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期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15-03-18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幼儿园邓白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幼儿园 邓白花
所谓“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幼儿学习成效或语言行为的期望。教师期望可通过语言、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具体行为来实现。而这些行为也必须会折射出教师自身的幼儿观、教育观、信念、动机和人格特征等。教师的这些行为所表现的倾向性,自然而然地会被幼儿感受为严厉或宽容、拒绝或接纳、否定或赞许等态度倾向。从而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及自信心,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任何一个教育活动或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的儿童会有不同的期望,而这种教师的期望会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传递给幼儿,从而产生期望效应。
那么,教师期望又是如何影响幼儿的实际发展呢?教师期望的表现主要归结于言语和非言语交往的作用。所谓言语交往就是运用语言来进行的交往。而非言语交往是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教师的目光、表情、恣态、动作等,实际上还包括身体语言和辅助语言等。也就是说,教师若认为某孩子是“坏孩子”,有了这么一个印象或态度,要么她会讲出来,要么会在她的非言行为中表现出来,从而对教育对象产生实际的影响。
在幼教第一线工作中,我归纳总结出教师期望大致会从以下五方面影响幼儿的发展。
第一,教师期望会通过师生间所形成的心理气氛,影响幼儿的感受和幼儿的发展。教师对幼儿抱有不同的态度,幼儿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果教师对某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即使这个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教师批评他时,采取较宽容、遇和的劝说的态度,会很快原谅他。如果这时犯“错误”的是教师心目中的“坏孩子。那么,教师会很生气,教育孩子的态度也会很严厉,甚至不耐烦。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受到老师的鼓励一定会改正错误,积极向上,可能会越来越好;而教师心目中的“坏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对过错认识不够,感到老师不喜欢他,他也不讨好老师,就放任自已会越来越坏。
第二,教师期望会影响到幼儿对自已的认识与评价,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自信与自卑心理的产生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非常大。越小的幼儿评价水平越低,他们常依赖成年人的看法、评价来认识和评价自已。幼儿能不能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是其身心是否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期望显得优为重要。
第三,教师期望会给不同的幼儿带来不同的机会和条件,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对期望高的幼儿,教师可能会对他经常提问,会经常关注他的学习情况,想方设法让他掌握为止,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种表演和竞赛。与那些被教师期望低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便多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他们会在教师的百般呵护下学习并得到发展。那么被教师期望低的孩子便难于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四,教师期望会通过同伴群体影响幼儿的发展。同伴群体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困素。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会传递到同伴群体之中。得到教师肯定的孩子,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享有较高的地位,更容易得到同伴的认可、喜爱和肯定的评价。
第五,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教养态度,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接触时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已对幼儿的期望暗示(或告诉)家长。那经常听老师告状的家长,会渐渐对自已的孩子发展产生焦虑、感到担心。孩子不可能顷刻变好,教师期望也不会立即改变。于是教师会继续向家长告状。这样久而久之,家长就会认为自已孩子比不上别的孩子,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会显得较盲目、急燥或太过严厉,从而使幼儿更加出现逆反心理。与此相反,家长知道自已的孩子是教师心中的好孩子时,便会对孩子的发展充满自信。会多让幼儿在家长面前表演,多让她参加各种兴趣班,多关心辅导孩子学习,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使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见,教师期望的高低不同可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两个极端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要把握好“度”。那么,肩负着培养、教育幼儿重任的幼教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一是拓宽期望面,不要只局限于智能与学业成绩来衡量,应以幼儿全面发展前景、潜力来考虑。衡量一个人的出色与否有许多评价标准。如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劳动观念、自理能力、应变力、适应力、思想品德和体能体质等许多方面也应寄于适当的期望。如以前大班的一个孩子,有位小女孩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父母对她不重视,成天郁郁寡欢。一次,早上晨炼老师带她跟别的孩子参加跳绳比赛,老师对她说:“孩子,你看××小朋友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却拿了跳绳冠军,来吧,你跳绳跳得好,你也一定能成为跳绳冠军,结果在众多孩子中她取得了第二名,这就是聪明的老师,她以恰当的方式,表达了对孩子争做能干的孩子的期望。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给了孩子发展的动力。
二是期望要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教师对幼儿要有所期望时,先要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兴趣、个性特点。要以幼儿自身作为参照物,从他自身的特点出发寄予期望。例如,对身材好、面貌好,而且喜爱跳舞,对舞蹈有潜质的孩子我们可以对这方面寄予期望,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发展。
三是期望要适度,表达也要适时。教师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太高或太低。例如,我们不能期望全班幼儿上完20分钟的课就能把故事完整、正确讲出来,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另外,期望表达要及时。例如,幼儿画画时,画面单调,教师就可及时表达期望:“老师希望小朋友的画面内容丰富,天上、草地上都可以添加许多东西”。这样,幼儿就会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将画面添加丰富。
四是期望要面向全体,适合每一个幼儿。我们应针对每一位幼儿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给予相应的期望。不能全班幼儿提出一个完全一致的期望,这是不合理的。在体、智、德、美、劳各个方面,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还有环境不同、生活条件不同,因此,我们对幼儿提出的期望要适合每一个幼儿。
总的来说,从教师对不同幼儿产生不同期望到这种期望所产生的实际行为后果,这中间有着一个极为复杂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作为幼教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期望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给予相应的积极期望,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