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行业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实践和探索——以湖北随州市汽车职业教育联盟为例

2015-03-18黄荷斌

关键词:随州职业教育

区域行业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实践和探索
——以湖北随州市汽车职业教育联盟为例

黄荷斌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随州441300)

摘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是在一个大环境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应立足于发展区域经济,着重于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文章结合随州地区汽车行业优势和本地区职业教育情况,阐述了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组建“随州汽车职教联盟”的理念、实践过程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现实案例。

关键词:区域行业性;随州;职业教育;汽车职教联盟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5-21

作者简介:孙琪(1963-),女,安徽定远人, 副研究馆员。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A Case Study of Automobile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in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HUANG He-bin

(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S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zhou 441300, China)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is a benefit community with mutual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of running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s the foundation and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advanced technical skill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 view of the advantages of automobile industry in Suizhou City and the situation of lo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philosophy, practical process and effect of Suizhou Automobile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organized by S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regional industry; Sui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培养的毕业生是否能得到企业的认可,社会的认同。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1]中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人们一直以校企合作为主题,探究和寻求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经济不断改革的浪潮中,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引起人们新的思考。

组建职教联盟是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和转变产业结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随州市汽车职教联盟的背景

1.组建随州市汽车职教联盟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鄂教职成〔2012〕11号)等文件精神, 适应随州专用汽车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加快推动汽车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发展进程,促进校际联合与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服务“圣地车都”战略,为随州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和智力保证,在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随州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汽车行业协会的指导下,2013年由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随州市汽车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汽车职教联盟”)。

2.组建汽车职教联盟的目的

(1) 合作办学联盟成员组成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整合、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以及组织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构建深层次、紧密型、长期性、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平台,面向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研究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专业布局,科学制定招生政策,建设中高职直通立交桥,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打造随州汽车职业品牌教育。

(2) 合作育人联盟成员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学生素质拓展委员会。依托合作企业对技术岗位及人才规格的要求,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加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选派兼职教师到学校等制度;扎实推进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出讲堂,走进企业,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厂中校,校中厂”的有机结合。

(3) 合作就业联盟成员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交流联盟内单位人才供求信息,探究拓展就业渠道,组织联盟成员共同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及专场洽谈会,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就业联动机制。

(4) 合作发展联盟组织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和校企科研课题项目的合作,大力开办随州汽车职业教育论坛,开放科研资源,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并依托联盟共建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合作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提升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汽车职教联盟的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湖北省地处我国华中地区,水陆空交通极为发达,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作为我国南北经济交往的纽带,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足以为湖北省汽车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需求。

目前,湖北汽车工业以东风汽车公司和神龙有限公司为龙头,构建成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汽车工业长廊,随州位于走廊中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本地区的汽车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同时,也为职业院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行业内各企业生产实力雄厚东风汽车公司成立于1969年,有着历史悠久的汽车文化。据相关研究[2]表明,目前,有着年产23万辆的中、重型卡车、10万辆微型车的生产能力。襄樊作为东风汽车公司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生产基地,年产量都达到10万辆。

随州地处汉十汽车走廊中段,交通十分便利。有关研究[3]表明,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主要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专用汽车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首位。因此而享有“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美誉。据相关新闻[4]报道,目前,随州已有一定规模的专用汽车改装及配套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80多家,其中,中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具有专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2家,亿元资质企业40多家。已形成年生产车身10万台、车轮500万套、汽车底盘10万辆、专用汽车15万辆、铸造8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各种专用车的销售已遍及全国各地。

可见,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北区域行业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众多的汽车公司为实现汽车职教联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实训建设、学生就业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州汽车产业额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3.行业内研发能力超强

2013年,随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落户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70余名专业博士、硕士常驻随州,为随州汽车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随州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及不足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很多制约性因素和现实问题。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缺乏其应有的吸引力。广大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经费、设备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随州也不例外。

随着湖北汽车行业的繁荣发展,企业产业结构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教育这块百花争妍的园地里,职业教育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湖北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于2002年组建。具备“校园面积大,教职工人数较少,全市唯一一所高校”等独特优势。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建校以来,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职教办学理念,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建立了一支乐于奉献、综合素质较高、敢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逐渐显现,专业建设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在校生已突破1万人,吸引了众多邻近县、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学生到随州职院就读。

随州市现有五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汽车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在校生4000余人,为随州汽车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一线员工,同时也为随州职院提供了生源。近几年,由于学院与企业、行业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科研合作的力度不够,主动参与社会培训的数量不足,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专业设置不健全等。导致社会服务能力仍显薄弱,学院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专业建设尚未形成特色品牌,学院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适应性仍需提升,专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二是教师队伍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不足,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队伍专业布局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三是高职教育外部竞争日益加剧,高等教育入学适龄人口持续下降,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受到强力挤压,高职院校围绕生源和经费(政府专项资金)的竞争更加激烈。四是校企合作明显滞后,校企合作在政策、机制等方面存在障碍,“校企互动”缺乏政策层面的激励、保障机制,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明显不足。以上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市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如何使职业教育适应新形势发展,尽快走出困境,需要我们从深层次思考,进行多方位改革,全面提高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三、随州汽车职教联盟的实践

1.结合实际,构建汽车职教联盟

(1) 汽车职教联盟的创建众多的汽车公司为实现汽车职教联盟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对象。面对实际问题,2013年,由随州职院发起,组建了由政府部门、汽车机械制造企业、省专汽研究院、职业学校等共计44家单位组成的随州汽车职教联盟,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提升专用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建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专用汽车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一流汽车职业教育品牌。

(2) 参与组建的单位及人员汽车职业教育联盟由30家单位组成。其中行业协会(教研室)2家,汽车机械制造企业20家、开办有汽车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8所等构成,联盟下设秘书处。人员有汽车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研究室等协会(研究室)负责人及相关专家,职业院校相关负责人及相关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随州市汽车相关企业负责人或技术、生产、人力资源专家。

(3) 汽车职教联盟组织机构汽车职教联盟在随州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随州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及汽车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实行理事会管理与运行机制,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和专门委员会等机构。理事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为联盟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工作;秘书处为联盟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联盟日常事务,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招生就业、技术服务等具体工作。

联盟理事会设名誉理事长若干名,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和理事若干名。秘书处设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由常务理事会指定。

2.汽车职教联盟的原则及机制

(1) 联盟性质联盟是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按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联合相关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组成的非营利性产教联合体。各成员单位以《联盟章程》为其共同行为规范,实行“四个不变”,即联盟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不变。同时各成员单位可自愿参加,自愿退出。

(2) 联盟宗旨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汽车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提高汽车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充分发挥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汽车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企事业单位综合效益,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推动随州市汽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 联盟的组织原则政府引导,自愿参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骨干带动,协调运作。

3.汽车职教联盟机制的运行

(1) 搭建交流平台搭建学校和企业、学校和政府间的对话沟通平台,定期开展行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讨论,研究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力和义务,落实本地大学生实习、就业“社保补贴”、 “批贷”、“减税”等系列相关政策,确实提高优秀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解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问题,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 联合培养汽车人才 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校际、校企、校政人才共同培养工作。组建由学校与汽车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汽车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汽车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促使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形成和发展。

(3) 设施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技能鉴定机构、专业岗位培训中心以及科技技术研发中心等。共同组建行业科技开发与服务团队,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欠缺的不良影响。

(4) 专业人才共培互聘建立联盟教师与专家资源库,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培训,企业技师和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互通、双向流动”机制,实施联盟院校单位之间教师互聘,开展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等活动。促进汽车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

(5) 多元合作产学研联动充分利用联盟内实训基地,为联盟企业单位职工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构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素质。

四、汽车职教联盟的初步成效

组建汽车职教联盟以来,学院围绕随州汽车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通过相关平台为本地区输送了大量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诸多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1) 优化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在汽车职教联盟的推动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汽车专业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资格的考试,大力促进了更多的年轻教师向汽车专业方向转型,使汽车专业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壮大。目前,汽院拥有汽车专业工程硕士20名,高级技师8名,技师15名,双师型教师12名,引进外聘专家5名,4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

(2) 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率近年来,随州职院通过汽车联盟相关平台,为随州汽车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汽车营销、汽车修理、汽车装潢、汽车焊接等多个工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先后为随州大力、神马、新楚风、程力等汽车公司输送了近600余名员工。很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职院在随州汽车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汽车专业的本地就业率从原来的5%-8%已增加到35%,现正成上升态势,为随州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 制定了合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汽车职教联盟的推动下,汽院为每个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企业专家具体指导。在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企业专家与学院专业负责教师共同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院提炼核心技能教学,以日常维护、检测、拆装、钣金技术、喷涂技术等为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4)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新发展在汽车职教联盟强力推进下,学院积极推进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了4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

(5) 合作办学成效明显,增强了学院综合实力学院相继与有关企业联办了“订单式定向培养班”,与湖北齐星集团联办了合作办学班,与省内重点高校武汉理工大学联办了学历教育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洗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新开3个应用型专业,建成1个省级特色专业、2 门省级精品课程、5 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校本教材5部,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余篇,国家级教(科)研立项2项,省级科研立项5项。获随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奖60余人次。

参考文献:

[1]王忠昌.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探究[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75-78.

[2]余淑秀,程景,梁丽.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济视角,2012,(3):16-17.

[3]黄雪飞.生态视域下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研究[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2012.

[4]崔玲.走近“中国专用汽车之都”[EB/OL].(2013-06-11)[2014-09-02].http://www.cinn.cn/qc/293268.shtml.

(责任编辑刘翠)

猜你喜欢

随州职业教育
中国石材协会赴随州对石材矿山整合情况进行调研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主题的融传播
——基于随州日报社全媒体报道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分析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