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曌山开启一代女皇的生命之旅

2015-03-18杨杰张文良

中国西部 2015年28期
关键词:武则天

文/特约通讯员 杨杰 张文良

本刊记者 张筠 谢达波

天曌山开启一代女皇的生命之旅

文/特约通讯员 杨杰 张文良

本刊记者 张筠 谢达波

霞光下的日月湖 摄影/赵辉

天下名山,无论怎么被顶礼膜拜、香烛伺候,大多淡定从容,笑看流云如飞,斗转星移,静穆如故。或因古木参天,云蒸霞蔚,流水淙淙,楼台钩连,庙宇重重,山在人景仰的目光里变得越来越远了。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石蕴玉生辉,水怀珠川媚。四川广元,武则天的故乡,闪烁着一颗璀璨明珠——四川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曌山地处蜀山体系、龙门山之首,纵横26平方公里。红花白根青莲叶,三教原本是一家。优美而有灵性的天曌山,前佛教,后道教,人们习惯称之为“前山小峨眉,后山小青城”,凝聚了厚重的文化气息。巍巍群山,莽莽林海。名山古刹,晨钟暮鼓。山,因人而闻名;人,因山而隆达。这座山,曾滋养了给中国历史进程制造出一段有声有色波澜历史的杰出女人,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真武宫 摄影/赵辉

山启日月,门开天府。天曌山,女皇武则天童年曾经生活和礼佛之地,山中多佛寺、仙观,梵天寺曾现佛光金莲,自唐代成为川、陕、甘、滇的佛教、道教名山,千百年来香火不断,游人如织,秘境洞天。

松涛拍林浪,柯声伴梵音。千年古刹,晨钟暮鼓;巍巍群山,重峦叠翠;莽莽林海,万木峥嵘。梵天寺、读书台、蟠桃石、舍利塔、状元塔、神仙桥、日月湖、睡佛、听涛石、艮台观……自然人文景观,景景不同,景景辉映。天瞾山,一座在历史的烟云中沉浮的灵山,像一块璞玉掩映在秦岭南麓的莽莽峰峦之中。天曌山,它虽不像泰山、嵩山等名山因为有众多帝王祭祀而珍贵、显赫、张扬,但因为它启蒙了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帝王意识”和女性意识,其人文色彩显得更为独特,魅力独具,绰约迷人。

一座山与一代女皇的首次对话

在四川省广元,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武则天小时候与天曌山的不解之缘的佳话——

据传,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出身于士族高门,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后裔,父亲是隋朝宰相杨达。杨氏自幼聪慧,不学女红,习诗明理,却一直未嫁。隋时,佛教已经开始盛行,受家族影响,杨氏笃信佛教。后父亲杨达死于征战高丽途中,杨氏从佛尽孝,为父诵经超度,其时达十年有余。

武则天父亲武士彠(yuē),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参加唐朝建国有功,被封为太原郡公、应国公、工部尚书。武士彠原配相里氏病故,皇帝李渊感其“忠节有余”,亲自做媒,将先朝名门望族杨达之女杨氏许配之,还亲自主婚,封杨氏为应国夫人。其时杨氏已经46岁,武士彠48岁。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伏诛,唐太宗授武士彠为利州都督。杨氏跟随丈夫来到利州,遍访名寺,烧香许愿,望为武家多生贵子。次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初元年改十一月为正月),杨氏生武则天,取名“元华”,并出资在嘉陵江岸古寺内开窟造像,以还佛愿。今皇泽寺12号窟“许愿图”“还愿图”,记录了当时杨氏礼佛的情景。

天瞾山古树茂密,夏日清凉,自然成为官府避暑之地。加之天瞾山等处佛寺香火已十分旺盛,信众朝觐之风日盛。武则天经常由其母亲带领到梵天寺烧香拜佛。从小耳濡目染,武则天幼小的心灵就有佛理浸润。

贞观五年农历六月十九,逢观音成道日,阳光照耀嘉陵江岸。一队人马吹奏着鼓乐,从利州府出发,行至天瞾山麓的回龙寺,杨氏烧三炷高香,换乘

滑竿,走在曲折陡峭的山路上,声声蝉鸣更渲染了酷暑难耐。武元华继续随母上山朝拜,刚刚来到山门口,因暑热和极度干渴,杨氏晕厥在地。住持立即吩咐沙弥将其搀扶到禅房凉席上静卧休息,并命人煮一壶上等禅茶解暑。杨氏一杯禅茶入喉,顿觉口舌生津,神清气爽,通体透着沁凉,连赞神茶神茶。住持会意,命沙弥取出用竹筒装着的禅茶相送。稍事休息,便行礼佛事宜。

武元华随母亲来到气势恢宏的观音殿,在母亲身边选一蒲团跪下,学着大人模样对观音塑像连磕三头。但见观音的莲花指突然金光熠熠,炫人眼目,空中同时飘洒着五彩花瓣,异香袭人。五彩花瓣与烟雾会聚到一起,形成一条“飞龙”在武元华头上盘桓,顷刻间飘然而去。杨氏与在场的僧人目瞪口呆,都认为天显异像,此女获得了观音菩萨的点化,已非凡人。这也应了蜀中著名术士袁天罡为其观相所言:“日后定成天下之主。”武元华虽年幼,却神情从容,若有体悟,此场景从此铭刻于心。

天人感应,一代女皇与一座山的首次对话从此染上神秘色彩。这与她后来掌权后认定自己为菩萨转世不无关系。

百凤拜山 摄影/张玉洁

山就是一尊佛,佛也是一座山

据《资治通鉴》载:“故荆州都督武士彠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唐太宗李世民并赐封号“媚娘”。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驾崩,按照规定,先皇嫔妃须入寺诵经追福,因而媚娘出家,为尼感业寺。

青灯黄卷,梵音佛声,媚娘日日参悟当有心得。永徽二年,武则天复召入宫。后在权力争夺中,武则天用佛教治理朝政、驾御政权,精于谋略,把揽朝政数十年之久。

武则天用对佛教的虔诚来施展自己安邦天下的抱负,也颇费心思。在那个男权社会,要找到女人执政的依据可不容易。她命薛怀义研讨佛教经典里面记载女人执政条规。千琢万磨,千呼万唤,终于找出了一部经典——《大云经》。薛怀义等人又在旧译本里掺杂新说、附会己意,制造出了武周王朝的佛教圣典《大云经》四卷本及其注疏。经疏中盛言,神皇武则天乃“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武则天大喜过望,《大云经•疏》一出炉,武则天便颁行天下。

武则天治下大兴建寺之风,并以自己为“模特”广造佛像,有众多遗存佐证。现今广元千佛崖大云洞窟正中立有一尊弥勒佛像,佛像“面相丰满,细眉大眼”。这尊佛像是依照某位女性雕凿,而当时一般老百姓不可能有这种资格,能称得上“细眉大眼”的女性模特只能是武则天。据专家考证认为,该尊弥勒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因武则天长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雕刻了这尊弥勒佛像,后壁龛中还并列“二

圣”(高宗李治、武则天)像。

虽然没有亲自祭祀封禅,但武则天对自己幼年有启蒙意义的天瞾山尤其感恩戴德,念念不忘——

相传,唐武德六年,天瞾山观音座前的花坛里开出一朵盛大的莲花,花蕊里一支红烛随日落而自明,日出而自灭。其时,成都一王姓人家,积善好德,有独子王积善,聪明好学,寒窗苦读。王积善发现后院内古井中透出红光,走近水井,只见水井映着蓝天,蓝天里浮动着一座莲台,莲台上生有一支闪闪发光的红烛,红霞映天。他觉得祥瑞降临,有神灵相助,于是夜夜借烛光苦读。时逢武则天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广纳贤才,王积善赴京赶考,过剑门,越二郎关,途经江潭,夜宿天瞾山。是夜,月华如水,松涛阵阵。王积善信步来到观音殿,推开木门,见观音座下一支莲花红烛发出缕缕柔和的光芒,将佛像映照得神秘、缥缈。掩门退出,想到家里井中之烛,暗暗称奇。旅途困顿,他沉沉睡去,夜梦自己高中状元,醒来天已大亮,急急打马上路,闯棋盘关,奔长安而去。放榜之时,王积善果然高中状元,其后成为宰相。王积善为了感谢天助其名,想弄清楚烛光原委,便奏请女皇,回乡查访。女皇问其故,王便把自己借烛光苦读诗书,天启心志的奇遇一一述说。武则天准奏,王积善越秦岭、穿栈道,再到天瞾山梵天寺找到那支红烛。红烛已熄,他许诺日后天天为观音供奉红烛。回朝禀报,详述利州梵天寺奉烛之诺。听着宰相叙说,幼时的情景在女皇脑海浮现出来:山上参天的古松、梵天寺恢宏的庙宇、观音殿洒落的花瓣、腾空而去的飞龙,一切恍若昨日,历历在目。女皇暗自沉吟,怎样报答启蒙之师?女皇武则天颁布一道圣旨,亲赐白银50万两扩修梵天寺,王宰相奉旨督办。含辛茹苦历经数载,一座气宇轩昂、规模宏大的寺庙拔地而起,每年香火不绝,朝圣者源源不断。天瞾山、梵天寺自此沐浴着女皇的恩泽。

天曌山上的天印 摄影/赵辉

夏季美景 摄影/赵辉

千年风霜摧折,1960年,梵天寺在一个静夜里悄然垮塌。1986年,应四川省佛教协会、广元市宗教部门邀请,全国佛教协会理事净天法师来到天台山弘扬佛法,讲经论道。净天法师与济善法师一起云游海外,讲经传戒,化缘筹集资金,耗资上千万,在原遗址修建寺庙,同时,又从缅甸请回一尊高2.2米、重3.5吨的玉石观音安放其中。这尊玉石观音,体态娇美,慈眉善目,手持佛珠,庄重肃穆。

2002年,离梵天寺500余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塔里供奉的是净天法师的舍利子。塔基四周雕刻着净天法师宏扬佛法的事迹和佛教故事。塔子命名为祖师塔,塔周围耸立着数十根树龄四五百年的参天古松,仿佛忠诚的护法弟子。据说在立塔之日,五光十色的佛光从睡佛之处升起,众人无不称奇,正应了佛家“归去来兮”之语。

顺着山脊俯视,目光掠过陡峭石壁,但见一尊巨大的睡佛仰卧台面,其身长千米有余,轮廓清晰,神态安详,鼻梁、双唇和下颚更是栩栩如生。睡佛体态魁梧,茂盛林木仿佛给其披了一层厚厚的袈裟。睡佛四周群山环绕,浩浩莽莽之中更富神秘色彩。

睡佛何来?据《资治通鉴•唐纪三十》记载,它与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大地震有关。“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屋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余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该次地震震中在与广元接壤的甘肃天水,强震波及此地。

734年3月23日,梵天寺住持仪清法

师圆寂。仪清法师即是王积善宰相(武则天曾频繁更换宰相,多达73人,王乃是其中之一)。王积善修寺功成,便弃官到梵天寺剃发修行,法号仪清。仪清圆寂当晚,雷声轰响,紫色的闪电撕破夜色,天降倾盆大雨,寺内僧人突觉山摇地动,穿斗僧舍吱嘎作响。惊恐中待到天亮,众僧人打开寺门,但见对岸山体被震成几处滑坡,形成巨大沟壑,那面山体透射出七彩佛光(应是地震奇异现象之一的地光)。而整个山体、沟壑、山峦、树木浑然成佛像体形,睡佛横空出世。人们惊叹:“天生我佛。”僧人匆忙去叫仪清大师来指点这奇观,他们来到方丈室,见仪清大师双目紧闭,面容和静,已仰卧床榻圆寂了。奇迹般诞生的睡佛,让人引申为仪清法师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悟道成佛,守望灵山。仪清圆寂后,朝廷命立塔寺以资纪念,名状元塔(梵天寺后八角形石塔)。直到今天,游人依然惊叹天瞾山佛教两大奇观——自然之佛与宗教之佛的完美呼应,不仅是具象与抽象的相生,也体现了佛教 “天地人”的融合思想。

银装素裹天曌山

人名得“意”山水,山名取之人名

天曌山就在广元城边15公里处,享有“广元后花园”的美誉。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处真武宫三面悬崖,海拔1700米,夏季最高气温20度。

天曌山不仅拥有自然风光消夏温度,而且打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很值得玩味,尤其是很多方面都和武则天拉上了关系。

沿着如挂在山上的飘带般的盘山公路前行,人走在上面若云中漫步。一路上,幻影迷离。从利州府来的那队花花绿绿的人马仿佛还在山路上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几团洁白的云雾在山巅飘来飘去,天瞾山好像一位手持莲花的观音菩萨静静迎接我们。

约莫走了一小时,经过一段舒缓的下行斜坡,在山谷的一处开阔地带,一座气势磅礴的城楼宫阙式大门耸立着。楼高10米有余,二层为古城堡,顶层为仿古亭,墙面刻有数幅工艺精湛的浮雕,大门肃穆威严。这便是天瞾山山门。

山门左侧,数百棵脸盆粗、笔直的水杉整齐地立成七八排,像一支训练有素、威武的仪仗迎宾队,接受着行人的检阅。

起身前行,过山门时,看见“广元天瞾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标牌。其实,尚需行进半里路,才能到达广元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办公地点。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公园负责人微笑着介绍,森林公园地处龙门山与米仓山交接地带南麓,景区面积1334.3公顷,海拔1100— 1600米。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公园逐渐形成了以森林资源为主体、自然景观为依托、佛教道教文化为内涵的国家级旅游区,是观光旅游、度假休闲、避暑养生、科考探险的理想之地。

在天曌山半山腰上,有一处平台,名为曌望台,在曌望台的绝壁上书有巨大红色隶书“曌”字。“曌”为武则天为自己取的名,也是她所创的文字之一,其意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此山崖上“曌”字,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曌”字,以示家乡人对这位伟大女性的纪念。斑驳的石壁,圆润的文字,苍翠的山峰,观景台依此而建。观景台中建一亭,朱颜灰瓦,绿蔓缘柱而上。亭前建有一平台,朱木围栏,三面悬空。

站在曌望台上,清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登高远眺,山环水绕。利州风光,尽收眼底。城周群山,层峦叠嶂。城之东山,楼宇掩映;城之南山,横亘如屏;城之西山,半遮俏颜。凤凰楼、红军塔、来雁塔,点缀其山巅,宛如星点。滚滚嘉陵江、悠悠南河水,玉带环绕,柔媚蹁跹。

过了曌望台,大约几分钟时间,车抵达公园核心水景区日月湖。高山出平湖,人们将通天河拦腰筑坝,遂成一湖泊,水域面积达百余亩。青山环抱之中,日月湖静若处子。天光映照,温润如玉。水坝上修有一座唐代风韵的观景廊桥,廊桥长77.5米,由对称式的三个古亭相连,红漆木柱,青瓦盖顶。站在廊桥上,可清晰看见睡佛雄姿。千百年,佛依然睡着。或许,千百年来,睡佛在梦中一定睁着眼睛,笑看红尘滚滚。沿湖边森林木栈道乘兴前行,可见百合、紫薇、水芹在湖边无忧无虑生长,那些鲜嫩的色彩嬉笑着扑面而来。

“山高月影小,树幽鸟声忙。”白鹤、野鸭在湖里嬉戏舞蹈,见有人来,它们倏地飞到前面,在不远处栖落。绕湖而生的尽是马尾松、柳杉、桦木、栎等优势树种,它们奋力向上,吮吸阳光,用挺拔的身躯组成天然森林生态群,织就一张巨大的幽静的网。

据同行的人讲,这个前山的高山

湖泊,长廊两边是环湖的木质步道,有十九处临水休闲平台,每个平台用武则天用过的年号命名。其实,这个山就和武则天有关,武则天当皇帝后,给自己取名武曌,这个“曌”字是她生造并专用的,据说就得“意”于这里的山水:日月湖正对梵天寺,日月对空门而成天然的“曌”字。

顺着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穿过遮天蔽日的原始树林,便来到天曌山的心脏地带。这里海拔137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平台拔地而起,四周峭壁如削,酷似天上琼台楼阁。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道佛共处,寺观同山,佛道一般都以“天台”为山名。“5•12”汶川大地震后的2009年5月7日,广元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同意以武则天的“曌”名将天台山更名为天曌山。更名之举,将天曌山的人文内涵从驳杂的表象中凸显出本相来。

在台面之上就是川北最古老的名刹梵天寺。寺庙选择一片开阔地带,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占地百余亩,隐身于苍松翠柏之中,昭示着庙宇文化的神秘与庄重。站在寺门南望,见众多峰峦如芸芸众生,尽呈膜拜之态,倾听梵音佛语。遥想当年武元华叩拜观音“真龙天降”,其情其景已成为人们深深的追忆。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梵天寺的损毁较为严重。如今我们看到的梵天寺是灾后原址重建的崭新建筑。建筑呈三路布局:中路次第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左路为鼓楼、斋堂、寮房,右路为钟楼、方丈室。建筑面积达2894平方米,其规模胜过历朝历代。梵天寺左侧还将建武则天纪念馆,丰富的史料将还原一个真实的一代女皇。目前,梵天寺已进入最后的收尾工程,将在不久对游客进行开放。

九五至尊牌坊 摄影/张玉洁

石头上的“脚印”,一段神秘的传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天曌山打造得重峦叠翠、风景如画,更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山地气候相陪衬。大风吹来,松涛狂吼。烈日当空,浓荫蔽日,登高眺望,一览众山小。

天曌山的后山与前山天池湖海拔相差约百米,形成奇特的地质植物景观。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气候、幽美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其成为人们理想的消夏避暑之地。

站在天曌山山顶眺望,群山苍苍,林海茫茫。望脚下,云雾缭绕,如临仙境。随行的人告诉我们,顺着天台阁景点向东不远,有一块蟠桃石。远看,巨石形似仙桃,倒立于地,四周无依,大风吹来,摇摇晃晃,顶部可站立多人,只要几人齐力推动,就可以使这石块摇动。

悬石顶部也较平坦,约4米见方,可容10余人席地而坐。司马光与僧人或许来此针砭《茶经》,还练就品茶之功,闲暇之时常在禅房听住持讲解茶道,这对他的影响可谓很深。据说,苏东坡在一次斗茶中得白茶第一,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爱此二物?”苏东坡笑答:“奇茶妙墨皆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性同也。”问答皆妙,见解亦深。古代高品位

文人大多盘桓于名山秀水间,除了自然风光的魅力外,迷恋的还有那山水形胜中的庙宇楼阁,以及隐于晨雾晚岚中的神秘宗教文化。司马光从小在天曌山,也被这样的自然、宗教气息所滋养、浸润。

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 摄影/赵辉

站在蟠桃石俯视足下,刀砍斧削,绝壁千仞,隐隐如闻雷鸣之声,依稀有摇晃之感,令人头昏目眩,四肢瘫软如泥。后呼救援,方才脱险。游人叹曰:无限风光在险峰。遗憾的是,在汶川大地震时,蟠桃石已被摔下山崖,殒身幽谷。我们不由心中一阵痛惜,攀着灌木树枝,顺陡峭的山路而下,在山腰停下,回望其殒身之处,“累累伤痕”裸露在天光日影之下。唯见一棵古松伸长手臂依然在苦苦挽留。古松与蟠桃石相依相守千百年,风刀霜剑,互诉衷肠,矢志不移,而今天各一方。那浊黄的松脂啊,难道就是古松之泪?别离之痛?自然之物,亦有情矣,而况人乎?

距蟠桃石百余步,有一块立在悬崖边的巨石,顶上十分平坦,可容十余人,巨石与平台相距约二米,纵身可跃上巨石。巨石周围是高大的树木遮掩,环境清静,在此下棋读书清幽无比,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据《广元县志》载,司马光年幼时,随父司马池(曾任利州转运史)在利州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在此期间,司马光曾到天曌山景区朝山拜佛,觉得此处风光旖旎,富有灵气,便常来此习文赋诗,吟诵佳句,刻苦攻读。司马光聪慧好学,常登山避暑,习文赋诗。一日,他手捧最喜爱的《春秋》,读得累了,便走出寺外。忽然,他在寺东侧200米处见一巨大石柱依于崖畔,小心翼翼攀上柱顶,其顶面平如凳。听漫山鸟鸣,观远山风光,胸生层云,口占一绝:“舟航日上下,车马不少闲。近邑凑商贾,远峰自云烟。”天长日久,便在这块石柱台面留下了一双“脚印”。

如今,石头上的“脚印”清晰可见,三棵百年古松为读书台上的“脚印”遮风挡雨。山风徐来,我们仿佛依稀听到了司马光当年的读书之声。

前山后山皆别致,三教合流泽万方

来到读书台不远处的听涛石,这里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在这里漫步轻游,举目环顾四周,如果从天上往下看,就会发现悬崖峭壁的天曌山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环形山峦,从而形成这个巨大的盆地,好像是托起险峻天台的盆景。

离开耸立于天曌山顶的状元塔,我们来到天曌山的后山——灵台山。灵台山的灵台观隐于重峦叠障之中,坐落在后山双龟山上。灵台观是一座道观,顺

山脉走向依山脊而建,造形别致,风格典雅,楼阁亭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群山环抱之中,在丛丛密林的掩映下,灵台观更显出道教的静谧和与世无争的哲学态度。

景区路线图

TIPS:线路推荐

景区一日游:

星曌国际度假酒店—日月湖—梵天寺—艮台观

景区二日游:

皇泽寺—千佛崖—星曌国际度假酒店—日月湖—梵天寺—艮台观

走过“灵台仙境”,步入密林掩映的太清宫。宫门口一对铜狮,虽多锈迹,也威风飒飒。三层高的八角仙楼,外砌回游走廊,门枋上镌刻着弘扬道家哲理的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殿内塑着高3米的太上老君塑像,骑坐青板牛,身穿太极宝衣,手持羽扇,眉慈目善。道教尊太上老君为道祖,乃开天辟地第一人。

沿18级石梯拾级而上便到三清宫,门前两座石狮对峙,立柱飞龙缠绕,横木花卉鸟虫,雕刻精湛。宫门楹联宣扬的依然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三清三境三宝开天三教,皈身皈神皈命积功归根。”

时到中午,我们匆匆沿路返回,来到了灵台山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密林深处延去,有一条山溪也像修得道法,时隐时现;正在迷惑中,又有潺潺水声引路。伴着嗡嗡蜂鸣,人便落入淡雅、清幽若梦的境界里。行约390级木梯便来到祖师庙。祖师庙其实是由道观建筑群祖师大殿、三仙观、观景亭构成。祖师大殿古朴、凝重,据险而立,古树掩映。石碑刻记:东汉武帝建武元年,真武帝在此修行得道,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乡亲感念其德而修此观。

清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入川,带领农民起义队伍攻克利州城,城内贪官污吏仓皇逃往灵台山,站在制高点负隅顽抗,遂使祖师庙被战火焚毁。1993年,住持倪理兴道长筹资数十万元,在旧址上修复祖师庙。1996年2月26日,灵台山道观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当日信众多达8千余人。

“前山佛教庙宇居多,后山道观为主,天曌山自古就是著名的宗教活动胜地,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在与随行人员的交谈中,我们豁然释怀:天地万物,真是有容乃大啊!

山,因人而闻名;人,因山而隆达。或许,天下名山,无论怎么被顶礼膜拜、香烛伺候,大多淡定从容,笑看流云如飞,斗转星移,静穆如故。天曌山,兼北方山水之雄浑,容南方风光之柔媚,集佛道文化之灵性,融盛唐文化之精髓;天曌山,一座大气的山、一座厚重的山,一座穿越时空、生生不息的山……(责任编辑/张筠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妙解恩怨
公法
差点被武则天杀了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武则天的度量
悠悠千载无字碑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