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5-03-18祁永胜张本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

祁永胜,张本俊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祁永胜,张本俊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公共服务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索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及理论,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进行理论铺垫,指出目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和建议。

公共服务;均等化;体育;意义;对策

现如今,公共服务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党和政府已明确提出:积极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我国正处于从生存型社会转变成发展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则必须满足大众的基本公共需求,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实现全民福祉的康庄大道,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二次分配原则所在,总之,公共服务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指出:公共服务意味着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具体包括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发展社会就业、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等公共事业,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提供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众多公共部门也开始关注公共服务特别是各自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而体育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不和谐,这其中存在历史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局限,可是我们有必要通过努力来减少、降低影响,从而促使体育形成主体和谐的良好局面,对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突出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指导下,其国内体育事业得以发展迅速,而我国处于特殊的政治体制条件下,体育公共服务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因此也是影响我国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加强对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的研究,从而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为此,文章从诠释公共服务概念出发,探索出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问题,目的为改善与提高我国体育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理论参考。

一、认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

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所提供基本的、不同阶层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体理解为以下四点:

(1)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各种公共组织;

(2)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体现为社会公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得以实现;

(3)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公共服务平均化;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指基础性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机会或结果的均等。

(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所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体育公共产品及体育公共服务。其实质在于政府充分发挥保障社会公众体育基本权利的职能,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化程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其它公共服务一样,即以公平理念为基础;

(2)均等化并非平均化,允许存在地区差异的同时,又要确保最低水平全国均等;

(3)均等化的标准及内容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目标则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其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有益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落实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社会大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可以确保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更是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

(三)有助于党和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体现

体育公共服务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政府有责任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以确保其体育锻炼、体育培训和体育消费权利等,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差距,增强政府职能的合法性。

(四)有利于城乡体育的统筹发展

城市和农村作为人类聚居的基本形态,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导致城乡差别巨大,努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有利于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差距,有助于城乡体育的统筹发展。

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体育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不够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单一,供给的对象有限,致使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的方式简单和供给的制度缺位,再加上民间资本难以顺利介入公共领域,从而导致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促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成为无效供给,从而在原有服务总量不足的基础上,产生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新矛盾。

(二)体育市场化取向过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现在的市场经济转轨,过去那种依赖国家拨款来发展体育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面临许多挑战。体育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体育的管理权限大幅减弱,同时体育市场化造成体育收费标准提高,致使体育消费群体缩小,引起体育公共服务的再次恶化。

(三)体育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我国的体育改革未能跟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致使公共体育服务呈现非均等化发展态势,大力宣扬“奥运战略”、“全运战略”,而忽视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总体而言竞技体育发展迅猛而社会体育却步履蹒跚。

(四)政府体育投入的“缺位”和“错位”

体育财政投入的“缺位”指的是政府在体育财政投入的“作为”很有限,而“错位”指的是在有限的体育财政投入总量约束下,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投入结构失衡,偏离公众的公共体育利益,导致公共服务的质量及数量不能满足民众需求。

(五)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缺失

在体育公共服务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机制和政策体现出体育公共服务的性质与方向,明确政府、社会及个人所负的责任,可以有效地确保社区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而目前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直接影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对策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更关系到制度转型和方式选择的问题,若想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城乡间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和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对基层政府及相关体育部门提供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体制,将组织公共体育服务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监管力度,明确其主体、对象及监管程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各类体育组织作用,同时完善以体育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变以往的将竞技体育指标占绝对权重的状况,确保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政府需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途径,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努力将收费标准控制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尺度范围内,确保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可以为公众享用。

(三)注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需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鼓励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积极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利用体育社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体育意识、体育技能的培训,帮其有意愿、有能力追求自己的体育公共服务权利,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四)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需考虑偏好最大化原则,也就是对急需的体育公共服务实行优先供给,同时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时,需实现“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协调于“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反映出当前的公共体育需求,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五)加强公共体育组织建设

当前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由公共体育组织承担,所以,健全和完善公共体育组织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巨大,这就要求在现有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下,需切实加强公共体育组织建设,并要求公共体育组织严格遵守追求公共体育利益的价值取向,加强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够有助于推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有利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六)将弱势群体真正纳入体育公共服务框架

如果不能满足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所需,该弱势群体享受体育公共服务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以政府支持系统的完善为基础,即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基础,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将弱势群体纳入到体育公共服务框架之下,从而实现全民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进一步畅通体育公共服务表达渠道

首先,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确保公民的参与权力;其次,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度,努力为公民表达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创造出良好的民主环境;再次,强化政府体育行政组织的民主行政观念和服务意识,确保公民的主体地位;最后,增强体育行政部门对大众需求的回应能力,将其满意度作为衡量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果的标准。

五、结语

体育发展靠人民,体育发展为人民,新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将遵循什么理念,采取何种模式,如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体育成果,是我国体育事业面临的新难题,而“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出,将社会大众的体育公共利益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将政府职能转换推向体育发展改革的最前沿,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时代要求,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认真探讨和寻找有益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方式和路径,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帮助。

[1]秦小平,王 健,鲁长芬.中西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

[2]潘家礼.正义视角下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

[3]范冬云.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

[4]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1,18(3).

[5]潘雪梅,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及目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

[6]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

[7]云欣,贾文彤,齐文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

[8]刘德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实现路径: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8,6(6).

[9]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

[10]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

G818

A

2095-4654(2015)09-0160-03

2015-06-14

安徽省体育局重点课题“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ASS2014138)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