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方特色融入美术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5-03-18新疆哈密市第二小学
新疆哈密市第二小学 张 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我的家乡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的融合形成了富有多元化的地方文化特色。遵循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的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这一原则。我将地方特色融入了美术课堂,加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
一、了解地方饮食文化,促进各民族的了解、激发学习热情
民以食为天。偶然与学生们谈论起《舌尖上的中国》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和垂涎欲滴的可爱样子时,我有了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橡皮泥来表现家乡的美食,让家乡的饮食文化也在课堂上火一把的想法。经过一番设计后决定,在人美版六年级美术教材《家乡的小吃》一课中,融入家乡的美食。
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课前用询问记录的形式,用拍照留影的形式,有的干脆用亲自品尝的形式分别收集了素材资料。在课堂上各显其能描述并展示着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再配上对美食味觉的描述让你也为之动容了。香喷喷的烤馕、烤肉,圆圆的蒸饼……好像都在眼前。
把平常熟视无睹的食品拿出来细细品味时,才发现它们里面有这么多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着,用熟识与激情绘制出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制作出了一盘盘香喷喷的美食。这些画面里不仅有对食材的进一步了解,更有孩子们对家乡的赞颂。
通过寻找家乡的饮食文化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素材的能力。学生能用感兴趣的方式记录美食制作的过程,迈出了从生活中搜集素材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感兴趣的,更是记忆犹新的。通过欣赏不同食物的加工过程,学生看到了食品加工的耗时费力,感受到了食品的来之不易,懂得了浪费的可耻。更了解了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促进了对各民族之间饮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通过以上环节再去让创作时,学生的脑海里不再是一片空白。他们带着创作的激情、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食材的尊重和对食品加工者的崇拜,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能把自己搜集到的素材变成作品,学生们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更有学生带着自己的绘画作品专程去食品店,让店里的叔叔阿姨欣赏,得到了来自外界的赞美,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学生懂得了艺术创作取材于生活的道理。
二、富有地方特色的铁艺门,使学生发现身边的艺术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作为美术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造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人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材《有特色的门》一课中,我启发学生课前寻找家乡富有特色的门。课中师生用图片展分别展示了家乡不同款式的木门、伸缩门、铁艺门……在课堂展示中,学生们被一扇扇设计独特、色彩绚丽、工艺考究的门所惊叹。很平常的一扇门在设计家眼里却有那么多设计理念,那么多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学生尤其对维吾尔族的铁艺门更感兴趣。于是我们确定了创作的方向,用点线面打造有特色的门。
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从设计的理念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了维吾尔族铁艺门的各个图案所表达的寓意,并通过铁艺门演绎了点、线、面,色彩绚丽的装饰手法带给我们的视觉美感,真切的感受到家乡的人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热爱。在表现中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用点、线、面绘制出了一扇扇造型独特设计新颖的门,在创作中更加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通过对不同种门的发现与欣赏,使学生再次发现并感受到了身边的艺术,从不同民族家的屋门到学校的校门,使学生了解了门的不同用途与功能。了解了不同民族、不同用途、不同时代赋予门的不同的艺术特色,更明白了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门代表着我们的形象。向学生传递了一个理念——走进校门我们是学校的一员,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走出校门我们依然是学校的一员,要遵守社会公德,我们有责任为学校的这扇“门”添光增彩,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除此以外,引导学生发现、关注身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工艺品、生活用具等,从而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应该是一种学习的理念。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切创作的素材从生活中来,那样才显得真实而生动。相信,学生们学会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会倍感生活的美好。用观察到、收集来的素材去精心创作,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不断的惊喜与快乐!也深信,将地方特色融入美术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