俊莉(2014)则认为,比特币在“挖矿”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电力,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了比特币的部分内在价值;同时,作为虚拟货币,在承担货币职能时有着独特的技术层面优势。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的商店、几百家网站接受比特币,社会公众也可以用比特币购买商品、进行捐赠等,这足以说明比特币慢慢具备了流通手段职能。并且比特币可以储存在硬盘里,作为一种社会财富,也具备了贮藏手段这一职能。[3][4]

关靖远、尹文渊(2014)则认为,比特币能够经由交易平台与各国的法定货币进行兑换,这也就将各国法定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过渡给了比特币,使得比特币具有了价值尺度职能;并且,在货币符号化的当今社会,比特币自身也已具备独立衡量商品价格的能力。比特币也完全满足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基本要求,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因此比特币也具备流通手段的职能。比特币还具有着超越主权货币的全球化优势,它被广泛接受的潜在优势比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法定货币都要强。[5]

王燕、周光友(2014)认为,货币在作为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需要现实货币的存在;那么无论是纸币还是比特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没有根本区别;比特币具有总量有限,这有点类似于黄金,它的价值会一直处在升值状态,所以很可能具备贮藏职能,同时它也可以胜任任何形式的支付手段职能;并且由于比特币是基于网络代码,不存在地理局限,因此它天然地具有世界货币职能。[6]

但也有对以上观点持异议的学者,代表人物是尹龙(2003),他认为电子货币虽然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特征,但它却仍不是一种“价值尺度”职能。因为电子货币衡量商品价格,还是要以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且,电子货币存在贬值的可能性,也不是有效的价值贮藏手段。[7]

综上所述,尽管现时期我国不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它的属性和职能。并且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电子货币凭借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二比特币流通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电子货币的相关讨论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中央银行的存亡问题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92年第2期《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发表的一批文章,几位作者各自阐述了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很快就有另一些专家学者也参与到这一讨论中。比特币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将最终导致中央银行货币乃至中央银行的灭亡,另一种观点是电子货币的流通不会重创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也将维持它自身的超然地位。

Benjamin Friedman(1999)、Mervyns King(2000)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结算体系,私人部门可以同时提供支付服务和结算服务,人们再也不需要通过央行进行结算;任何电子货币都可以充当交易结算工具,而不需要通过央行发行货币进行流通,中央银行也就不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也使得央行铸币税收入受损。因此,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对中央银行产生冲击。[8][9]

我国学者尹龙(2000)也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冲击了各国现有的中央银行货币体系。唐平(2005)更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电子货币会对传统货币供需产生影响,使原有货币政策操作参考目标不再显著,因此中央必然寻求替代的可操作指标;全部银行系统的信用总额可以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目标。为了防止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导致大量的国际游资频繁进出本国金融市场,给国内经济造成消极影响,监管部门可以征收高额资本所得税以增加资本流动成本,同时加强国际间的电子金融机构监管合作。[10]

梁强、唐安宝(2010)研究了国内数据,探讨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他们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有着明显的放大作用,因此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这也就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难度。[11]

褚俊虹、王琼、陈金贤(2003)更是认为,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央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现状将不复存在,将来必然要放开货币发行权,这也导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相分离,经济也将进入“无货币时代”。[12]

另一种观点却与此相反,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和蓬勃发展不会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

Friedman(1988)、Charles Goodhart(2000)认为,电子货币虽然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也有可能替代基础货币,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也不会完全替代。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流通对央行基础货币的需求仍不会消失,也不会减弱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能力,央行仍然可以控制货币的名义利率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13][14]

Charles Feremdna(2000)也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使得电子货币无法取代中央银行的货币及其服务:第一,中央银行不存在风险;第二,中央银行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满足商业银行日常的支付短缺并提供临时的流动性贷款;第三,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储备要求,可以有效地用做余额结算。央行也能够继续保持影响短期利率的能力。[15]

夏俊荣(2001)采用了三种方法估计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的影响,并借此阐述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电子货币在小额和大额支付中均被使用,这会对央行的铸币税收入产生巨大影响。可是因为铸币税收入仅仅只是中央银行运作费用的一部分,所以铸币税收入减少并不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16]

综上观点所述,关于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电子货币的产生及流通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认可的观点。

三比特币流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国内外有关于比特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比特币对各国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两方面。

端宏斌(2013)认为,比特币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货币,却存在着“比特币悖论”,即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人们便会储藏比特币,其货币属性就会减弱;而价格下跌,人们就会使用比特币,奔着挣钱而来的人则会因失望而离开。因此比特币的国际流通会加剧国际市场的动荡不安。[17]

孙兆东(2013)认为,比特币对各国主权货币提出了挑战,比特币由于结构设计上的有限性必然会导致过度投机。自从比特币诞生后,互联网又涌现出莱特币、暗黑币、火币等众多电子货币产品,这些产品能同各国的主权货币进行双向兑换,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对各国主权货币的挑战。[18]

陈岩、周烨(2015)认为以比特币与现实流通中的主权货币有着本质区别。表面上看比特币具有理想的储备货币特征,但由于其发展中呈现的诸多问题,使得当前比特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仅仅局限于理论阶段。比特币存在着互联网产品所固有的缺陷,要攻破这些缺陷必须找寻到自身稳定的经济价值。[19]

四比特币风险及其监管研究

比特币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而存在的虚拟货币,自2009年1月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和交易范围逐步扩大,价格也曾一度不断飙升,受到众多投资者的热捧。但由于其法律地位不明确、交易平台存在脆弱性、且易被洗钱等非法交易所利用等原因,比特币已经被多国纳入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框架内,因此国内外关于比特币风险及其监管的研究成果也颇丰。

陈雨露(2002)早期就对电子货币可能带来的隐患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一方面电子货币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国际间流通和认可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从而使其突破了时空限制,这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国际传播。因此,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既要受到其他国家的干预,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各国央行在测量电子货币量和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进行相互间的协调。[20]

陈道富、王刚(2014),陈岩、周烨(2015)认为短期内比特币投资投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政策和监管风险,而长期风险则是比特币的技术风险。由于比特币法律地位不明确、交易平台脆弱、缺乏货币锚,使得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风险。因此监管当局应当弄清比特币的本质,并且通过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将比特币交易纳入监管体系并要求其履行相关义务。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及时提示比特币的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21][22]

我国已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近期伴随其价格的暴涨暴跌,投机风险不容忽视。综合观点所述,我们应当正确对待各种网络虚拟货币的飞速发展,适时调整货币统计口径,并与时俱进,重新设计网络金融的监管、司法保护体系。

五结语

比特币的产生是继贵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货币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电子货币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比特币的产生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展。

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和职能,对传统的支付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尽管现阶段我国不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但是我们现在仍然不能否认比特币具备的货币属性和职能。并且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电子货币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认可与接受。

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讲,比特币流通无疑会对其货币政策、职能、地位及作用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这种影响是否危及到央行的生存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基于比特币超越国界和去中心化的特征,比特币的流通也会给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冲击。另外,如何有效地实施中央银行对比特币和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也刻不容缓。

注释

①《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参考文献

[1]Nakamoto, S,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J]. Consulted, 2008.

[2]高荣贵.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电子货币[J].当代经济研究,1994(3).

[3]陈琴.比特币的属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初探[J].市场论坛,2014(10).

[4]宋俊莉.浅析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和职能[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5]关靖远,尹文渊.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及发展方向初探[J].时代金融,2014(8).

[6]王燕,周光友.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4(6).

[7]尹龙.货币性质的再认识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J].金融研究,2002(1).

[8]Benjamin Friedman the Future of Monetary Policy: the Central Bank as an Army with a onl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1999(11).

[9]Mervyns King Challenges of Monetary Policy: New and old [J].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 1999(11).

[10]唐平.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J].上海金融,2005(7).

[11]梁强,唐安宝.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动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5).

[12]褚俊虹,王琼,陈金贤.货币职能分离及其在电子货币环境下的表现[J].财政研究,2003(8).

[13]Friedman M, Money and the Stork Market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8(2).

[14]Charles Goodhart, Can Central Banking Survive the IT Revolution? [J]. Financial Markets Group Paper, 2000(2).

[15]Charles Freedman,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00(7).

[16]夏俊荣.电子货币对央行铸币税收入和独立性的影响[J].财政科学,2001(11).

[17]端宏斌.比特币悖论[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03(6).

[18]孙兆东.比特币对主权货币的挑战[J].中国金融,2013(12).

[19]陈岩,周烨.新型虚拟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以比特币为例[J].经济论坛,2015(1).

[20]陈雨露.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19].

[21]陈道富,王刚.比特币的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和监管建议[J].发展研究,2014(4).

[22]陈岩,周烨.新型虚拟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以比特币为例[J].经济论坛,2015(1).

Literature Review of Bitcoin—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netary Standard

Wu Linxiu

(School of Finance,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Key words:BitCoins; literature review; monetary standard theory

Class No.:F820.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比特币文献综述
比特币浅析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发展现状评述及展望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智能合约与金融合约
比特币对经济稳健运行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