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你我他”三者关系的逻辑解读*

2015-03-18周德义

关键词:性质哲学事物

周德义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关于“你我他”三者关系的逻辑解读*

周德义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1)

“你我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个世界所有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如果把“你我他”转化为“ABC”来描述,那么认识事物与世界,则是关于“ABC”言语系统相统一的逻辑判断系统的构建问题。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形的基本的逻辑思维形态。判断的种类主要有形式逻辑判断和辩证逻辑判断两种。前者的基本理念是对立哲学的思想观点,而后者则是以和谐哲学的观点展开对于事物的认识与判断。判断对象包括事物个体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判断。判断的内容包括对判断对象的存在状态、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判断。

“你我他”;事物关系;逻辑解读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对事物属性——固有的特殊的本质的规定性——的认识。根据人类的语言习惯、认识方法与思维特点,构建与“你我他”或“ABC”语言系统相统一的思维逻辑判断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思考,以请教方家指正。

一 关于“你我他”三者关系状态存在的相对普遍性

在思维认识领域里,存在就是关系。除却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感觉世界、精神世界对于物质世界的存在还有什么可以言说的呢?这种关系乃是人们认知世界事物存在的一种逻辑学意义上的关系,而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标准则是实有的在。因此,认识事物,也就是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由于相互对照、碰撞、渗透和融会变通,事物才能得以显现,才能够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况且,认识本身亦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即是你、我、他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所有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尽管这个“你”,在性别上,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还可能是中性的;在物种上,可能是人物,也可能是动物,还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种;“他”或者是“她”或者是“它”等,都无关紧要。

在对于“关系”的探讨中,除去“我”与“你”的关系,还有“你”与“他”的关系,“他”与“我”的关系,“我”与“你们”的关系,“我”与“他们”的关系等。这里面只是存有一个三因素数学排列组合的问题。

譬如,生态系统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生产者主要指营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担负着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物质能量的功能;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消费食物能量,同时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再进入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对于任何复杂的生态系统的判断,就其组成而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所谓研究生态系统,也就是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一种“你我他”三者之间的关系。

又如,教育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也可以说是由ABC构成的符号系统。其中,一方面用A表示,代表教者,即是先生、师傅,是负责教授的一方;一方面用B表示,代表学习者,即为学生、学徒,是接受教育教学的一方;还有一方用C表示,即为所教所学之物,即是所教授、所学习的东西。教育最为本质的存在是在“教”与“学”及其所教、所学之物,即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内容之间展开的。

基于以上认识,客观事物赖以存在的“关系”都可以通过“你我他”或者转化为“ABC”来描述。“你我他”(或者“ABC”)相互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进一步抽象概括为“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三种关系形态。所以逻辑判断在对事物相互关系的认识上,也会出现“正向判断”、“负向判断”和“中性判断”。那么,从这种认知出发,人们认识事物与世界,无非是要建构与“ABC”言语系统相统一的逻辑判断系统,准确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基本关系。

二 关于“你我他”三者关系命题形式的逻辑描述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形的基本的逻辑思维形态。所谓事物情形,即事物存在的情况,主要是指事物存在的性质,包括事物存在状态、固有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其他的思维形态,如推理、归纳、论证等,都是关于判断的运用,或者说,是以判断为基础的思维形态。

判断形式上是一种言语表达,也是一种思维习惯。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认识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感知。实质上,判断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是认识主体通过思维从经验的或已有的知识出发,达到对于未知世界的了解的思维形态。没有中介是不成其为判断的。人们形成一个判断,无论是直接地根据人们的感觉知觉得到的判断,或者是依据已有的判断做出的判断,都是人们对于存在的认识。当作出的判断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时,这样的判断是正确的判断,当作出的判断与客观实在不符合时,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判断。评价判断正确与否的依据在于实践的检验。

判断既然是对事物情形的理性断定,而因为事物的存在状态是多元的多种多样的,所以判断亦是如此。

归纳而言之,判断的种类主要有形式逻辑判断和辩证逻辑判断两类。形式逻辑是一种二分法的逻辑学。它依据真与假、对与错、对立矛盾的思想方法对事物做出判断。因此,一般的形式逻辑学,首先,把判断分为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两大类,然后,再依次分为简单的或复杂的,肯定的或否定的,必然的或可能的等等不同的但是相互对立的判断类型进行判断。而辩证逻辑或三分逻辑学则是依据“你我他”或“ABC”言语系统构成的原则,把复杂多变的多种多样的具体的判断形式分为三大类型,即“你我他”或“ABC”或“正”的、“负”的和非正非负的中间状态类型。并对这些类型进行辩证逻辑判断推理。两者相比较,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理念是对立哲学的思想观点,而后者则是以和谐哲学的观点展开对于事物的认识与判断。

对立哲学[1](P43),是主客体相互分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对立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充满着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切都在对立之间产生,一切都在对立之间演变,一切都在对立之间发展。对立哲学,反映到社会政治生活当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为斗争哲学。形式逻辑的主要原则遵循有:同一性、矛盾性、排中性与充足理由律。

和谐哲学[2](P51-52),是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和谐哲学认为天地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的整体系统存在,主张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周易》与《黄帝内经》里面的许多理论都认为天地人是一个复杂的相关的系统存在。事物存在的系统性还表现在事物的内部组成通常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作为一种普遍性,“一”必然分裂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二”,进而分化为“三”,这个“三”或者是“对立面统一为三”,或者是中庸、过、不及构成的“三”,或者是三极并重的“三”。

如果用端点A、B组合表示对立面相统一,则一共有三种表现形式[1](P94):一是包容式。即是说,对立双方(A、B),以肯定方式统合为一,组成一个新的有异于对立二者的统一体(亦A亦B或又A又B),具有包容的意思;二是超越式。即是说,对立双方(A、B),以否定方式统合为一,超越对立双方构成一个新的统一体(非A非B或不A不B),具有超越的意思;三是递进式。即是说,对立双方(A、B),以递进的方式,由A而B,扬弃对立双方构成一个新的统一体(A而B或AB),具有递进的意思。由A而B,它所表达的“中”,是A、B二者之中某一适度的适宜的正确的位置,至于位点在何方,是以真理所在,适度为宜。运用和谐哲学进行辩证逻辑判断,主要的原则遵循有:同一性、矛盾性、中性观、系统观与充足理由律。

上述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中性观认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凡是需要表达对于事物性质的判断,都有赞成、反对与弃权;凡是事物的存在、性质与相互关系都有肯定、否定与未定。2)系统观,既承认矛盾斗争,也承认统一协调;既承认对立竞争,也承认互助双赢;既拥有“既不是……也不是……”,也拥有“……既属于我,也属于你”的语言表达形式,既有个别性,也有特殊性,还有普遍性等。

三 关于“你我他”三者关系的推理形式与内容

(一)判断的对象

判断是认识主体对于客体拥有某一特性的判断。判断对象包括个体、群体与整体。也就是说,是事关事物个体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判断。

对于一个判断句式来说,一般由主项、谓项和联项构成。其中:主项是指某一类事物,它的修饰词是量项,依主项对象(事物)的数量不同,判断有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之分。

单称判断是断定某一个特定的个别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全称判断是断定某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在单称判断和全称判断之间,还有一种特称判断。特称判断是处于全称判断与单称判断之间的判断形式,是因为它在数量上具有不确定性而特指“有的”。它既没有断定某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也没有断定某个或某种特定的个别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也没有断定某类中有多少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而只是断定某类中有的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

谓项是指事物具有某一个性质、存在状态和某种关系。谓项有三种表示方法,一种肯定的,如是“左”端,一种与之对立的否定的谓项,如是“右”端,一种是介于两者之间,“不左不右”即“中”间状态。三者可以用字母A、B、非A非B(或亦A亦B)表示,也可以用“ABC”表示。无论是称谓时间的这时、那时,或者是称谓方位的这里、那里,或者还是称谓缘由的这个、那个,都是以“我”为介而存在的。因此,对于事物存在状态、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判断,一般具有“你我他”或“ABC”之一分为三的形式,譬如,存在状态有“前进状态——静止状态——倒退状态”,某种性质有“个别性——特殊性——普遍性”,某种关系有“正的促进性关系——负的对抗性关系——互不相干关系”等。

联项是指事物与某种存在状态或某个性质或某种关系相联系的那个概念,可以说是纽带,由于判断是对事物存在状态、性质、关系的断定,因此表示有关存在状态、性质和关系的判断式联项应有三种形式:

(1)肯定形式的联项,即“是”,譬如,某某存在的状态是前进状态,或者是静止状态,或者是倒退状态;

(2)否定形式的联项,即“不是”,譬如,某某存在的状态不是前进状态,或者不是静止状态,或者不是倒退状态;

(3)未定形式的联项,即“既不是……也不是……”,譬如,某某存在的状态既不是前进状态也不是静止状态,或者某某存在的状态既不是前进状态也不是倒退状态;某某存在的状态既不是静止状态也不是倒退状态等。

(二)判断内容

判断的内容包括:1)对判断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判断,譬如,运动、时间、地点等;2)对判断对象性质的判断,譬如,定性、溯源、走向等;3)对判断对象相互关系的判断,譬如,相互作用、因果关系等等。由于判断内容的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判断句式。

1.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判断

(1)“起始阶段——中间阶段——终结阶段”判断[1](P101)。相类似的判断如:“初期——中期——末期”。凡是产生的东西都是会灭亡的。凡事都有发生、发展和完结的时候。任何东西的出现都是有原因有渊源的,都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环境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前进状态——静止状态——倒退状态”判断[1](P99)。辩证唯物主义讲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因为世界上没有无运动的物质。物理学讲静止是相对于加速度等于零的匀速运动。判断前进、静止和倒退状态,是基于参照物而言的。

(3)“左——中——右”判断[1](P97)。相类似的判断如:“左倾路线——正确路线——右倾路线”,“上面——中间——下面”,“前面——中间——后面”。进一步的扩展有了:“赞同——中立——反对”或“同意——弃权——反对”;或“对立面——中介——对立面”。

(4)“正——反——合”判断。相类似的判断如:“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量变”的判断。三段式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正题)被第二阶段(反题)所否定;第二阶段又被第三阶段(合题)所否定。

2.关于事物性质的判断

性质判断是断定事物某种性质的判断。

(1)“肯定——否定——未定”判断。对于事物性质的判断通常有三种,一是肯定的,即是对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真实性表示认同的判断,是一种正面的判断;二是否定的,即是对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真实性表示否认的判断,是一种反对的判断;三是未定的,即是对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真实性,作出的未定性的判断,是一种中间的或中性的判断。“未定的”,只有到发生了,才能够进入“肯定的”或者“否定的”的状态。

(2)“量变——质变——度”判断。一定质的数量的范畴称之为度。研究事物或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从数量关系入手的,是从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外在形式的变化开始的。只有在对于事物的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的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获得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恰当的适度的效果。

(3)“个别性——特殊性——普遍性”判断[1](P98)。相类似的判断如:“个别的——部分的——整体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别的到特殊的进到一般的。三者的关系是由整体的包含着局部的,局部的包含着个别的。

(4)“偶然——必然——自由”判断。相类似的判断如:“偶然性——必然性——自由性”判断。偶然性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条件,一种可能性。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不可避免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的。人们能够通过对于偶然性、必然性的认识,从而获得自由。偶然性与必然性总是共存于一体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因为必然性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自由与偶然性、必然性具有概念的同一性。必然变为自由,并非由于必然消失了,而只是由于它的内在的同一的表现;偶然同时之所以变为自由,是由于必然的各方面具有自为的自由。自由在于从无数偶然事件之中认识客观的必然性,并主动地运用其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3.关于事物关系的判断

关系判断是断定事物之间关系的判断。

(1)“单项关系——多项关系——全部关系”的判断。

譬如,对于事物归属的判断,“这是谁的?”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三类判断:

单项关系判断:如单项肯定判断,这是我(A)的,或者说,这是你(B)的,或者说,这是他(C)的。

多项关系判断:如多项肯定判断,这是我和他(A C)的;或者说,这是我和你(A B)的;或者说,这是你和他(B C)的。

全部关系判断:如全部肯定判断,这是我们大家的(ABC)。

(2)“正的促进性关系——负的对抗性关系——互不相干关系”判断。正的促进性关系判断,或叫正判断;负的对抗性关系判断,或叫负判断;互不相干关系判断,或叫中性判断。譬如,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有益的关系,生物之间相互促进生长,如共生关系、协作关系;一类是有害的关系,如颉颃关系、捕食关系等;一类是中性关系,表现为彼此无关。

(3)“同一——交叉——并列”判断[1](P102)。相类似的判断如:“相容——并列——不相容”、“相容——矛盾——反对”。

(4)“决策——执行——监督”判断[1](P104)。相类似的判断如:“三位一体”,比喻三方并立,互相制约。“三环管理系统”,是指现代管理体系,包括三个环节,即通过实行有效的决策、执行、制导,“三环”紧扣并行,以实施有效的决策、有效的执行、有效的制导,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管理系统。

[1] 周德义.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再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4.

A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You, I and He”

ZHOU De-yi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1, China)

The relationship among “you, I and he” is exactly the most basic relationship in the world. Translating “you, I and he” in to “A, B and C”, to learn the world is to construct a logic system unified with the linguistic system of “A, B and C”. Judgment is one basic form of logic thinking centered on the ascertainment of situation, which is classified as logical judgment and dialectical logical judgment. The basic concept of logical judgment is the philosophy of opposites while the latter one is about harmonious philosophy. The judgment ranges from the individuality, the particularity to the universality, specifically on the existential state, the property and the relationship.

“You, I and He”; relationship; logical interpretation

2014-12-18

周德义(1955—),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哲学原理与中国哲学.

B013

A

1008—1763(2015)06—0107—04

猜你喜欢

性质哲学事物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美好的事物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菱的哲学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奇妙事物用心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