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新姿态
2015-03-18白明编辑刘丽娟
文/白明 编辑/刘丽娟
新常态下的新姿态
文/白明 编辑/刘丽娟
尽管2014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但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顺利,因而需要更多关注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呈现温吞特征,内在压力将成为常态。我国外贸必须培育竞争新优势,以适度稳定增长的新姿态适应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外贸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标志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参与低端国际分工的传统姿态已经很难再维持下去。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新姿态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常态。
国际市场的“温吞”新常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对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更需要多几分敏感性。根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额26.43万亿元人民币,仅比上年增长2.3%,远低于规模经济的增长。其中,出口额14.3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6%。不难看出,尽管2014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但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顺利,因而需要更多关注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201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现阶段的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即使可能会略有回升,总体复苏疲弱态势也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各种非美货币面临的贬值压力加大,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的价格疲软,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加大,在这样变幻无常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有必要在发展过程中调整“姿态”。这样做不仅能够趋利避害,而且有助于成就更大的作为。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常态”,国际市场上相应出现了某些新特点、新趋势,并最终有可能常态化。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2年和2013年的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率分别为1.4%和2.1%,均低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内,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最多维持一年,而这次却至少延续了两年时间。如果2014年世界贸易的增长连续第三年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那么,低速增长也可以被认为是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常态。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为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定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1年全球进口价格指数曾经一度上涨14.5%,但在2012年和2013年,却分别下跌0.9%和1.5%;2014年第一季度,虽然环比回升0.9%,但第二季度马上又回落1%。因此,用“温吞”来形容我国出口企业今后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常态比较贴切。
除了抓住国际市场机遇的难度加大,中国外贸遇到挑战的频率也在增加。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几乎同步,美国也实施了包括再工业化、五年出口倍增计划以及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组合拳”在内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计划,并已经呈现出“缓过来”的势头。然而,美国经济好转所外溢出的挑战与外溢出的机会显然不对称。对我国而言,美国外溢的挑战要比机遇更明显。美国商务部数据表明,2014年8月,美国贸易逆差401亿美元,为2014年以来最低值。事实上,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经济严重拖累世界经济不同,现阶段美国经济虽然有起色,甚至在201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但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的牵引强度不及以往。根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对美国这个“大户”出口增长6.4%,增长幅度不及对欧盟和东盟出口的增长幅度。因此,在美国外贸数据逐渐“好看”的同时,美国经济外溢出的机遇并不多,而挑战却越来越明显。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自主运用空间越来越窄。同时,随着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跌,一些原材料出口国的日子更加难过。
美国主导着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贸易保护主义与再工业化的叠加不利于其商业机会的外溢。随着TPP和TTIP谈判进程的加快,尽管未来世界贸易组织依然主导着全球贸易体系,但由于多哈回合谈判推进困难,多边合作体系更多受到区域合作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也会演变为一种国际市场的新常态。自从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不再坚守贸易自由化理念,在其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也重新抬头。这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钟爱”,也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常态特征。在这种压力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贸易壁垒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形式也会更加多种多样,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越来越多。
综上,上述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正在使我国外贸面对的国际环境发生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我国经济新常态意义重大,这也是对外部经济环境新常态的顺应。
除了抓住国际市场机遇的难度加大,中国外贸遇到挑战的频率也在增加。发达国家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钟爱”,也将成为国际市场的常态特征。
进口贸易的新常态
对我国的进口贸易来说,把脉国际市场新常态也同样重要。就大宗商品而言,随着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变化对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影响越来越大。现阶段,前期支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牛市的需求、供给和货币基础都发生了动摇。
首先,从需求基础上看,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对我国经济长期高速成长过度预期的成分,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前期的过度预期已然缺乏支撑,会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起到“泼冷水”的作用。其次,从供给基础上看,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增强了国际市场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给预期,而持续扩大产能也使澳大利亚、巴西等矿产资源出口国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再次,随着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再加上年初美国对于投资银行参与大宗商品炒作所做的严格限制,参与对大宗商品价格炒作的国际投机资本也显现出日益增强的风险厌恶倾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表明,2014年12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跌29.2%,全年平均下跌幅度也达6.3%。与2014年6月份的年内高点相比,201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原油期货价格低于53美元,下跌幅度超过50%。不难看出,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来说,整体水平的“下台阶”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新常态。面对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新常态,我国企业也需要进行姿态的调整: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扩大对境外能源资源的利用规模;另一方面,也要更加重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出来的风险”。
培育竞争新优势
相比外部环境而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更要顺应内在环境变化的常态化趋势。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土地回报、人民币汇率以及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内在压迫。总的来看,像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土地回报水平上升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人民币汇率虽短期有一定贬值压力,但中长期上升的基础尚未动摇;而要理顺好体制机制,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传统竞争优势的弱化将会成为常态,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不能总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吃老本”,继续依靠过度价格竞争的“老一套”,而是要着力打造对外贸易发展的竞争新优势。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产业结构经历了再一次的重新调整,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从日本、“亚洲四小龙”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使我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一种常态。时过境迁,随着越南、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展开再一次的替代,现阶段我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未来,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需要调整,因而会再一次面临如何应对国际市场新常态的问题。当前最令人担心的是,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土耳其等少数新兴市场国家正以局部领域的技术进步与整体劳动力资源优势的结合,直接从“亚洲四小龙”乃至发达国家进行产业承接,使我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中有被“呛行”的危险。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贸易大国,但还算不上是贸易强国。事实上,扩大对外开放与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虽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来看,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当务之急,而扩大对外开放又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现实条件。至少,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姿态必须要将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置于扩大对外开放规模之上。
十八大报告给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指明了方向:“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当然,这些内容都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但从实际排序来看,未来的姿态与往日乃至今日的姿态一定要有所不同。只有站在这样的立足点上,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才有出路。
要培育新优势,依靠拼价格的传统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将来要更多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实施品牌战略、搭建服务网络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相对于传统贸易方式而言,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而且发展很快。要满足培育外贸新优势的要求,我国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向国际市场渗透。此外,要扩大“走出去”的范围,我国不仅要做到商品输出,还要通过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打好前战,做到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引进外资方面,也不能再靠拼规模了,需要更多引进高水平的外资,才能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高的起点。
要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姿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确要优先强调对外开放质量的提升,但也不能够就此忽略对外贸易规模的相对稳定。事实上,发展速度的快慢本身也体现着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行进姿态。由于在不同路段上遇到的“路况”与“拥堵程度”不尽相同,最好不要将外贸目标定得过于死板,要顺势而为,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要争取能够与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同步。就2015年而言,“稳外贸”的压力也不小,但上海自贸区推广复制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不断强化,都会增强对新的一年外贸发展的信心,外贸适度稳定增长将会成为新常态。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