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分析

2015-03-18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习惯运动

□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分析

□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摘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还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体育习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从体育运动习惯的概念、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阻碍因素、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体育运动习惯分析

1、体育运动习惯的概念

在近些年关于体育运动习惯的概念研究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意见。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有学者认为体育运动习惯是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通过重复的练习形成的,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行为模式。也有学者认为体育运动习惯和其他的行为习惯之间存在差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为习惯相比较,体育运动习惯更加的理性,社会化程度更高,需要具体的表现在身体行为上。还有学者认为体育运动习惯是主观、稳定的行为,是在后天的体育锻炼中慢慢养成的。体育运动习惯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在运动锻炼中主动养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模式。所以说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带有目的性的,一旦养成了体育运动习惯就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是需要在一些情景中反复刺激,持续的练习,在此过程中人们会产生愉悦的体验,当运动习惯已经养成了,就不需要更多的意志力进行控制,节省很多运动精力。

2、养成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阻碍因素分析

2.1、学校缺乏完善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虽然我国很早就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一些成果,但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并没有起到十分显著的成效。学校缺失完善的评价体系造成大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忽视,降低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2.2、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家庭教育观念和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之间也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学生的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有很大的考试学习压力,学生都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考试课程的学习上,忽视了体育运动,没有重视到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性。等到了大学学生又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家长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有着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培养还是没有引起家长的关注。再就是大学时期生活上的经费支出就是来自家庭,很对的体育运动都会伴随一定程度的经费支出,在一些家庭经济能力不是很宽裕的条件下,家庭对学生非专业学习的支出是持不支持的态度的,所以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观念是阻碍高校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的一大问题。

除了以上主观的几点问题,还有一下几点客观方面的问题。

2.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老师指导

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很多高校还是单一的将文化课程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体育课程建设上投入很少,开展体育课程知识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学生体育素质达标的要求。体育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我国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方面是非常缺乏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课程创新,都是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2.4、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缺乏

体育场地和器材可以说是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的基础设施。近些年,各大高校都在实施扩招,学生数量出现的很大的上升,但是学校的体育设备和体育场馆规模没有增加,导致有限的运动设施和场地在庞大的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完全不够用。还有就是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都是按照体育竞赛的标准建设的,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对这中标准的设施使用率并不大,或者是这些场馆都是在各种社团活动和单位机关进行相关活动才对外开放,对学生的日常使用很少开放,没有起到体育场馆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带来不便,妨碍了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

3、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3.1、学校要重视建设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学校本身的特点,从体育考试标准、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建设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评价体系。学校还要通过组织培训、推荐进修、引进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采取合作化办学等各种形式来提升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3.2、运动要有新意,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体育运动看似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学生如果在体育活动中无法获得内心的愉悦,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简单的教学内容下不停的重复性锻炼,学生很快就会觉得厌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高校的体育课程不能只是凭借老师的主观教学意愿和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开展,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把握学生的自身需求,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育中要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身体素质掌握几项运动技能。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不要去统一标准,有人喜欢排球、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欢跑步,不能局限学生的学习内容,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体育潜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体育环境中获得最大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在教学中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将游戏、竞赛和体育运动相结合,增添体育运动的乐趣,只有内容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才能让学生愿意长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伴随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锻炼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得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形成了锻炼的自身需求,为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提供保障。

3.3、课外活动是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重点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课程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将体育锻炼的时间都集中在短短的体育课程上面,运动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的。高校大学生的课外时间是比较充裕的,部分学生能够自觉参加,但是还有大部分学生是需要督促完成的,所以课外体育也要添加到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上面来,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要求、有规划,保证每天的运动时间,对学生的运动质量要有考核标准。社团在高校的课外时间

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要重视体育社团的纽带作用,通过成立各种多种类型的体育社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展示自己的体育特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意愿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社团中,由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学校和学校组织要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在锻炼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体育运动习惯。

4、结束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投身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去。良好的体质是需要依靠长久的锻炼来实现的。据最近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在耐力、爆发力等一下身体素质指标都在下降。出现这样的情况站在长远考虑会对国家未来的国力造成影响。所以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对整个民族体育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教育部门要相互合作,深度的分析制约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因素,结合学校实际和国家方针,制定具体的措施来应对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强,侯雁春,史伟娟.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2]徐斌.当代大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06.

[3]叶国玺,余卫平.试论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途径[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习惯运动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