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孩子下棋

2015-03-18陈日旭

棋艺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棋谜语陈老师

陈日旭

无数次,我站在磁性大棋盘前,边教孩子下棋,边注视着他们稚嫩的面庞、清澈而略带迷茫的眼睛。天长日久,我与孩子们玩着车马炮,快乐在一起。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秋日下午,在上海棋院欧阳琦琳(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现任副院长)举荐下,我去宋庆龄幼儿园教孩子下棋。

教孩子下棋,并不那么容易。学棋的孩子,都是中大班的,在学龄前五六岁之间。孩子年幼,注意力不易集中;接触新事物,兴趣如何;面对陌生老师,可否亲近……这些困难,我事前都做了考虑。第一堂课,我是做足功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努力提高孩子学棋的兴趣。幼儿园老师的简短介绍后,我正式“登台”。我是这样开场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好!”下面童声和鸣,仿佛江南春夏的一片蛙声。“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兵马闹盈盈;各人指挥十六子,不用刀枪争输赢。”“下象棋!”孩子们朗声抢答。我重重地鼓掌,赞赏孩子的聪明。孩子们也一齐拍手,为猜着谜语高兴。我思忖,这也是对我的褒奖,因为这则谜语是我自编的。

孩子中,有的玩过象棋,是在家里与大人玩的。有的从未接触象棋,从一张白纸开始,因此只能是启蒙式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孩子学棋的兴趣。引发学棋兴趣,作为老师要开动脑筋,让过程易学易懂,富有情趣。如第一堂课就要用谜语、故事、形象语言启发他们。

之后,要真刀真枪介绍象棋的基本知识。如棋子的读法、摆法、棋盘的纵横线、河界、九宫等。七个兵种的走法是重点,也是孩子饶有兴趣的。车,横冲直撞,威力最大;马,是机灵鬼,拐来拐去穿“弄堂”;炮,隔子可打;士和象,走斜线,不过河,但行动幅度、范围不同;将、帅,最尊贵,龟缩九宫。讲到兵、卒,除了“勇敢不回头”(不能倒退)外,我打了个比方,像“小脚老太婆”,边说,边用“八字脚”踮着儿步,孩子们乐了。蓦然,我收敛笑容,神情严肃道:“小朋友,可别小看了兵(卒)啊,过了河,逼近对方九宫,老太婆会变老妖婆,威力可大啦!”顺带介绍“小兵过河赛大车”的棋谚。当然,不忘讲解“蹩马腿”、“塞象眼”等规则特点。我之所以这样“搞笑”,主要是让孩子加深印象,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

仿佛学游泳一般,要“下水”了。面对实战,孩子的通病是“嘴馋”、“好吃”,且不计后果。特别是用炮乱打兵;车或马,胡乱前冲,孤军深入。此时,我就要教他们学几路简单的开局,掌握布局要领,说明下棋如同打仗,必须先布防好阵势,方能交战。我问他们:“你们早上来园,路上堵车好不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既然如此,我们走‘车,就要放在通道口上,才灵活自如。”为防止疲劳感,我穿插讲些简单残局,从一兵、一卒开始。而“单马七步擒孤士”,是经典的基本功,有点难度,须反复演练,我编段顺口溜:“回马将,再抓士,限其行;绕个圈,到底线,必吃士。”结果,不少孩子像曹植七步作诗那样,诵读成章,熟练运作,我心中暗喜。

孩子下棋,难免犯错,有时还性质严重,但此时万万不能心急,横加批评。我在课堂上用孩子学走路作比方,“小朋友学走路绊倒了,要勇敢地爬起来,跨过障碍,继续前进。第二次不在老地方跌倒,失败积累,就是成功、进步。”如果老是批评,甚至指责,孩子会感到学象棋怎么这么难,从而丧失信心,甚至不玩了。又倘若孩子走出有“创意”的棋步,当不失时机地用夸张的语言给予表扬鼓励,如“哈,这步棋好厉害……”让他有自尊心、积极性、成就感。一句话,鼓励为主。

时间久了,孩子们与我建立了感情。有次我外出参加棋赛裁判工作,一周未去校,当我再去上课时,孩子们深情地说:“陈老师,我们好想你呢。”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着实让我感动。为了与孩子打成一片,我在出测验题时,做起小游戏。如果孩子答出,就在他额上“奖”一张彩色粘纸。如答不出或答错了,就算我胜,在自己额上贴一小块粘纸。孩子们笑了,我自然也忍俊不禁。教与学互动,快乐双赢。当然,这纯是启蒙时代的教学,不失隔代亲的味道。

等孩子们学棋兴趣的“根基”扎实了,我就开始举浅显的例子,讲些关于象棋“势大于子”的哲理,反映在棋上,即是“弃子攻杀”、“弃子取势”等以少胜多的战术,让他们能看大局,懂得舍取。渐渐地,他们不再贪吃,也不吝啬了。在报名参加市里的少儿象棋分龄组比赛那天,我早早来到赛场,8时半,参赛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走上楼来。“陈老师!陈老师!”孩子们齐声欢叫着簇拥到我身边,其状如一群雏鸡围着老母鸡般温暖。我鼓励他们好好下,临入赛场,孩子们相继与我对击一掌,显示争胜信心。最终,宋庆龄幼儿园取得男子8岁组(包括8岁以下)团体第6名。孩子、家长、老师,还有我,都很高兴。

平时,我与孩子实战,总是让着点。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训练,我表演一对十几人的车轮战,为激发小朋友斗志,我放言:“谁赢了我,晚上国际饭店,我请客!”于是,孩子们像开了锅似的,铆足了劲,使出浑身解数,投入棋局。相持一阵后,我开始“秀肌肉”,逐个将他们杀下阵去。当然,此举目的是让孩子领悟:象棋艺术深奥无止境,求索道路之漫长……

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往后的棋艺成长之路,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兴趣、天赋、悟性以及外部条件的支持。

眼下,我已年届古稀,不再去辅导孩子。时光,在大棋盘的“楚河”中流淌;岁月,在驰车跃马的指间逝去;记忆,则在孩子们学棋的道路上无限绵长。

猜你喜欢

学棋谜语陈老师
儿子与象棋
棋童, 黑白天地间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识字谜语
谜语
谜语两则
谜语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