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善小学生柔韧素质下降的成因以及对策
2015-03-18重庆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纪兴霞
重庆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 纪兴霞
一、学生柔韧素质下降的原因
1.教师课堂内容单一
当前学生存在“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老师上的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喜欢室外活蹦乱跳,自由自在的活动,不喜欢规规矩矩的正式体育课。这说明有些体育课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设计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要求是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
2.家长重视不够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关注智育而忽视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相当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才可以运动;有的认为孩子学习好,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花费专门的时间进行锻炼;有的认为要使孩子身体好,就要吃好、营养好,运动健身被排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外。由于父母认识上的误区,很难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意识地把体育作为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全面启动,但有些学校根本没落实,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根本是有名无实,被用来上辅导课等,或者说学校课程表上标有体育课,但被主科老师拿来上课或培优扶差,这样的“走过场”怎么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4.学生吃苦的能力弱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娇生惯养,甚至是溺爱。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有70%的家长会尽量满足。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根本体验不到努力的艰难。柔韧素质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而且练习过程中经常伴有疼痛感,停止练习后又容易消退。因此,发展柔韧性需要毅力和耐心,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忍耐住痛疼,坚持不懈地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意志薄弱的人,遇到困难和疼痛就退缩,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习,是很难提高其柔韧素质的。
作为体育教师,了解了学生柔韧素质下降的原因,知道柔韧素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如何提高学生柔韧素质呢?
二、了解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以及发展柔韧素质的规律
柔韧性素质是反映身体体质好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它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就体育锻炼中的柔韧性而言,柔是指肌肉、韧带拉长的范围,韧是指肌肉、韧带保持一定长度的力量,控制关节不受损伤的最大活动幅度,柔和韧的结合便是柔韧,发挥的能力则是柔韧体能。柔韧性是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之一,柔韧性与运动系统的健康也是密切相关的。体现灵活性的柔韧性与体现稳定性的肌肉力量,是维系运动系统健康的一对相辅相成的要素。柔韧性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人体结构,主要有骨关节结构、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伸展性,关节周围组织的大小、及其他有关情况比如年龄及性别,以及活动水平、温度、疲劳程度等因素。
(一)人体结构的影响
1.骨关节结构
骨关节结构是依据人体生理生长规律需要而形成的,这种结构装置是被限定的。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各个关节达到它最大的活动范围,充分挖掘其潜力。而不训练的人,各个关节具有的活动潜力非但不能发挥,并且还会消退。
2.跨关节的肌肉、肌腱、违带
增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和皮肤等伸展性是探求提高柔韧性的重要途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关节周围组织的大小
关节周围的肌肉块过大或脂肪过多,都影响着柔韧性的提高。所以胖墩很难做体前屈,及手触地动作,只有减少了腹部的脂肪,前屈的幅度才会增大。
(二)其他方面的影响
年龄方面,根据人的生理自然生长规律来看,初生的婴儿柔性最好。随着年龄的递增,骨的骨化过程,肌肉的增长,韧性逐渐加强。所以低龄儿童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时期可获得应有的柔韧效果。年龄越大,将会经受较大痛苦,费时长、收效慢且易受伤;性别方面,根据生理解剖特点,男子的肌纤维长,横断面积大于女子,女子的肌纤维细长,横断面积小于男子,伸展性好,对关节活动限制小,因此女子关节的灵活性好于男子;疲劳程度,当肌肉由于长时间工作产生疲劳时,其弹性、伸展性、兴奋性均降低,造成肌肉收缩与放松的不完善,各肌群不能协调工作从而导致关节柔韧性的降低;温度,当肌肉温度升高时,新陈代谢加强,供血增多,肌肉的粘滞性减少,从而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柔韧性得以提高;神经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则肌肉兴奋性强,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好,支配肌肉收缩与放松的能力强,从而柔韧性就高;活动水平,不爱活动的人比经常活动的人柔韧性差,即使是参加活动的人,中断活动后,柔韧性也会降低。同样是经常参加活动的人,由于活动的方法、手段、强度不同,其柔韧性能也有差异。所以说,活动水平对柔韧性的影响很大;心理因素,
心理紧张度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到人体各部位的工作状况,心理紧张度过强、时间过长会使神经过程由兴奋转为抑制。严重影响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从而影响柔韧性。
三、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发展柔韧素质
(一)重新审视体育课功能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本着“健康第一”和“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在游戏中集“情景性、趣味性、新颖性、竞争性”为一体,也可通过讲中国的奥运健儿是如何取得辉煌的成就,以此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课后,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坚持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序地组织学生参与。
(二)制定简便、科学、有针对性的锻炼方法
手指手腕柔韧性练习;肩关节柔韧性练习;腰腹部柔韧性练习;下肢柔软性练习。
柔韧性素质是学习体育技能的重要基础;在体育课程中有很多柔韧性强的项目,必须要以柔韧为基础,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相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自觉积极去锻炼,就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